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清
(1. 青海師范大學,青海 西寧 810016;2. 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江蘇 鹽城 224001)
初中物理體驗式教學的實踐初探
程春清1,2
(1. 青海師范大學,青海 西寧 810016;2. 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江蘇 鹽城 224001)
體驗式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到物理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本文通過對教學案例的分析,總結實施體驗式教學的策略.
初中物理;體驗式教學;實踐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觀察為主要手段的基礎學科,僅僅強調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而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目標落到實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效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以下結合筆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具體的案例,總結實施體驗式教學的具體策略.
教師把書本上抽象的物理知識還原為生活中的問題情景,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不斷思考、解決問題,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深入思考,學生在這樣“階梯式”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大大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問題設置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就需要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設置,需要將問題與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實踐聯系起來,由淺入深,逐級遞進.
例如在蘇科版物理“變阻器”的教學中,筆者引入滑動變阻器時是這樣處理的.
教師先演示實驗,將鉛筆芯串聯接入電路,用導線夾在鉛筆芯上滑動,就可以改變燈泡的亮度,這里的鉛筆芯和導線夾就可以看成是一個簡易的變阻器.
師:在實際的電路中,用這樣一個簡易變阻器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有哪些缺陷?
生:鉛筆芯易斷、易磨損.
師:針對鉛筆芯易斷這個問題,你將如何改進?
生:換成結實的電阻絲.
師:換用相同長度的電阻絲接入電路,又有了新問題,燈泡亮度變化不明顯,又該怎么辦?
生:選用更長的電阻絲.
師:更長的電阻絲可以讓燈泡亮度變化明顯,但攜帶和滑動都不方便,怎么辦?
生:繞起來,組成線圈.
教師展示滑動變阻器,它的設計意圖和同學們的想法不謀而合,大家都是出色的小小設計家.
經過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后,學生成功地了解了滑動變阻器的設計意圖,為接下來學習使用滑動變阻器做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在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生產中的一些現象引入進來,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的感性認識基礎之上來理解物理知識,學生也會理解生活場景和新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生會積極參與到和教師的互動中,減小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難度.
例如在蘇科版物理“光的反射”的教學中,筆者這樣引入課題.
播放課前錄制的一段視頻《走進鹽瀆公園》,視頻長約1分鐘,視頻中在播放畫面的同時還有筆者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根據畫面的配音:“走進鹽瀆公園,跨河的小橋和對岸的樓房、樹木的倒影在湖中清晰可見.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湖面波光粼粼,有如繁星閃爍.汽車擋風玻璃和寶龍城市廣場的玻璃幕墻上光線耀眼奪目.”
再次呈現視頻中出現過的幾個畫面,請學生重點觀察.
師:同學們觀察到了清晰的水中倒影、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玻璃幕墻的反光現象,大家知道這些都是光的什么現象嗎?
生:光的反射現象.
通過播放日常生活中關于光現象的視頻引入新課,是為了讓學生能將生活場景與我們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筆者專程去學生經常去的鹽瀆公園錄制了一段有關光的反射現象的視頻,熟悉的畫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容易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與日常場景聯系起來.
在物理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可以加強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觀察和分析,強化學生的感官體驗,加大學生的參與力度,有效地將抽象的物理知識生活化.
例如在蘇科版物理“光的直線傳播”一節中,由影子引入課題,設計了如下環節.
初級體驗:播放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創意舞蹈——符號中國”片段(如圖1).

圖1 影子舞視頻截圖
師:同學們剛才欣賞的舞蹈其實就是舞蹈演員利用自己的肢體動作的影子給大家帶來的精彩表演.有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來即興表演一個,你可以選擇伙伴或者道具.
體驗升級:利用投影機的燈光,學生表演影子游戲,在屏幕上圓形區域呈現影子(如圖2).

