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芬
摘 要:軟件產業的高速發展勢必會導致軟件人才需求的爆炸性增長,如何培養大批的能適應社會的軟件崗位人員,是我們高職校軟件專業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五年制高職軟件專業在專業定位上與生源水平、企業需求都存在偏差,如何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賦有自身特色的軟件開發人才,培養出的專業人才能夠勝任各行各業中軟件人才的需求,五年制高職軟件專業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本文從專業定位、軟件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建設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軟件專業;復合型人才;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is bound to lead to explosive growth in the demand for software talents.It needs to be effectively solved for the softwar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o figure out how to cultivateabundantqualified software talents for the industry.In the current five-year softwar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there are large discrepancies among the major orientation,the knowledge level of students and the enterprise needs.From aspects of major orientation and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ware major curriculum system,the paper proposes how to cultivate characteristic and qual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talents to the industry and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dilemma for the five-year softwar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Keywords:software major;compound talents;curriculum system
1 引言(Introduction)
在軟件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管理信息系統的對企業進行管理,各種規模軟件公司也孕育而生,從而對軟件專業人才的培養的多樣性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一方面,需要大量的針對各行各業的軟件開發人員以及軟件運維人員;同時也對軟件人才的行業提出了的越來越高的要求。目前社會上軟件人才的培養基本上是由兩個層次: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來完成,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軟件人才主要面向軟件的研發,而高等職業教育則面對的軟件開發行業中各個崗位,如軟件的銷售、實施、維護、測試等等。如何才能給軟件行業輸送大批合格、穩定的軟件從業人員,筆者認為各個職業院校在對周邊市場的軟件企業進行市場調查和定位后,從所招生的學生自身條件和特點出發,準確的定位就業崗位和教育教學方向,制定出合適的人才培養方案,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賦有自身特色的軟件開發人才,培養出的專業人才能夠勝任各行各業中軟件人才的需求,才能將五年制職業教育的軟件專業做大做強。
2 軟件專業的現狀(Current status of software major)
2.1 培養目標定位過高——“全才”
目前許多五年制高職軟件專業所采用的都是統一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將學生培養目標定位于從事軟件開發、軟件測試及應用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把學生培養目標定位到“編程”,培養的是從軟件系統分析設計、代碼的編寫到系統的實施與維護等的“全才”。如果能夠按照該方案的要求培養出來學生,應該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軟件專業人才。
2.2 教學對象難以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
把軟件技術專業的培養定位在“編程”上,這就要求教學對象要有較好的數理邏輯思維能力和英語基礎。而目前五年制高職招收的學生一般是中考中未能考上高中的,在數學和英語中有明顯的差距,要想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勢必加大了教學的難度。
2.3 用人單位的認同度不高
對于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用人單位會進行橫向比較,五年制軟件專業與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雷同,沒有體現出自己的特色;與本科生相比,學生的競爭力無法與其相提并論;與同類學校相比,大家都是按照一個模式培養出來的“統才”,沒有自己的特色,缺乏競爭力。
綜合以上的分析,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問題:(1)學生學不精、學不會,學習起來難度大;(2)一個班級中僅能夠有少數幾個學生進入軟件設計類企業,余下相當一大半的學生沒有對應的崗位。那么,這種少數的精英教育是不能代表一個專業的成功。
就目前而言,許多軟件專業在教學上使用的依然是傳統的課程體系,學校專業設置滯后,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代課教師不了解所講課程在現實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情況[1],僅僅就軟件講軟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到企業后要進行長時間的二次培訓。因此,軟件專業是否能夠準確的定位、軟件專業課程體系的與企業之間是否無縫對接,已經嚴重影響了軟件專業的發展。
3 辦學思路的準確定位(Accurat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school)
要想辦好一個專業,首先要做好定位。針對各自學校的生源、學校內部環境和學校所處的周邊大環境等制定出專業的方向,結合當前高職人才培養實際,應辦出特色,確定軟件技術專業辦學思路所遵循的如下三個原則:
3.1 以就業為導向,加強產學結合的原則
加強產學結合,密切與軟件企業的聯系,努力訂單式培養機制。根據不同的崗位需求,可以將軟件專業能力定位為:數據處理能力、網站開發與管理能力、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維護和技術支持能力、軟件營銷和售后服務能力。
以上幾個能力只是軟件專業中的一部分,各院??梢愿鶕陨硭幍沫h境以及合作的企業,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定位和培養,以達到多方面延伸的效果。
3.2 “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原則
橫向指的是針對一個省或市區域范圍內的同類學校,要有專業特色,并根據定位的方向能夠做精、做深、做強。縱向則要針對比自己高一層次的院校,比較差異,轉化不利態勢為有得形式,找準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優勢,堅持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改進教學組織和方法。
