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飛

摘要:指出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地提升,人們開始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大了對林業的投入力度。闡述了生態公益林的重要性及發展意義,詳細地分析探討了天星鄉生態公益林管理結構,以促進我國生態公益林管理水平的提升,促進我國生態公益林的科學發展。
關鍵詞:生態公益林;管理結構;天星鄉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20-02
1 丘北縣天星鄉生態公益林發展現狀
天星鄉位于丘北縣東南部,與硯山縣、廣南縣接壤,地勢以丘陵為主,屬于山區,距縣城26 km,國土面積391.46 km2。全鄉轄8個行政村、10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45萬人,總戶數9651戶,全鄉林地面積33677 hm2,按森林分類區劃類型劃分:公益林區劃面積200107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區劃面積191130畝,省級公益林區劃面積8977畝。
2009年以來,天星鄉根據州、縣統一部署,按照丘北縣人民政府《丘北縣人民政府關于開展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的實施意見》及《丘北縣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實施辦法》要求,全面開展了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落實工作。至2016年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面完成了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落實工作,落實了集體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到戶9631戶,補償面積200107畝,落實率為100%。
2 丘北縣天星鄉生態公益林管理內容
2.1 強化監督
在開展公益林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強化對管理內容的監督,加強對公益林管理質量與管理進度的控制,確保公益林管理質量與管理進度的互相遞進。在公益林管理的過程中,相關的管理人員應當加強對管理條例的制度,并且規范外業勘界技術人員的操作。相關的監督管理人員還應當定期的到各地區進行巡查,確保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于一些存在問題的區域要及時的進行整改,加以科學的引導,最大程度上確保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
2.2 把握民生
在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中,天星鄉始終堅持以群眾參與及意愿為來指導工作,做到體現民意,謀求民利,符合民心。一是在現場勘界上,林業技術人員、村社長、相鄰村社干部均現場參加,現場勘界到山頭地塊,注重尊重歷史、注重把政策與村情、民情的實際相結合。二是把面積落實到戶上,按照政策規定的范圍,讓群眾充分討論,組織自主進山丈量,以小班控制面積為基礎落實到戶。三是張榜公示,面積確定落實到戶后,以村為單位填寫公示表,由村委會予以張榜公示,公示期滿后林農無異議再填寫公益林界定協議及年度管護合同。
2.3 穩定發展
在開展公益林管理的過程中,要想確保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要解決各類管理工作中的糾紛與矛盾。在開展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相關的干部人員應當熱心負責的接待上訪群眾,各個基層干部應當做好政策的宣傳語講解,確保政策的充分落實。在公益林管理的過程中,如果發生了糾紛相關的干部應當積極的介入調和,盡快將矛盾消除,避免矛盾的升級與擴大。
2.4 完善管理
在開展公益林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員培訓制度,加強對公益林管理人員的培訓,建立公益林電子檔案,實現對公益林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生態公益林管理檔案室,健全工作機制,以此確保生態公益林管理檔案資料保管完整、安全。
2.5 以人為本
通過分類經營,激活了林業經營機制,一是增強了農林發展的信心。對集體商品林,加大了投入和合理開發利用,盤活集體山林資產,充分發揮了商品林的經濟效益,實現林農增收。二是通過生態公益林管理政策的落實,進一步提高群眾的林地管理意識,充分發揮公益林的生態效益。
3 我國生態公益林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生態公益林管理體系中政府是主導管理者,由其他的各級分部來執行政府的具體管理指令,確保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實。為了確保管理的效率。每一個級別的管理部門都設立了相應的生態公益林管理辦公室,通過公益林生態辦公室來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管理工作,確保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
國家從大方向上來制定公益林管理的防治與策略,并且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為公益林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省級的管理部門實行對公益林管理方針的制定,而后市級的管理部門進行方案的具體落實,并且制定相應的管理落實方案,而后上報給省級的部門進行審查,在通過審查后再將具體的管理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推廣,落實到縣級的管理部門。縣級的管理部門對全縣的公益林管理進行全面的開展與監督,將相關的管理要求與管理理念傳達給各個基層的管理人員,然后安排專人進行定期的審查與引導,確保管理方案的順利落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不同層次的管理部門之間互相協作,確保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涉及到了公益林的營林撫育、林木更新、森林防護以及病蟲害防治等。
公益林管理結構是由多層次的管理組織構成的,其在運行的過程中通過先進的信息管理平臺來實現對不同管理層次與管理機構的統籌安排,以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管理的基礎,實現對生態公益林的有效管理。在這其中,信息化管理平臺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方面構成了公益林管理數據庫,另一方面也成為了公益林管理的重要平臺。通過信息化平臺的統籌安排,能夠確保公益林管理工作的科學高效,實現對公益林的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高管理的質量。
4 丘北縣天星鄉生態公益林管理業務結構
生態公益林管理需要對生態公益林建設中所產生的一些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統一的規劃管理與安排,確保在公益林建設過程中的人員、技術、經費都在控制的范圍之內。一般而言,對于生態公益林管理根據具體的管理內容可以將其分為五種不同的類型,分別是:決策規劃管理、監測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生態公益林養護管理以及營造林管理。在這其中,規劃決策管理指的是由國家、省、市級別的管理層對于當地的生態公益林進行整體的規劃,對于未來的建設與發展方向進行長期的規劃;生態公益林的檢測管理不僅包括了例行的調查,還要針對生態公益林的具體生態定位進行準確的監測,對整個公益林進行防火、生態以及病蟲害監測;基礎設施檢測主要指的是對于公益林的固土護坡設施、林地水利設施、營林基礎設施以及林地保護設施等設施進行建設檢測;生態公益林養護管理主要是對于林地進行一些日常的養護管理,確保林地的正常與穩定;營造林管理指的是對于林木的撫育更新以及對一些低效的公益林進行進一步的改造。
生態公益林的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其涉及到了很多不同方面的內容,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多個部門之間協調進行,最大程度上確保管理的質量。生態公益林管理業務體系如圖1所示,在開展相關的業務過程中需要整個管理單位,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最大的管理效果。
5 結語
生態公益林的發展離不開社會離不開民眾,在進行生態公益林管理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整個管理體系的研究,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確保管理結構的科學與合理,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對生態公益林的有效管理。近年來,天星鄉的生態公益林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對此相關的林業部門應當進一步地深入研究,探索合適生態公益林發展的管理結構,以確保我國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孔憲琴.我國生態公益林管理的內涵及體系結構[J].現代園藝,2015,19(6):235~236.
[2]韋菁璐.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途徑探討[J].大科技,2015,16(15):115~116.
[3]劉國武.永安市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對策研究[J].林業勘察設計,2016,9(1):65~67.
[4]周 清.淺析影響林業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的因素及幾點管理建議[J].財經界,2016,21(30):193~194.
[5]牛世海.淺談盤縣生態公益林的建設與保護[J].大科技,2015,16(25):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