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兆偉+梁德軍
摘要:指出了銀中楊是黑龍江省防護林研究所經過雜交育種選育成功的銀白楊與中東楊的雜交種,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綠化樹種,為更好地發揮銀中楊的良種效益,闡述了其扦插繁育技術,提出了扦插后的管理措施。
關鍵詞:銀中楊;硬枝扦插;繁育
中圖分類號:S72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175-02
1 引言
銀中楊(P.alba×brolinensis cv.yinzhong)是黑龍江省防護林研究所以采自熊岳的銀白楊為母本,當地的中東楊為父本,經過雜交育種選育成功的優良品種。其生長速度快、耐寒、耐瘠薄耐鹽抗性強、樹形美觀、且不飛絮,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作為綠化樹種被廣泛栽培,適生于東北平原、西北銀白楊、新疆楊適生地區。由于銀中楊是雄性無性系,不能通過有性繁殖方式進行繁殖,因此,無性繁殖技術是該良種廣泛推廣應用的關鍵技術。為更好地發揮其良種效益,對硬枝扦插繁育技術進行了闡述。
2 硬枝扦插繁育技術
2.1 圃地選擇
育苗地應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灌溉、排水條件良好的地塊,土壤以疏松、透氣性良好、較為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好,不宜選擇低洼、易澇、粘重、地下水位過高的土壤。
2.2 整地
2.2.1 整地時間
以秋季整地,第二年春季扦插最好。
2.2.2 深耕
視土壤厚度確定耕地深度,一般為25~30 cm,必須在秋季入冬前進行深耕,若翌年春季育苗則無需耙地,用來增加積雪和保墑,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消滅雜草和病蟲害。
2.2.3 耙地
多在扦插前進行,以耙碎土塊,攪拌肥料,平整土地,還可清除石塊、雜草、樹根等雜物。
2.2.4 做壟
整平耙細后做壟,壟寬60~70 cm,壟面25~40 cm,壟高20 cm左右[1]。有條件的地方可在土壤深翻地前施入腐熟農家肥,整地同時每畝施入磷酸二銨25 kg,同時每畝用55%甲拌磷280 g制成毒土15~20 kg防治地下害蟲[2]。
2.3 種條采集
種條采集銀中楊以秋季割條、春季扦插為好,但不管何時采集種條,必須在扦插前一個月進行剪穗。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芽飽滿、木質化程度好的當年生萌條做種條,挑選種條中、下部剪成約15~18 cm長插穗,插穗粗度最好為1.0~2.0 cm,不能小于0.7 cm,所有芽均要發育良好,第一個芽距離上剪口1 cm左右,剪口要平齊、光滑,下剪口馬耳形,按一定數量捆好[3]。最好將插穗分級,以便儲藏管理。
2.4 種條貯藏
割完種條后放入窖內沙埋處理,窖內溫度應為0 ℃以下,在沒有貯藏條件的地方,可在背風陰涼處挖埋藏溝,寬度和深度均為1 m,長度依插穗數量而定,底部鋪一層5 cm左右細濕沙,再擺放插穗,插穗倒置放置,每擺放一層插穗鋪一層5 cm濕沙,讓每根插穗都接觸到濕沙,插穗擺放2~3層為好[3],最上面蓋10~20 cm的濕沙。為避免插穗發熱,每層插穗須分期儲藏,待每層插穗凍透后,再儲藏下一層插穗[4]。埋藏溝周圍務必封嚴,定期進行檢查,防止插穗失水風干或因氣溫升高插穗出芽、發熱霉爛。
2.5 插穗處理
插穗扦插前要全部浸入水中7 d,每天換水,扦插前2~4 h用40 mg/L ABT生根粉浸泡插穗基部,每克生根粉能處理插穗3000~5000株。另外,還可用100 mg/L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浸泡插穗基部24 h。
2.6 扦插時間
