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和
摘要:該文介紹了連平縣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進一步發展林業經濟產業對策。主要包括: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制度、講究實效;加大政策、技術與資金扶持力度;加大創新力度,做好技術支撐等。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對策;連平縣
林改完成后,林農在林地上的營林、造林投資行為受投資周期長、投資金額大、預期利潤不確定因素制約,致使林農林業經濟收入改善并不明顯。而發展林下經濟能有效盤活林業用地,拓展林地空間價值,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開辟農民增收渠道,實現林改的價值,確保農民依靠林地增產增收。
連平縣林地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好,發展林下經濟前景廣闊。連平縣是粵北九連山區,轄區13個鎮,159個村委會,16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8萬人,林下經濟涉及的的農業人口有81 581人。連平縣林地面積8.44萬hm2,占全縣總面積約83.17%,森林覆蓋率76.5%。適合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資源5.33萬hm2,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主要發展方向是結合當地特色和實際,以“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為目標。
1.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根據全縣林下經濟發展情況調查摸底統計:全縣林下經濟發展總面積0.93萬hm2;總產值59 105.9萬元;參與農戶59 500戶;參與的合作組織數量59個;農民人均收入8 969元;農民人均收人中來自林下經濟的2 700元。其中:林下經濟種植面積0.27萬hm2,產值28 195萬元,參與的農戶1.8萬戶,參與的林業合作組織26個,農戶人均純收入來自林下種植收入1 797元。主要林下種植品種有茶葉、油茶、厚樸、靈芝等。林下養殖面積0.23萬hm2,產值4 150.9萬元,參與的農戶2.1萬戶,參與的合作組織14個。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林政養殖的收入230元。主要林下養殖的品種有牛、羊、雞、蜜蜂。林下產品產集加工面積有0.19萬hm2,產值560萬元,參與農戶3 500戶,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林產品采集加工的收入160元。主要采集加工的產品是竹筍干和桃金娘。森林景觀利用面積0.24萬hm2,產值26 200萬元,參與的農戶1.7萬戶,參與的合作組織19個,年接待游客262萬人,農民人均純收人中來自森林景觀利用的收入513元。全縣林下經濟的大部分以養禽、養畜、種植高山綠茶、油茶為主,養蜂及種植藥材的極少。森林休憩發展勢頭好,以河頭森林風景區、上坪桃花山、內莞圣跡倉巖、陂頭燕巖六祖古寺為代表。現在正開發的有黃牛石自然保護區景區、油溪白芽嶂林場景區、連平縣嬌子峰等,潛力巨大。
2.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缺乏規模化生產經營 連平縣林下經濟大部分投資規模小,缺少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的大戶或龍頭公司,沒有知名的品牌,缺少規模經營效益,產業鏈短。
2.2缺乏規劃。盲目發展 全縣及林下經濟參與者都缺乏長遠的規劃,農戶開展林下經濟活動大多數屬于自發性,缺少市場調研,缺少技術、加工和銷售服務,缺少科學的指導和長遠規劃,屬于盲目發展的階段。
2.3管理與加工水平低 在林下經濟開展過程中,農戶大多數沿用傳統的養殖或種植方式,沒有充分考慮林下種養的特殊性,對仿野生種養技術掌握不夠,生產出的產品品質不高,成本高。加之加工水平差,市場營銷能力低,沒有品牌,導致效益差。
2.4市場組織化程度較低 一些農民搞林下養什么,種什么,憑靠傳統搞種養,市場信息不靈通。種養項目存在盲目性,未能根據市場需求狀況來選擇項目。在產品經營中,大多數只能坐等外地經銷者上門收購或市場零售,效益得不到較好的保障。
2.5資金短缺,貸款困難,扶持力度不大 經調查,大多數農戶對發展林下經濟熱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啟動資金,發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現有的一些養殖、種植戶,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資金支持,在做大規模、拉長產業鏈方面也是止步不前。政府對林下經濟發展項目的政策及信貸政策的扶持缺乏力度,致使全縣林下經濟發展缺乏后勁。
2.6缺乏典型帶動 連平縣林下經濟發展雖然有一些典型,主要集中在高山綠茶種植方面,包括種茶公司和種茶大戶,但體量少,知名度不高。在林下養殖方面,都是以農戶分散在林下放養山地雞、野豬、上牛羊等為主,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或示范典型。
3.發展林下經濟對策
3.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講究實效 要因地制宜進行科學規劃,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和項目帶動,形成主要林下經濟產品和特色。將發展林下經濟與林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農業經濟發展相結合,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與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相結合。一要引導、支持大力發展林下茶葉、菌類種植業。二要大力發展林下藥材種植業,包括鐵皮石斛、杜仲、南方紅豆杉、金銀花、魚腥草、溪黃草、五指毛桃、麥冬等藥材品種。三要繼續引導農民做強做大我縣的山地雞、山豬放養業,把利用山地養雞和養山豬作為具有連平特色產品品牌做強做優。
3.2加大在政策、技術與資金的扶持力度 一要加強技術服務促發展。要與林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精準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政策扶持項目結合一起,推動林下經濟發展,各部門要與已發展的林下經濟對口進行技術指導,確保林下經濟發展起到“賺錢效應”,在全縣推廣。二要加大政策與資金扶持力度。縣級財政和林業部門設立林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加大對上級扶持資金整合力度,加大對龍頭(示范大戶、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門要將林下經濟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放寬抵押物要求,開展信用貸款,加大信貸支持。
3.3加大創新力度,做好技術支撐 在林下經濟發展時,敢于創新,勇于嘗試,應用現代科技選擇適宜品種,提高產量和品質。林業科研部門要做好科技支撐,對現有品種進行優選,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應用新技術,成立林下經濟科技服務技術協會,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3.4培育龍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林下經濟一要培育林下經濟示范區、示范大戶、示范合作社和龍頭公司,建設示范基地,形成拳頭品種,打通產業鏈,實現規模化經營。二要進行品牌建設,提升效益。三要在林藥模式、林菌模式、林畜模式、林禽模式、林蜂模式、森林旅游模式和林下產品經營加工各個方面進行試驗,找出適合高效的模式,進行示范和推廣。
3.5強化服務,合力推動 一要加強技術培訓與技術指導工作。對農民林下種植技術的培訓,對農民技術骨干和種養大戶進行組織專業技術、技能培訓,使農民掌握林下種養有關技術知識。林業和相關部門要積極大膽引進一批適宜我縣林下養殖和種植的新品種、新技術,通過推廣應新品種、新技術,發展的林下經濟。二要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引導和支持農民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業。三要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和行業協會,幫助農民提供產、供、銷一條龍的服務等。四要搞好市場服務,以市場為導向發展林下經濟。五要開展林下經濟互聯網+,應用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提升效益。
4.結語
林下經濟的發展是林業經濟發展在新時期中的重點,是實現從平面林業向立體林業跨越、從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的助推器,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林下經濟建設過程中,需要相關參與方多干多試,在實踐中優選。要立足本地實踐,提高技術水平;擴大規模,完善產業鏈;培育龍頭,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創特色品牌。通過示范輻射帶動農戶參與其中,加大扶持力度,特別要結合當地精準扶貧工作,為實現群眾脫貧致富服務。連平縣做為林地面積在國土面積占比超過80%的山區縣,應通過林下經濟發展將林地林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群策群力,把林下經濟產業做優、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