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
摘要:指出了作為國家減災工程的重點領域,森林病蟲防治工作的開展不僅有利于森林資料的保護,同時還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分析了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旨在為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57-02
1 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森林病蟲害威脅日益嚴重
近年來,華寧縣已發現外界入侵危險性害蟲登陸該縣新造林地塊,盡管當時及時采取了有效防治對策,所幸沒有造成嚴重損害,但是這些危險性病蟲害的存在對于森林安全仍然存在巨大威脅。其中,楊扇舟蛾、松毛蟲、楊天牛以及落葉松尺蛾等病蟲害危害比較嚴重,同時還出現了很多新型變異病蟲害,其抗藥性也更強,很多蟲害沒有天敵,加之氣候條件適宜,病蟲能順利越冬因而很容易爆發成災,在某些局部地區甚至一年要發生多次,極大地降低了森林生長量,不利于森林經濟與生態效益的提升。如果在病蟲害發生初期,未能及時做好監測預報工作,到了病蟲害發生后期,這時再采取大規模防治措施就很難有效控制住病蟲害。另外,如果未能準確發布預報和指導防治措施,勢必會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
1.2 森林病蟲害防治難度較大
由于病蟲害發生面積的不斷增大,大大增加了病蟲害治理的難度。同時近年來人工造林面積持續增加,盡管有效促進了國家經濟效益的提升,但是人造林大多樹種比較單一,對于病蟲危害缺乏有效的免疫能力。加上各種化學藥物的不恰當使用,大大減少了害蟲的天敵數量,進一步造成病蟲害泛濫,增加了防治的難度。同時,隨著全球氣溫的逐漸提升,暖冬現象越來越頻繁,大量害蟲和蟲卵在冬季的死亡率也逐年下降,使得該縣病蟲害森林面積逐年增加。如果不能改善物質條件和技術手段,那么減災防治效果將很難得到有效改善。盡管林業部門已經就已發現的病害和蟲害采取了相應地防治措施,但是近年來森林病害和蟲害種類日漸增多,已經由過去的幾十種增加到現在的上百種,其中外來傳入的病蟲害種類也有一定的上升。
2 對策與建議
2.1 強化資金投入,保障防治需要
為了切實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水平,必須不斷強化資金投入,確保病蟲害防治工作有足夠的經費支持。首先,在森防資金投入上,應當以地方財政為主導,國家財政予以輔助,加之省、市公益林的統籌經費配套使用的原則,并采取“誰經營、誰防治”的工作機制,對國家、企業以及個人加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增加其投資的意愿,這樣能夠拓寬森防資金的籌資渠道。其次,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在防災減災計劃制定的過程中,要對森林病蟲害防治予以充分考慮,在病蟲害測報、檢疫普查以及配套設施建設上增加資金投入,市縣級財政在編制財政預算時也要適當考慮增加病蟲害防治資金比例。最后,應當建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該縣山區森林主要為公益林和水源涵養林,并非經濟林,只能為社會提供無償服務,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基本上得不到經濟效益,那么病蟲害防治也就得不到資金支持。所以就應當由森林資源的受益者來進行補償,建立完善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通過分流部分補償資金來增加森林病蟲害防治資金。
2.2 努力做好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
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系到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效果好壞,因此還應努力做好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以及時發現病害和蟲害,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對于各地管理部門來說,務必重視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加強護林員培訓提高護林業務,真正把護林員培訓成預測預報員,加強對區域內森林資源的病蟲害調查與檢測,建立基層檔案,實時把握轄區內森林病蟲害動態,同時,明確監測對象,做到實時調查,盡可能地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堅決不允許平時不注重調查監測,而導致病蟲害發現不及時造成巨大危害的情況的出現。同時,還應在區域管轄范圍內建立一套完善的預測預報網絡,通過緊密圍繞國家級中心測報點,加強省市級測報點的建設,并在縣級測報點予以落實,從而形成一個完善的預測預報網絡。這樣就能夠準確把握本轄區內森林病蟲害的實時動態,進行較為全面的預報和預警,同時還應結合森林資源現狀以及當地氣象與氣候條件等信息資料,做出長期預報,這樣就能為林業宏觀決策提供有利依據,保證決策準確合理。除此之外,還應在對本轄區森林病蟲害加強調查和觀測,獲取大量有價值的基礎性資料,并構建相應地病蟲害資料數據庫,并充分運用高科技以及相應地監測處理系統,為森林病蟲害監測與預報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2.3 強化森防科技支撐
森防工作質量的提升還需要依靠科技手段的輔助作用,因此,為了保障森防工作質量,還應加快森防科技支撐強化,大力改進森林病蟲害防治手段。