一般要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溫度而定,一般在氣溫達到20 ℃以上,土壤溫度穩定在8~11 ℃時開始。如果春季較冷,地溫低,而插穗保存良好,可適當延遲扦插時間,但應避免扦插時間過晚,以免增加灌水次數,耗費人力和物力。
2.7 扦插方法
扦插株距為 20 cm,行距為30 cm,扦插時下切口垂直插入圃地,上剪口與壟面保持水平,且第一個芽孢接近土面,似露非露。要防止劈頭,傷芽折斷,深度要一致,不重插、不倒插、不串皮插。掌握好扦插密度,插后要鎮壓土壤,保證土與插穗接觸緊密。扦插前要將育苗地灌透底水,使土壤軟化,保證水分供應并防止扦插時碰傷插穗。
3 扦插后管理
3.1 水分管理
銀中楊發根約35~40 d,50 d以后才能穩定成活,因而要保證合理灌水,使插穗得到充足的水分供應,但澆水次數不宜過多,以免地溫低不易生根。扦插前要灌透底水,扦插后還要澆一次透水,使土壤與插穗緊密接觸,提高扦插成活率。插穗整個生長期都不能缺水,尤其是在溫度較高和大風天氣時,要使地面保持濕潤狀態。從扦插到成活期間,視天氣及土壤含水量,一般要澆3~5次水,澆水要及時適量,保證插穗水分供應。一般年份每隔8~10 d澆1次水,總計要澆3~5次足水,特別干旱的年份澆水次數較多。幼苗進入旺盛生長期時,通常每隔15 d左右澆一次水,澆水量以第二天苗圃地沒有積水為好。生長后期要控制澆水,以防止苗木徒長。注意雨季要進行排水,避免育苗地長期積水,影響苗木生長。
3.2 松土除草
每次澆水后2~3 d要及時進行松土,以免土壤板結和土壤水分大量蒸發,松土的同時進行除草,除草要除早、除小、除了,使土壤疏松,育苗地無雜草。
3.3 抹芽修枝
苗木生長后期長出側枝需要進行抹芽。注意抹芽時不要碰掉葉子,不要損傷苗莖,側枝很嫩時用手直接摘除,木質化后則需剪除。第一次抹芽時間不宜過早,一般在苗高為40 cm時開始抹芽,整個生長期的抹芽次數在8次以上。適時地進行修枝,修枝強度一般不超過苗高的2/3。
3.4 追肥
追肥要結合澆水進行,一般在澆水前追施氮肥,7~10 kg/畝為宜。一般每畝地每年追施尿素40 kg左右,同時可增施一定數量的磷肥和鉀肥。在生長高峰期早期即開始追肥,過晚追肥則會導致苗木徒長,木質化差,產生凍害。
3.5 病蟲害防治
對于蠐螬的防治可用50%辛硫磷200倍液灌根毒殺,在離幼樹3~4 cm處或床(壟)上每隔20~30 cm用棍棒等插洞再灌藥,然后把洞封好[5]。蠐螬成蟲盛發期可用40%氧化樂果或50%甲胺磷乳油500倍液噴灑在溝邊、埂邊的雜草上[6],也可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 g或48%毒死蜱乳油50 g加水50 kg噴霧[7,8]。
參考文獻:
[1]宋亞彬,于麗維.銀中楊扦插技術的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08(16):51.
[2]任立學.朝陽地區銀中楊硬枝扦插覆蓋黑膜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22):151,173.
[3]孫 玉,趙志國.銀中楊的硬枝扦插技術要點[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8(6) :59.
[4]湯智慧.淺談提高銀中楊硬枝扦插成活率的關鍵技術[J].防護林科技增刊,2014(5):82~83.
[5]張執中.森林昆蟲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1.
[6]徐 芳,張學道,孫幫國,等.花生地三種金龜甲的發生與防治[J].安徽農業科學,1996(24):19~20,30.
[7]張忠民,張 揚.黃姜田蠐螬大發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04(2):64~65.
[8]任廣英,范竹珊,郭朝霞,等.銀中楊生長和生長規律[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