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丹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胃病專科,江蘇 無錫 214400)
中藥足浴與穴位敷貼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睡眠質量的效果
王鳳丹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胃病專科,江蘇 無錫 214400)
目的探究中藥足浴與穴位敷貼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睡眠質量的效果。方法隨機抽取本院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2例,分為A組(n=36)和B組(n=36)。B組患者采用穴位貼敷治療,A組在B組基礎上采用中藥足浴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臨床癥狀積分以及睡眠質量。結果A組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臨床癥狀積分遠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睡眠質量明顯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足浴與穴位敷貼可以顯著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睡眠質量,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中藥足浴;穴位敷貼;功能性消化不良;睡眠質量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為持續性、反復性的上腹部燒灼感、疼痛感,餐后會出現上腹部飽脹,同時伴有嘔吐、惡心、噯氣以及食欲不振等臨床癥狀。據調查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睡眠質量較差的患者采用中藥足浴與穴位敷貼治療,患者的病情明顯好轉,并且睡眠質量明顯提升[1]。本文主要研究中藥足浴與穴位敷貼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睡眠質量的效果,特抽取了本院1年內收治的患者72例進行分組研究,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2例,分為A組(n=36)和B組(n=36)。A組男女比例19:17,年齡在21~61歲,平均年齡為(41±19.2)歲,病程在1~9年,平均病程為(5±4.2)年。B組男女比例20:16,年齡在20~64歲,平均年齡為(42±20.8)歲,病程在1~10年,平均病程為(5.5±4.7)年。兩組患者在組間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B組患者
B組患者采用穴位貼敷治療。具體如下:將王氏保赤丸0.75 g研磨成粉,和蜜調制成藥餅,壓扁貼敷于患者的神闕穴,為了防止脫落,可用膠布固定,6小時后即可揭下。每日貼敷一次,連續治療2周。
1.2.2 A組患者
A組在B組基礎上采用中藥足浴治療。具體如下:穴位貼敷治療的具體方法同B組,給予患者安眠足浴方:柴胡10 g,黃芩10 g,法半夏6 g,黨參10 g,炙甘草6 g,茯苓20 g,龍骨30 g,牡蠣30 g, 桂枝10 g,郁金10 g,遠志5 g,香附10 g,生地黃10 g,制首烏10 g,梔子10 g,珍珠母30 g。將上述藥物置于500 mL的水中浸泡30 min后,濃煎100 mL,取渣備用。取中藥液100 mL倒入足浴袋中,讓患者將雙腳放入足浴袋,再采用專用的恒溫足浴盆,將溫度調至42℃左右。告知患者連同足浴袋一同浸泡在熱水中,每次足浴30 min,每天一次,連續治療2周。
1.3 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臨床癥狀積分以及睡眠質量。
1.4 療效評定標準
失眠癥狀完全消失為有效;失眠癥狀明顯好轉為無效;失眠癥狀未見明顯好轉甚至加重為有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采用自行問卷調查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越顯著。睡眠質量以睡眠評分、總睡眠時間、早醒延長、入睡困難為代表,采用匹茲堡睡眠量表進行睡眠評分[4]。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的比較
A組的總有效率遠比B組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療效的比較(n,%)
2.2 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
A組的臨床癥狀評分遠比B組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s,分)

表2 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s,分)
組別 惡心 腹脹 噯氣 食欲下降A組 1.02±0.12 1.03±0.09 1.04±0.12 1.21±0.09 B組 1.56±0.16 1.62±0.18 1.57±0.13 1.63±0.16 t 16.2 17.5904 17.9744 13.727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 睡眠質量的比較
A組的睡眠質量明顯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睡眠質量的比較(±s,h)

表3 睡眠質量的比較(±s,h)
組別 總睡眠時間 早醒延長 入睡困難A組 5.7±0.1 1.2±0.1 0.3±0.1 B組 4.2±0.2 2.3±0.5 1.1±0.3 t 40.2492 12.9346 15.1789 P 0.0000 0.0000 0.0000
消化不良是指患者的消化系統出現異常,是一種常見反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當患者出現消化不良時一般表現為食欲差,不想吃飯,多煩躁不安,會出現惡心、嘔吐、反酸、噯氣等癥狀,嚴重時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等,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影響較大[5]。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均伴有多夢、失眠、抑郁以及焦慮等癥狀,長期失眠,極易導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或者機體功能紊亂。
穴位貼敷是一種經皮給藥的治療方法,屬于中醫的外治法,避免了口服給藥經消化道吸收所造成的的毒性反應。中醫認為人體的雙足上有60多個穴位,占據了全身穴位的10%,與人體臟腑、器官等有著密切的聯系[6]。足浴可以刺激患者足底的經絡和穴位,加強足部的血液循環,減少足底毒素的沉積。上述方藥中的柴胡具有舒肝理氣的作用;茯苓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遠志、龍骨、珍珠母可以起到鎮靜安神、抗焦慮、抗抑郁的作用。
上述研究數據表明:A組患者在治療后的總有效率、臨床癥狀評分以及睡眠質量方面均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中藥足浴與穴位敷貼可以顯著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睡眠質量,患者的病情明顯好轉,并且睡眠質量明顯改善,值得在臨床應用中大力推廣和使用。
[1] 殷翠云,李小紅,馮秋華,等.中藥足浴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失眠患者睡眠質量的療效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2,11(11):1082-1083. [2] 陳惠玲,林紅霞,陳汝文,等.中藥足浴對中風后失眠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3):67-69.
[3] 李九紅,黃伶智,任小紅,等.中藥足浴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質量和癥狀困擾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0):1207-1212. [4] 馬春霞.中藥足浴聯合耳穴埋籽對老年失眠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90-91.
[5] 戢美英,陳小蘭,張 維,等.中藥足浴聯合穴位貼敷提高胃癌患者術前睡眠質量臨床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z1):395.
本文編輯:吳宏艷
R259
B
ISSN.2096-2479.2017.04.1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