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行業需求,可以將軟件技術專業分為“軟件工程”“軟件開發”“軟件測試”“軟件營銷”“軟件實施”等方面,讓學生在進校后根據學習基礎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方向。
3.3 走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路線
目前軟件專業在各行各業已應用廣泛,僅僅就軟件而學軟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梢越Y合某一具體行業進行軟件專業的定位,如財經類軟件專業、管理類軟件專業等,讓學生學習軟件的同時深入了解某一具體行業的工作流程,培養能力與素質相結合、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的高級復合型軟件人才[2]。
以財經類學校為例,完全可以調整軟件專業方向,將原有的純軟件開發專業轉向財經類軟件專業的方向,使培養的學生成為財經和軟件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將培養目標定位具備一定的財務、管理、經濟、商務知識,熟悉會計、企業管理商務等業務流程,可在各企事業單位從事軟件應用、實施、維護、銷售和簡單開發的綜合技能型人才。將財經、管理知識融入軟件專業的課程體系,適當降低對學生編程能力的要求,關注軟件實施、維護等能力的培養[3],使學生形成更加合理、更有競爭力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形成特有的軟件專業特色——具有財經色彩。
4 課程體系建設的改革方向(The reform dire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4.1 市場需求是軟件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第一導向
只有適應當前市場開發主流,實用性占突出地位的課程體系設置,才能培養讓市場能夠在第一時間接納的專業型人才。盡量增加與實際項目開發緊密相關的實踐內容,有實戰意義的典型案例,在學生掌握相應的基本理論和軟件開發技能,盡快適應軟件開發過程的同時最大限度激發學習積極性。此外,課程的設置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企業、軟件的發展情況及時更新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內容、補充先進知識[4]。
4.2 按照職業角色來定位課程套餐,是軟件專業課程體 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充分調研當前社會各行業對軟件人才需求緊缺度的前提下,根據不同職業,有針對性地設置不同職業軟件開發人才所應具備的技能和定制相應的課程體系,使得課程體系重點突出,培養目標明確。適時通過校企合作,讓代課教師在企業學習體驗的同時,明確企業的真正需求,提高教學的針對性[5]。
4.3 以實踐為中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軟件專業課程 體系改革的必由之路
實踐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最好途徑。院校應根據軟件專業特點和高職學生特點,適當調整理論與實踐課程的開設順序,重實踐、重感性。一是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可以實行多種實踐教學方式相結合:實驗課+課程項目實訓+學期項目實訓+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畢業項目開發+基地實習+證書。通過多層次、有梯次的實訓項目,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學生的實戰經驗[6]。二是通過與軟件企業共建校內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參與實際軟件項目的開發過程,熟悉現代軟件生產的流程,培養學生的系統分析與設計、軟件開發、技術支持和系統維護等能力,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實習工人,實現了雙贏。
4.4 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是軟件專業課 程體系改革的關鍵
當前,生源質量差已經成為不爭得事實,尤其表現在英語和數學基礎知識上。而軟件專業恰恰要求學生在原有英語和數學的基礎上再進行提高和設計,因此需要探索適合這些學生的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手段和方法。針對學生不擅長學習抽象的理論,但對操作感興趣,那么可以考慮課程體系的設置中只開設必要的理論基礎課,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的總結理論,在建立完整知識體系的前提下降低學習難度,這樣會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加學習興趣,反過來主動要求學習深層次的理論課程[7]。
4.5 實施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為畢業 學生尋找就業出路是軟件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最終 環節
證書是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習能力的體現,而就業已經成為檢驗院校教學質量的第一風向標。院校在軟件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應將職業資格認證課程考慮進來,選擇的證書要滿足以下條件:滿足市場需要的職業資格認證、技能認證[8];對就業有實際幫助;用人單位認可程度高。在學生取得雙證書,增加就業含金量的同時,加大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增加校內招聘的次數和招聘企業的含金量,積極為畢業生聯系就業出路,只有提高就業率,報考的學生就多了,院校選擇的余地就會更大。
5 結論(Conclusion)
以上重點在軟件專業的辦學定位和課程體系設置兩方面進行了探討。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前提下,進行職業角色定位,加強學生軟件開發能力的個性化培養,并實施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可以幫助五年制高職軟件專業走出目前的困境,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賦有自身特色的軟件開發人才,培養出的專業人才能夠勝任各行各業中軟件人才的需求,形成良好的職業教育軟件開發人才培養新途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劉穎,時武略.職業教育中軟件開發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之現狀分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8(8):42-44.
[2] 陸永忠.復雜性科學在軟件工程人才培養鏈管理中的應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6,4(4):56-57.
[3] 張大良,駱斌,陳道蓄.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軟件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J].江蘇高教,2003,5(5):128.
[4] 任軍,趙闊.從軟件學院的發展談網絡工程專業建設[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7):93-96.
[5] 馮憲偉.文化創意產業系專業調研報告[J].藝術科技,2016, 2(5):4-5.
[6] 張君,王懷玲.高職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機電技術,2011,2(2):151-153.
[7] 胡繼榮.計算機網絡技術實踐性課程教學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6(18):5014-5015.
[8] 蔡合余.淺談福建省高職紡織類人才的培養[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2,10(5):79-81.
作者簡介:
邱 芬(1978-),女,碩士,副教授.研究領域:計算機軟件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