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滅失了,申請房屋所有權注銷登記,還用管原房屋有無查封嗎?
房屋滅失導致所有權絕對滅失,但土地使用權沒有。注銷房屋登記沒有問題,注銷不動產登記可能還有些問題。如果征收實施機構把注銷登記作為補償前提更有問題。
個人覺得應該要在沒有任何權利限制的基礎上才能受理申請。
要有統一登記的思維,不能只想房屋。
本來就有個可笑的情況,土地首次登記后,還有個房屋的首次登記。倒過來,房屋注銷后,土地還在有何不妥?
可以用房對地的地役權來解決地房分屬不同物權,同時保持權利協調。
房與地的注銷,我認為應該可分可合,依原因分別對待。如征收,房地同時注銷;如房屋滅失,土地權利仍在,則房屋權利單獨注銷。
單獨注銷房屋權利的應該申請什么登記?涉及到要發一本純土地權利的不動產權證。
房屋所有權注銷。注銷后,土地使用權還在。簡單點說,土地和房屋是個整體,房屋就只是一個部分。當發生房屋部分變更、拆除或滅失的情況,對剩下的客體權利發放不動產登記證。
對于系統來說,就要求房屋所有權注銷登記要可以出證了。
登記類別真有點難理解。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八條規定了申請注銷登記不動產滅失的情景,個人認為絕大部分指房屋建筑物的滅失。對于此類登記,一般來說,權利人僅僅為了注銷而主動登記的少之又少,很大部分是,在原地新建了房屋,登記部門可以在新建房屋登記時,一并受理注銷登記,先注銷舊的房屋信息,后登記新建房屋。如果是發生地質災害引起的,房地一并滅失,則應一并辦理注銷登記。
建設用地使用權是一種用益物權,是在特定的宗地上設定的建設房屋保有房屋的權利,是可為而不是必為的權利。房屋建成,該權利結合于其中。拆除房屋,建設用地使用權又空出。
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動產自身消滅導致權利消滅的,一種是單純權利消滅的。
對,有客體滅失與權利滅失。
從物的觀點把房看成地的負擔,很多問題就清楚了。
原在房屋登記機構登記的房屋所有權,其權利客體為房屋單元,一般僅限于地上的房屋。
按照“不變不換繼續有效”的基本原則,不動產統一登記前依法登記頒發的各類不動產權屬證書繼續有效。
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二條“房地產轉讓、抵押時,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抵押”的規定,無論房屋取得方式是原始取得還是繼受取得,如果該房屋占用范圍內土地屬于合法取得,則即使未辦理土地使用權(轉移)登記,在不動產統一登記后應推定為房屋所有權人享有土地使用權。
討論所涉標的物初看為房屋,但在不動產統一登記后,應一并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