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明本


摘要:指出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人們對森林資源也進行了相應開發,林木采伐屬于森林資源開發環節之一。林木采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但在林木采伐作業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過度采伐等,如何對林木進行合理采伐是人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對提高林木采伐作業質量采取的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提高對林木資源的利用率。
關鍵詞:林木采伐;作業質量;森林資源調查
中圖分類號:S75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15-02
1 引言
對林木進行合理采伐能夠對林木資源進行循環利用,不僅可獲得經濟效益,還可實現生態價值。但在林木采伐過程中也因采伐作業質量存在問題而使林木資源遭到巨大損失,林木質量大幅度下降,影響了林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 對伐區進行深入調查
林木采伐工藝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如今天然次生林較多,各地區林木的分布狀況也不相同,與原始林木相比,林相、林型等也出現較大的差異,不利于對伐區生產工作進行順利組織。為解決這種問題,相關人員需對森林進行充分調查,搜集伐區生產工作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對信息進行科學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設計方案,切實提高林木采伐作業的質量,為林木采伐工作創建良好的生產環境。
林分的生長潛能隨采伐強度的增加而增加(圖1),由于采伐強度和采伐后的保留木株數大致成反比,故采伐強度大的林分其平均保留木所分配的有效空間大,這顯示出采伐強度會影響林木相對生長空間的大小,而生長空間的效應則反應在最大生長速率出現時間的早晚。建立胸徑分布模式可用于人工林的經營管理,為今后林木定向采伐及定向管理提供一定的根據。
3 對林木伐區進行合理采伐
相關人員必須按照相關標準開展林木伐區生產作業,需遵守相關法規,合理采伐伐區對提高伐區的采伐質量有重要作用,利于林木資源后期培育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進行伐區采伐時要嚴格按照林木調查設計的相關規范來實施采伐工作。要對林木采伐密度進行控制,積極采用定株撫育的方法對林木進行管理,對公益林進行培育,豐富林木資源。要合理劃分林木伐區,對商品林進行采伐時,要關注生態效益,使其與社會效益有效結合。采伐工程完成后,伐區會出現許多采伐環節后的剩余資源,對這些剩余資源要進行合理利用。施工單位可將這些剩余物質進行集結并從伐區運送到相應地點,通過此種做法不僅可以完成清林環節,還可為施工單位提供不小的經濟收益,施工單位對這些剩余物質進行加工,可生產出多種類型的材料如削片等,將其投入市場獲取一定效益。施工單位可以與林木場地制定枝丫材工作完成量的獎懲合約。采用這種辦法能夠有效保證清林工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提高了清林工作效率,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從而使伐區作業質量的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4 提高采伐人員的專業素質并充分利用林木采伐技術及設備
采伐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施工單位采伐人員的共同努力。采伐人員的專業素質對采伐工作的質量有著重要影響。采伐人員要對采伐工作的環節熟練掌握,要對采伐技術進行靈活運用,并要樹立科學的采伐理念,堅持林木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原則,做好林木保護工作。施工單位要定期對采伐人員進行培訓,組織采伐人員學習采伐專業基礎知識,并為采伐人員提供必要的采伐實踐機會,讓采伐人員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產活動中,鍛煉采伐人員的專業能力,使其專業素質得到提高。采伐技術人員要深入采伐區進行調查,與采伐操作人員進行積極溝通,探討合理可行的采伐方案。采伐人員要增強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要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致力于提高采伐施工質量。
根據研究發現,采用機械化采伐系統(伐木歸堆機和抓鉤式集材機)與傳統采伐系統(鏈鋸采伐,鋼索式集材機)對保留木的損傷,結果表明傳統采伐系統對保留木樹干的損傷率為22%~44%,而機械化采伐系統為20%~31%。作業季節對保留木損傷部位和損傷寬度有顯著影響,因此采用伸臂更長的采集機械可降低對林地保留木的損傷。因此, 采伐人員應學會利用現代化信息科學手段,使用相關采伐設備,在選取設備的時候要根據伐區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促使林木采伐工作順利開展。如今在林木資源中,人工林及過伐林較多,樹木徑級不大,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具有輕便性特點的油鋸,選擇此種采伐工具的原因為油鋸可有效提高采伐工作效率,并能夠降低采伐人員的工作強度,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另外采伐樹種不同,對保留木的損傷程度也不同,一般來說,闊葉樹種,樹較粗,樹冠大,傾倒時覆蓋面積比較大,對保留木損傷可能性較大。相反,針葉樹種干通直,樹冠較小,傾倒時覆蓋面積比闊葉樹種小得多,對保留木的損傷也小。因此在采伐闊葉樹種時,一定要嚴格控制樹倒方向。
