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鳳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工業化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我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農業的穩定發展是保證我國人民溫飽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提。因此,針對我國農業發展問題,本文研究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必要性做了簡要的分析,并進一步探索了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問題與決絕對策。
關鍵詞: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5-0228-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化進程逐漸加快。工業化使我國農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使農業產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人們在享受工業成果的同時,也為農業的后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隱患,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焦點問題。
1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1.1 生態環境的要求
隨著工業化在我國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國農業產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農藥化肥等化學原料的使用量不斷快速增加。農民只用地,不養地,為了增加產量大幅度使用化肥農藥,使得土地貧瘠、生態脆弱。隨著農業污染的加劇,每年因呼吸道疾病而入院的人們總數在大幅度上升[1]。由于大量的焚燒秸稈,霧霾加劇,成為我國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
化肥農藥的大量的被施入農田,使我國原本就緊缺的淡水資源受到大量污染,飲用水質量不斷下降。而作為農業發展中最重要的水資源,卻分布嚴重不均,尤其是在南北分布上。近年來我國農業災害不斷,表現大多為南澇北旱等問題。農業的發展已經在極大程度上遭到了限制。因此,實施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改變農業發展現狀的重要方式。
1.2 農業資源不足
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隨著計劃生育的開展,我國人口數量雖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據有關資料顯示仍然占世界總人口總數的19%,但是我國水資源卻只有世界的6%。因此,我國缺水嚴重。農業缺水更為嚴重。我國每年有三百億平方米的農田缺水。
1.3 整體資源的利用率低
在我國每年使用農藥的總量達到三十萬噸,化肥的使用總量達到四千六百萬噸,是西方國家的幾倍,但是整體的利用率只能達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左右。水資源的利用也較西方發達國家的用量多出很多,但是在糧食產量上,卻遠不如西方國家[2]。
1.4 農產品質量下降
近年來,隨著農藥化肥的使用,我國農產品產量雖然得到了提升,但是農產品的質量卻嚴重下降。農產品中大量的營養成分被農藥化肥破壞。而且由于農民對農藥的使用沒有限度,導致施用量過大,因此剩余的大量的農藥,殘留的農藥被農作物吸收,使農產品中殘留著農藥,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2 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現狀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農用設備的引用需要耗費大量資金,農民的土地種植面積小,所以很多農業種植依舊保持著原本簡單的種植技術。因此技術條件相對落后,現階段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靠傳統農業的作業與現代的科技手段相結合。主要是以節約資源和廢物利用為主,各地因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農業循環經濟。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當地政府大力支持農民在桑養蠶,在養蠶的低峰季節,又以桑葉養豬,不僅把桑葉資源進行有利的利用,而且使得豬肉的肉質鮮美,很受人們歡迎。然后,在養豬場建立沼氣池,養豬場所排出的糞便通過管道被排放到沼氣池中,通過糞便的發酵,則會產生沼氣,沼氣則可以給人們用于日常生活中照明和煮飯,既節能又環保[3]。這種經營模式是我國循環經濟模式。而對于上海等土地資源短缺的地區,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時候,就非常注重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他在保護農田的基礎上,積極利用剩余空地種樹,由此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對于農作的灌溉,積極采取節水的灌溉設施。對于農業生產出現的廢棄物,經過加工后,作為肥料施回田地。畜禽的糞便,也成為田地的有機肥料。全市已建成有機肥廠。高達二十八家,專門進行糞便的處理和有機肥的加工。山東等地區,主要以玉米收獲后的秸稈的廢物利用為主,并發明出秸稈還田或加工飼料等秸稈廢物利用技術。在浙江省,已經成功地創建出“無水層栽培水稻技術”不僅大大減少了水稻灌溉的用水量,同時還增加了水稻的產量。
部分地區,還發展了觀光生態農業,這種經營模式,一般發生在繁華的都市周圍,不僅交通便利,而且極受人們歡迎,通過提供農產品加工,為營利手段,以生態價值觀為項目特色,同時培育蔬菜瓜果、花卉,以及進行畜禽等養殖。形成農業觀光景點,也就是所謂的農家樂。
3 制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因素
3.1 勞動力素質問題
現階段我國的農村人口總數較高,但是,文化素養相對較低,由于農村人口的數量的過快增長。使得農業資源的人均占有量減少。農業經濟的發展緩慢,阻礙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農業生產中,剩余的勞動力總量高達八百萬人,由于自身素養不足,很難依靠科技進行現代化農業的耕種。而如今高校和相關機構所培養出來的人才。
3.2 工業和城市化帶來的影響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占用了農業的土地資源,并且產生了大量的廢棄物和毒害物。使得,農業用地和水資源形成嚴重的污染,給農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不斷向外擴展,大量占用農業用地,并且,每天形成大量的生活垃圾,使得農業用地形成嚴重的污染,破壞了農業的生態資源。制約了農業循環經濟的開展。
3.3 土地產權的制約
由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形成。土地的使用期限被規范,土地的使用權限不明確,使得農用的土地流動性大,農民對農用地缺乏主權意識。對土地的管理意識薄弱,只用地不養地,影響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4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策略
4.1 建立農用循環經濟的發展戰略
首先各地區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加強對自身的產業結構的調整,把節約資源與農業發展進行有有效結合。是農業的發展不影響環境的保護,積極減少對于農藥化肥的使用,進行有機肥與化肥的替代,實現生產經營中的廢棄物再利用的專業化。加強相關物質之間的相關利用。
4.2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政府應對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加強重視,并健全農業循環經濟的扶持政策,利用法律法規的制定,加強農民對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建設人們的主人翁意識。使得人們能夠積極進行對新能源的開發,加強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以及廢物循環利用的事業的支持力度。設立相應技術的研究項目,加強對各地的農業狀況的了解,針對地區建立循環經濟的技術研究與試驗。并對有效的農業循環經濟的技術進行推廣,對當地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此外,還要健全發露制度,規范人們的農業生產行為,明確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基本制度,禁止農民進行過量的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并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化肥農藥的使用量。
4.3 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的評價機制
首先,要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的評價指標,對于在農村循環經濟發展中,表現優異的村鎮、相關部門以及個人,進行績效評價,并進行獎勵措施。因此鼓勵人們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此外,還要加強對于農業循環經濟的相關技術研究,建立技術團隊。不僅使得農業循環經濟得到更持續的發展,根據各地不同的條件,進行相關的循環經濟方法,并大力推廣實用技術。
4.4 加強循環經濟教育
想要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靠經濟和技術的支持,同時還需要全體人們的共同努力,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參與,也需要人民的認同和支持。因此,想要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必須從根本上進行人們的思想教育,讓他們認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理念,同時加強自身的道德建設。將農業循環經濟問題,對人們實行重點教育。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現代媒體,進行合理的知識講解。此外,我們還可以開展宣講會,以及相關的活動進行相關問題的教育。
4.5 加強農業循環經濟設施建設
想要加強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嗎,不單單要增強農民自身的思想教育。同時,還要加強農業循環經濟的設施建設。應設立合理的農業循環經濟的合作社,通過合作的方式建立基礎設施。同時,加大政府的資金扶持力度,為發展農業經濟循環的農戶實行設施建設補助。
5 結語
農業循環經濟是保證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可持續的重要保障。因此作為人口大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已經成為保證我國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前提,也是人們健康的重要保證。需要人們不斷的進行探索與總結,尋找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的途徑,推動我國農業的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從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參考文獻
[1]崔欣.我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然選擇與對策思考[J].成都理工大學,2008:19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