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大田縣第五中學(366100)
葛金花●
?
談如何促進高中數學課堂師生的有效互動
福建省大田縣第五中學(366100)
葛金花●
高中數學教學重視教學互動,保障互動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并在互動中深化理解,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能力,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互動;策略
課堂教學不是教師一人的獨角戲,也不是教師單向地為學生傳輸各種知識信息,需要學生及時向教師反饋信息和需求,與教師進行情感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明白教師的意圖,教師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增強教學的互動性,既是新時期課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實現消除課堂教學信息不對稱的重要保障.高中數學教學重視教學互動,重視互動的有效性,真正讓老師了解學生,學生認可老師.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能力,提升他們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教師能夠針對問題做好引導和啟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鍛煉綜合應用實踐能力.問題是高中數學課堂的基本教學內容,但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適合課堂互動的,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促進學生師生有效互動.
1.問題需要體現一定的層次性
高中學生通過問題引子引發學生思考,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從而打開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指導.設置的問題一定要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既是兼顧學生基礎層次的需要,又是有效開展互動教學的需要.問題太容易,沒有互動的價值;問題太難,學生不知如何思考,也就不能進行有效互動,也同樣體現不了互動的價值和意義.最為重要的是,問題體現一定的層次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堅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讓教師以問題為載體,以互動為動力,引領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教學時,大部分學生已經學過過渡教材,課堂上在由學生用表格將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與二次函數的數形對應關系用圖表形式表示出來,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與二次函數的關系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之后,設置例題鞏固,在例題選擇時可以這樣設置:
例1 解不等式(1)2x2-5x-3>0.
(2)4x2+4x+1>0.
(3)-x2+2x-3>0.
例2 解關于x的不等式(1)x2-2x+1-a2≥0.(2)ax2+(1-a)x-1>0.
這個問題雖然都是解不等式,但是真正結合了學生的基礎和發展層次需要.層次較好的可在例2中一顯身手,對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還不熟悉的同學可通過例題1和課后練習鞏固提高.例題的選擇是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出發,具有明顯的層次,這樣的開展才可實現教學的有效互動.
2.問題要體現一定的遞進性
高中數學構建有效師生互動課堂,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能夠真正得到鍛煉和提升,設置的數學問題需要體現一定的遞進性.這樣的問題能夠保障學生思路的逐步打開,思維能力的逐步提升,讓學生逐步深入思考和研究,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真正通過互動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一次期末試題講解課中有這樣的一道題:
3.設置問題需要體現知識間的聯系性
不少學生學習數學過程表現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知識的內在聯系,能夠快速判斷和分析,而有些學生則是因為知識遷移能力不強,無法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容易造成低效互動或者無效互動.因此,開展互動教學,設置問題需要體現知識的內在聯系,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例如,有這樣兩個問題:
問題1:如圖有三根針和套在一根針上的若干金屬片.按下列規則,把金屬片從一根針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針上.
1.每次只能移動1個金屬片;
2.較大的金屬片不能放在較小的金屬片上面.
試推測:把n個金屬片從1號針移到3號針,最少需要移動多少次?
問題2:圓內畫一條弦,將圓分割成兩部分;畫兩條弦,將圓最多分割成4部分;畫三條弦最多將圓分割成7部分.試推測:在圓內畫n條弦,兩兩相交,將圓最多分割成多少部分?
前一個問題學生會發現所需次數構成的數列:1, 3, 7,15…最后猜想得出需要移動an=2n-1(n∈N*),若不深入探究原因,就無法理解其中的本質,這題的本質是找出移第n個金屬片與移動前(n-1)個金屬片的遞推公式an=2an-1+1(n≥2,n∈N*),若掌握解此類題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找出前后兩次的遞推關系,那么解后一題就會知道去尋找遞推關系是an-an-1=n(n≥2,n∈N*).事實證明,這樣通過提示知識的內在聯系的問題互動能夠讓學生的思路更為清晰,問題更有發散性和漸進性,能夠真正促進學生思路拓展和思維能力提升.
真正有效的互動應是師生的思維互動.教師的思維不同于學生的思維,教師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對各種問題已經非常熟悉,對概念、定理以及各種關系已經非常熟練,對常規數學問題的提出、推斷、猜想以及論證都有非常清晰的思維,有著熟練的方法.而學生還處在啟蒙階段,需要教師一步一步引導,慢慢鍛煉和提升.如果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思維階段和品質特征,互動就是無效互動.
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教學需要一定的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圍繞相關的問題或者現象展開互動,才能確?;痈哚槍π院蛯嵭?,才能更好地檢測互動效果.例如,學習“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教學內容時,讓學生們都準備一塊三角形的紙片,將紙片△ABC翻折,將紙片折痕為AD,將翻折后的紙片豎起放置在桌面上,然后讓學生自己觀察: (1)折痕AD與桌面垂直嗎? (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與桌面垂直?當AD不垂直于 底邊BC時,AD能否垂直于桌面?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做,教師做好適當點撥和啟發,親身實踐和體驗得到的線面垂直的判定.由此可以看出,很多時候,師生進行有效互動,需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生產或生活應用情境相結合,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不再為單調的數學知識而感到枯燥,也不再陷入抽象的理論分析之中不能自拔.
總之,高中數課堂是師生互動重視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并在互動中深化理解,增強應用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
[1]王東峰.高中數學課堂師生有效互動教學方法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3(14)
[2]田小飛.高中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3(10)
G632
B
1008-0333(2017)12-0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