保留木的損傷率與采伐強度和林分密度的關系的計算公式為:
根據公式計算,可見保護環境,做好采伐的技術管理,才能保證林木的恢復和增長。因此采伐人員可結合采伐區地形情況,對樹木倒向的方向進行分析,使用相關工具對樹木倒向進行調控,避免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影響采伐質量。相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促使技術人員不斷更新相關技術,為采伐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要積極購進新的采伐設備,為采伐工作提供設備支持。要充分利用GPS技術,對地形圖進行繪制,確定采伐面積,要根據株數、蓄積等參數對采伐強度進行測算,可采用全林實測法對出材量進行計算。
5 做好管理與監督工作
林政管理機構、作業設計單位和森林公安部門等要對林木資源進行科學計劃組織并合理協調,做好監督工作。要對伐區定期進行檢查,對采伐人員的工作進行監測,并在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建議。對林場進行檢查時若發現不合理現象,要停止對其資金的投入,并禁止向采伐單位發放采伐許可證。林業局在對林場檢查時要對檢查出的問題做好相關記錄,以便下次進行檢查時有針對性。要對林場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檢查,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檢查方案,在方案中要對林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結合相關人員找出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運用科學方法對原因進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伐區質量具有平衡性差的特點,林業局的管理人員要關注伐區質量問題,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各伐區進行檢驗,也可采用拉大網方法。檢驗人員要重點關注邊遠地區的林木伐區,這些地方容易在檢查過程中被忽略,通常這些地方存在較嚴重的伐區作業質量問題。管理人員要加強伐區質量檢查工作,對質量檢驗工作給予重視,切實落實檢驗措施,在執行檢驗方法時注意結合伐區現場的實際情況,切實提高伐區質量檢驗水平,從而促進伐區健康發展。
6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6.1 完善林木采伐制度
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省林木采伐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進行規范,嚴格按照規范操作程序進行作業。要不斷完善伐區撥交驗收制度,伐區采伐工作完成后,相關部門要對采伐完成的伐區進行檢驗,查看其是否合格,若合格則給予通過,并向施工單位頒發采伐許可證,允許施工單位對新的伐區進行開采。施工單位在獲得采伐許可證后,要讓施工人員對林木調查設計方案進行分析,需要采運技術員提供相應的施工技術,技術人員及采伐工作人員等要明確設計方案的要求,對伐區的情況進行調查,根據伐區的實際情況制定采伐施工方案,不斷完善采伐措施,將相關措施合理運用到實際采伐工作中去。
6.2 經營機制科學化發展
傳統經營機制中,施工單位通常只負責伐區的采、集、裝環節,至于打枝與清林環節則沒有專門人員進行負責,伐區工作完成后,要經過較長時間才會進行清林。面對這種情況,要合理確定經營機制,促使施工單位對采伐工程進行整體承包,即全面負責采、打、集、清、裝等環節,相關部門要對伐區進行嚴格驗收,確保合格的施工質量。
7 結語
為保證林木采伐作業質量,要加強林木采伐團隊建設,相關部門要對采伐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采伐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采伐人員科學的采伐價值觀,強化采伐人員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要對林木伐區進行充分調查,全面搜集相關數據并進行科學分析,在采伐前要科學設計方案,采伐人員要嚴格遵循相關操作要求,合理使用采伐設備與技術。同時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做好伐區管理工作,切實提高林木伐區作業質量水平,促進伐區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林木資源的利用效率,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注意保護林木伐區的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張金柱.對平泉縣林木采伐管理工作調查與思考[J].林業資源管理,2015(4):157~160.
[2]袁少青,謝守鑫.我國林木采伐管理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林業資源管理,2013(1):1~5,31.
[3]陳淮安,張旭君.南方集體林區林木采伐管理困境與對策[J].林業資源管理,2015(3):7~10.
[4]胡崇志,楊光曦.淺析冕寧縣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的幾點思路[J].價值工程,2015(7):311~312.
[5]黃國麗,楊 鵬.林木采伐管理信息化發展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16(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