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軼
最近,房產圈子里被一種所謂的“第四代住宅”刷屏,號稱“人類有住宅以來最偉大的創新”,第一代是茅草房、第二代磚瓦房,第三代是電梯房,第四代就是所謂的“空中城市森林花園”。
這本來就是一個玩笑,但經過很多營銷大號跟風轉發,就成了“真實的謊言”,因其原理實在過于簡單直觀,實現起來似乎很容易,一時間出現在不少腦洞大開的提報上。
在人類幾十萬年的歷史中,從蒼茫原野到城市生活只有區區幾千年,所以和大多數食肉動物一樣,位于食物鏈頂層的人類,從基因中就攜帶著強烈的領地意識。即使享受著高密度城市所帶來的便利,人們仍舊愿意用更大的代價去獲取空間私密、資源獨享的別墅,就是這種意識的體現。
然而,高密度的城市,就意味著個體資源的被攤薄,于是這種所謂的“第四代”住宅便火熱出爐了,它號稱“能將別墅、北京胡同街巷以及四合院都整合在一起,搬到空中,建成一座座空中城市,這樣,使居住既實現了別墅和四合院的全部功能,又使建設不占地方,可建在城市中心任何地方”(見圖1)。
看見效果圖才發現,所謂“第四代”,這個腦洞大開的概念,實現的手段卻非常簡單粗暴——將別墅疊起來。
別墅疊起來不就是疊墅嗎?“第四代住宅”當然不會這么low,它不僅僅把戶內疊起來,還要把公共道路、庭院、車位…凡是別墅有的,統統疊起來,“每層都有公共院落,每戶都有私家庭院,可種花種菜、遛狗養鳥,可將車開到每層樓上的住戶門口,建筑外墻長滿植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但是戶外的東西也疊上來,必然會對下層的日照產生影響,于是“第四代”又充分發揮了中國文字的春秋筆法——“這并不只是把陽臺做高做大這么簡單,這是所有設計大師都面臨的世界級難題,只有采用第四代住房的多項創新方法,才能實現其目標,才能完美。
但是,除非太陽高度角為零(南北極)的地方,否則上層的突出物對下層的日照一定有影響。“第四代住宅”的效果圖與上圖的錯位陽臺相比,同樣出現了大面積的陰影區,至于戶型圖,上下一疊,就會發現“第四代”上下住戶之間的“視線交流”比比皆是。
“第四代住宅”還聲稱:“住戶從載人電梯出來即在所去樓層的室外街巷里,從街巷直接進出自家大門,沒有了傳統的電梯廳及過道,減少了公攤,使房屋公攤面積下降到10%以下,這是了不起的創新成果”“它可建設高層、中高層、多層等所有建筑和所有戶型及大小面積,可采用框架、框剪、鋼構等任何建筑形式;容積率可建到1.0-6.0,空中街巷、空中停車及每層公共院落的成本與大開挖建地下室停車場的成本基本相當,甚至還略有減少(地上空中停車建筑與地下停車建筑一樣,不計容積率)”。
且不說汽車作為可燃物(汽車庫的火災危險性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劃分為丁類),以及在視線受阻的半封閉空間人車混行的危險性,都不適合人流與車流共用疏散通道,而且高層建筑的公攤主要來自垂直交通核,優秀的設計甚至能夠取消走道,所以減少公攤基本上是無稽之談。從效果圖看,“第四代住宅”停車與地下停車相比,單層面積小且不規則,停車面積利用率非常之低,造價只會更高,至于空中停車也許有個別地方不計容積率,但實際地上建筑面積的增加,對日照、建筑密度、消防間距的影響都會大大增加設計難度。
為了證明“第四代住宅”的權威性,還拉來了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背書,號稱擁有多項原創核心技術,其中任何一項都將顛覆傳統的住房模式,都將使人驚嘆不已,因此被業界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它將徹底改變城市鋼筋水泥林立的環境風貌,徹底改變第三代住房鳥籠式的居家環境,使家變成家園,使城市變成森林 ,使人類居住與自然完美契合并和諧共生!
然而查遍清華的網站,卻沒有任何關于“第四代住宅”的只言片語,扯虎皮拉大旗的伎倆昭然若揭,瞎扯被吹成創新,各類公眾號、網絡媒體的瘋狂轉發,只能說明房地產行業的專業度依舊很低,仍重而道遠。
作者系寧波國驊集團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