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青++張必余
摘 要:對于電力行業而言,安全一方面指的是施工人員安全,另一方面也指的是企業作業設備安全。然而降低違章作業現象的發生,確保人身和電網建設安全,一直以來都是電力行業孜孜以求的目標。基于此,本文針對目前電力行業在施工流程中關于安全措施的漏洞,提出了將“互聯網+”運用到電路運輸中的方案,并結合具體市場應用案例及相關評價,對“互聯網+”安全質量管控方面展開深入研討。
關鍵詞:互聯網+;可視化;施工安全管控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5-0020-01
1 實施背景
在現實中,現場施工人員是否按照規定、規范作業;同進同出人員是否履行職責到崗到位;施工現場的安全措施是否準備到位。這些問題點均是導致了施工現場難以管控的地方,同時也威脅到了施工人身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施工現場分部廣、地處偏遠、交通狀況較差監督人員不足等等。
1.1 施工現場分布較廣,難以管控
送電分公司的施工現場一般都是遍及全國,且地理環境復雜,監督管理人員若要親臨每個施工現場進行監督管控,往往需要驅車數小時甚至數十小時才能到達施工現場,因此不僅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而且監督管理人員的驅車安全風險也大大提高,更沒有辦法對現場情況進行實時管控。
1.2 施工現場交流閉塞,管控工作被動
一般輸電線路的高壓走廊均處偏遠的區域,不僅交通不便,而且通信信號也非常阻塞,由此導致的施工現場存在的問題難以實時反饋。
1.3 記錄結果保存不健全,后期查詢困難
由于施工作業點繁多,施工現場負責人每日通過手機微信傳輸施工現場照片,然后通過網絡將拍照記錄和視頻文件在群里共享,由于信息量過大,且無專人專責進行分類統計。由于統計工作的不規范以及提交資料的胡亂保存現象,導致工程的過程管控和后期的查詢審核工作變得異常困難,不利于施工工程項目的有效管控。
2 管控的基本內涵與特征
每日施工開始進行交底并及時上報交底材料,現場取材時嚴謹、嚴肅,需要有效反應施工過程具體環境、時間點,保障施工安全性、可靠性。對于上報的取證結果,公司應按規章制度及時處理,確保施工工程符合國家電網相關要求,管理上嚴肅、嚴謹、有章可依。
另一方面,“互聯網+”在即時安全質量管控特征為:
(1)實行三層構架管理,一級為送電分公司、二級為各個項目部、三級為各個作業點,層層監督約束,促使嚴格管理。(2)利用“互聯網+”GPS功能,實時定位施工現場負責人員的位置,自動生成地理圖像,實現施工現場可視化。(3)在獲悉作業點地理位置后,一鍵導航,智能篩選出前往路線,保障監管人員順利及時趕到施工現場,完成施工現場監督管理任務。(4)采用便攜式手持終端設備拍攝方式記錄現場施工情況,實時的視頻直播、錄播以及拍照上傳,并將各施工項目的信息自動歸類,并在文件上自動生成拍攝時間,確保后期查詢審核工作。
3 具體實施策略與實現
3.1 系統設計概述
系統以B/S架構為前提,采用模塊設計,在3G、4G網絡輔助下,實現對施工現場情況的實時反饋,在監控指揮中心實時連接,對施工現場進行實時監督、管控。
(1)指揮中心與施工現場移動終端信號連接,在GPS的定位下,顯示施工路線、作業點、施工組地理位置。(2)在取證記錄時,由監管人員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向指揮中心發起實時視頻,促使指揮人員穩定管控現場,若施工現場存在突發情況,也可及時指導,防止危機擴大。(3)現場監控畫面務必與指揮中心視頻時要進行實時記錄,并且及時上傳審核。(4)指揮中心人員有權通過系統觀察現場任意時段監控畫面。(5)現場記錄只可由指揮中心審核存儲,現場施工人員無權保存記錄。
3.2 系統構成
(1)系統管理平臺。針對施工現場記錄信息,分公司或項目管理人員可登錄系統軟件再次審核查看,系統分享至云端后,同時要在指揮中心內部單獨儲存備份,確保信息無遺漏。值得一提的是,系統平臺采用ORACLE數據庫技術,可對數據進行匯總備份,確保信息沒有遺漏。(2)移動管理終端設備。移動管理終端設備促使內部人員隨時隨地監管施工現場信息,實現指揮中心對地方的實時監督,在發現施工缺漏時及時反饋,確保施工的規范性。移動管理終端設備具有實時通訊、無線網絡系統連接等功能,其凸顯出了該系統在傳統的辦公室工作模式上的革新之舉,實現了辦公方式的靈活,提升了質量管控工作的效率。(3)現場終端設備。在施工現場,由現場監管人員手持移動終端設備與指揮中心實時信號連接,準確傳遞相關信息,促使施工快速、無誤進行。
4 具體應用案例與評價
4.1 移動終端地圖定位導航技術
根據在施工點的手持移動終端向指揮中心之間傳遞GPS信息,在特征參數下獲取幾何位置,再通過衛星高速運動,確定施工點精確經緯度,指引安全監督人員迅速趕到作業點。
4.2 GPS實時跟蹤技術
以GIS系統為前提,反饋施工處經緯度信息,然后在Oracle數據庫和PostGIS數據庫中匯總并儲存,將數據反應到電子地圖以Openlayers的Mark標記,達到實時監督施工現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宏芳.即時通訊軟件應用評價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
[2]王艦.智能化立體動態會計信息平臺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