圖2 影子游戲的“舞臺”
師:對于剛才視頻中的影子以及同學表演的影子,大家有什么發現?對于影子有什么想問的問題?
生:影子為什么是黑色的?影子是怎樣形成的?
先是通過一段精彩的影子舞,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影子的特點,后又通過影子游戲,加大體驗力度,使學生對影子特點的認識更加深刻,從而引發探究欲望,此時問學生有什么發現,對影子有什么想問的問題,學生就能有感而發了.
物理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把抽象的物理知識與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可使學生親身參與活動,獲得的體驗會更深刻、直接,在參與過程中,體驗物理世界的神奇和美妙,進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蘇科版物理“光的直線傳播”一節中,關于“均勻介質”這一條件的理解是這樣設計的.
師:通過剛才的探究,我們發現光在空氣、水、果凍中都是沿直線傳播的,是不是任何情況下光都沿直線傳播呢?下面老師來做個實驗,請同學注意觀察.
教師演示,向透明小魚缸中倒入適量的水,用激光筆照射,發現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用漏斗向水的下方加入高濃度糖水,再用激光筆照射,光的傳播路徑發生彎曲(如圖3).用玻璃棒將水攪勻,發現光又沿直線傳播(如圖4).

圖3 在濃度不同的糖水中的光路

圖4 在攪勻后的糖水中的光路
師:這個實驗說明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是什么?
生:在均勻介質中.
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其中學生較難理解“均勻介質”這一條件,為了突破這一難點,特設計了這一實驗,前后實驗現象直觀,對比明顯,學生對“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認識水到渠成.
又如在蘇科版物理“電壓和電壓表的使用”一節中,設計如下實踐活動.
課前先讓同學準備制作水果電池的材料:橙子、檸檬等水果,銅鑰匙、鋅片,導線等.
在這一實踐活動中,學生主要有三項任務:一是制作水果電池(如圖5);二是用電壓表測量該水果電池的電壓(如圖6);三是嘗試用水果電池給發光二極管供電,使其發光(如圖7).

圖5 制作水果電池

圖6 測量水果電池的電壓

圖7 讓發光二極管發光
課后請同學們思考并嘗試探究:水果電池的電壓與水果的種類、金屬片插入的深度、兩金屬片之間的距離等因素是否有關?
第一個任務是制作水果電池,這個任務在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后是相當容易的;在第二個任務中,讓學生利用剛剛學過的電壓表來測量電壓,在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同時,還可提出問題:利用電壓表如何判斷水果電池的正負極?第三個任務是讓學生嘗試、探索,在這個任務中,學生將會遇到的難題有:一是一個水果電池不能讓二極管發光,學生嘗試后要能想到將幾個水果電池串聯;二是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對學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可以直接告知學生.為了讓同學們的探究更徹底,也為了節約課堂時間,故而設計了“課后延伸”這一環節,讓有興趣的同學接著探究,在大家都滿懷探究熱情時,教師再提出問題,為學生繼續探究指明了方向,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轉換角色來體驗,學生覺得自己不再是被動參與學習,學習積極性就能被很好地調動起來,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蘇科版物理“光的直線傳播”一節中,為了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也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筆者設計了以下活動.
太陽發出的光射到地球或者月球上時,也會在另一側形成影子.大家知道月球是繞著地球在轉動,在這過程中,當它們運行到某些特殊的位置,就會出現日食、月食.請同學們討論一下,他們運行到什么位置會出現日食、月食?
學生通過討論,初步得出結論后,請他們合作模擬日食、月食的形成:用地球儀模擬地球,用乒乓球模擬月球,用強光手電模擬太陽,模擬發生日食、月食時三者的位置關系,驗證同學們剛才的討論結果.
學生在摸索體驗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學生在模擬中發現只有當三者運行到一條直線時,才會出現日食、月食現象,而通過情境模擬,在發生日食、月食時,三者的位置關系也一目了然,不需學生死記硬背.
總之,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教學過程的直接參與者,在體驗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生命教育觀,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讓他們愛上這種有生命力的課堂.
[1] 覃將.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2).
[2] 胡小艷.體驗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湖南中學物理,2016,(3).
[3] 朱建紅.淺析體驗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