2.3.1 加快生態林業發展
努力做好現有林業資源的防治工作,并在此基礎上適時發展鄉土樹種人工林,主要利用良種壯苗營造大規模鄉土樹種混交林,提高森林資源的抗逆性水平,并通過集約式經營以及工程造林等有力手段,從而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水平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同時,還要投入應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著力研究早期預防技術,這樣就能有效提高林業資源對病蟲害的免疫能力,使林業生態與病蟲害防治實現協調與發展。
2.3.2 合理選用農藥
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用藥規定,禁止使用各類劇毒高殘留藥物,如甲胺磷、對硫磷、氧化樂果以及福美砷等,優先選用藥效高、毒副作用小的綠色農藥,如微生物低毒農藥、礦物性農藥以及植物性農藥等藥物,使用這些農藥往往能夠使環境和水源所受到的污染危害得到有效減輕。
2.3.3 大力提倡生物防治
相對于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的優越性更加明顯。比如,青楊天牛可以通過管氏腫腿蜂來達到防治的目的,核型多角體病毒的防治可以通過落葉松尺蛾來實現。當然,人工招引啄木鳥往往能夠有效控制天牛蟲害,這些生物防治技術都有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廣。
2.3.4 加強科研開發與技術推廣
在加強研究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基礎上,做好生產推廣工作,比如說粉劑防治食葉害蟲技術、3WF-3S噴霧、各種引誘劑和誘蟲燈,促進病蟲害防治監測技術提升。
2.4 把好林木檢疫關,防止各種危險性病蟲侵入
在開展森林植物檢疫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和綜合治理相結合的方針政策,并深知該項工作技術水準高、政策性較強以及涉及范圍廣泛的顯著特點,同時還要結合當地實際切實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對于林業管理部門來說,要不斷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就需要不斷加強林木檢疫工作宣傳,主要是向廣大群眾宣傳包括《植物檢疫條例》在內的相關政策法規,讓其認識到林木檢疫工作的必要性,這樣就能獲得他們對林木檢疫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其次,在各干線公路路口,要設卡專門進行林木檢疫檢查,著重對運輸森林植物和相關產品的車輛進行檢疫檢查,防治帶有疫情的車輛進出本轄區。再者,還要不斷強化源頭管理,著力提高產地檢疫水平,如果發現設站檢查難以實行,檢疫檢查設置缺乏,那么就必須重視產地檢疫工作。加強對各類林木植物等生產經營單位的管理,如森林植物集貿市場、加工、倉儲以及相關苗木花卉等,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為了阻斷危險性病蟲害傳播的媒介。最后,明令禁止從林木疫區調運相關森林植物及產品,特別是曾經發生過美國白蛾、蘋果綿蚜以及日本松干蚧等病害或蟲害的地區。對于進出口的森林植物與產品,即便是順利通過進出口岸檢疫機構的檢疫,但是當期運抵本轄區內時,為確保絕對安全,當地森林檢疫部門還要對其進行復檢。
3 結語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不僅有助于林木生產以及整個森林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還能有效促進森林資源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充分發揮,因此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就顯得尤為重要。林業主管部門應當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通過對病蟲害防治情況的把握以及對相關數據資料的整合與分析,找出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并加快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的構建,從而促進森林病蟲害防治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于光華.林業病蟲害防治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資,2013(36).
[2]陳 沖.解析森林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C]//軟科學論壇——工程管理與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2015.
[3]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4.
[4]尚明玲,姚慶新,石立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對策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12).
[5]李紅靜.林業病蟲害防治問題及解決措施探析[J].科學種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