
“兩會”并不是一個特定的機構名稱,而是對自1959年以來歷年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由于兩場會議會期基本重合,故簡稱做“兩會”。
3月,2017年的“兩會時間”正式開啟,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陸續到京。
代表委員就是基層與北京之間的橋梁,是群眾訴求與國家決策者之間的紐帶,他們風塵仆仆到北京來共商國是,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實實在在的責任。
在京參加兩會的5000多名代表委員,背后有億萬雙熱切的目光,有一個個滾燙的期待。據統計,城鄉約每67萬人分配1名人大代表的名額,換言之,每個人大代表都不是孤單的,都肩負責任。
民之所望,情之所系。民眾不僅希望代表委員說真話,更希望能傳遞民眾的心聲;不僅希望代表委員在兩會上履職,還希望代表委員會后也盡職。比如所提的議案、提案的落實情況如何?再比如,如何有效創新,如何進行科技體制改革,創新型企業如何獲得更多的政策紅利,代表委員在會后又是如何監督、推動的?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關注兩會,品讀兩會,參與兩會,在這生機勃勃的春日里,兩會必能帶給我們更多希望。我們從本體出發,細致梳理兩會上的三個關鍵詞:科技,創新,品牌,這是強國的關注點,也是強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