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捷++何建軍+王澤偉++于小麗
摘 要:“一帶一路”經濟區域大致包括東亞蒙古、東盟十國、西亞十八國、南亞八國、中亞五國、獨聯體七國、中東歐十六國。東盟十國經濟發展最快,與中國文化趨同性強,發展模式、市場結構和金融體系比較相似,且融合度較高,加上其極其重要的地緣政治低位和地理要塞位置,東盟十國無疑是“一帶一路”戰略最關鍵環節。馬來西亞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成為中國同東盟十國最重要的切入點,尤其是在金融領域,馬來西亞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人民幣清算中心,是人民幣的關鍵節點。同時,中國有大量金融企業進入馬來西亞,中國已經成為其第二大投資國。所以協調好馬來西亞就能協調好東盟,協調好東盟就盤活了整個“一帶一路”,在這個方面,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合作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一帶一路;東盟;馬來西亞;人民幣國際化
一、“一帶一路”最新進展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旨在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對接彼此發展戰略,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3年多來,“一帶一路”相關合作穩步推進,受到各方普遍歡迎和積極參與。目前“一帶一路”建設處在全面推進的關鍵節點,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1月17日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宣布,2017年5月中國將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為實現聯動式發展注入新能量,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高峰論壇是“一帶一路”提出3年多來最高規格的論壇活動,是2017年我國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對推動國際和地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次高峰論壇將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為主線,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產業投資、能源資源、金融支撐、人文交流、生態環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領域進行討論。重點討論加強政策和發展戰略對接,深化伙伴關系和推進互聯互通務實合作,實現聯動發展兩大發展主題。近20位各國領導人確認與會,亞洲、歐洲、非洲、拉美等地區代表將參加本次高峰論壇,并在三個方面達成重要成果:
一擴大國際合作共識。推動各方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堅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聯動發展,把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放在開展國際合作的優先位置,積極對接國別、區域發展戰略和全球發展議程,為打造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貢獻。
二推進重點領域務實合作。鞏固“一帶一路”各領域務實合作良好態勢,圍繞涉及全局性、長期性的重點領域和方向,深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投資、金融支撐、人文交流等領域務實合作,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和合作協議,研究提出一些中長期重大舉措。
三規劃長遠合作愿景。與有關國家一道,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平等協商,兼顧各方利益,探討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加強溝通與協調,增進互信,構建緊密務實的伙伴關系網絡。加大實際投入,深化利益融合,規劃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發展藍圖。
“一帶一路”是中國首倡,但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是各國共同受益的重要國際公共產品。它抓住互聯互通這個關鍵環節,聚焦經濟合作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契合沿線國家和本地區發展的需要。3年多來,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在擴大地區投資和內需、增加就業、減少貧困、帶動提升地區整體發展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參與,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形成了廣泛國際合作共識。2016年6月起,中歐班列穿上了統一的“制服”,深藍色的集裝箱格外醒目,品牌標志以紅、黑為主色調,以奔馳的列車和飄揚的絲綢為造型,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蓬勃發展的最好代言與象征。
聯合國大會、安理會、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有關決議或文件都納入或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內容。經濟走廊建設穩步推進,互聯互通網絡逐步成型,貿易投資大幅增長,重要項目合作穩步實施,取得一批重要收獲。亞投行、絲路基金的成立為金融合作提供了堅實支撐。
二、中國與東盟的關系
中國和東盟對話始于1991年,中國當年成為東盟的全面對話伙伴國。17年來,雙邊關系迅猛發展。在政治領域,中國秉承“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政策,與東盟十國分別簽訂了面向未來的戰略伙伴關系政治文件。在與東盟的戰略合作基礎上,2003年中國成為東盟以外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國家。目前,雙方政治對話的機制已經非常完備,包括領導人會議、9個部長級會議機制和5個工作層對話合作機制。
放以更寬廣的區域國際視野,中國向東盟派駐大使也是東亞一體化協同發展的一件大事。在此之前,中日韓三國已經開展首次東北亞峰會。傳統意義上的東亞地區包含了東南亞和東北亞兩大區域。多年來,東亞地區的一體化進程,呈現出東盟和東北亞三國“10+3”的格局。但這種格局并沒有達成地區一體化的共識,基本上是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分別合作的松散模式。這次中國向東盟派駐大使,將使中國和東盟的關系發展推進到日?;瘻贤▍f作的水平上。
在經濟層面,雙方于2002年11月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了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進程,如今已成功建成,并朝著更加開闊的、積極的方向發展。此外,中國與東盟簽署了農業、信息通信、非傳統安全領域、大湄公河次區域信息高速公路、交通、文化六個領域的合作諒解備忘錄。
三、中國和馬來西亞的經濟金融合作現狀
(一)中馬兩國經貿與金融關系
中馬兩國于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建交后,兩國關系總體發展順利。1999年,兩國簽署關于未來雙邊合作框架的聯合聲明。2004年,兩國領導人就發展中馬戰略性合作達成共識。2013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目前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第一大貿易伙伴。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馬來西亞于2015年接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并以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投行。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復蘇,馬來西亞的經濟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由于政府實施謹慎的宏觀經濟政策,馬來西亞的經濟走出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陰影,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是馬來西亞政府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之一,近年來馬來西亞政府長期維持顯著開放的貿易政策制度,確保了經濟的持續增長,貿易壁壘低于該地區的很多其他國家,這使得馬來西亞經濟得以成功地利用生產日益國際化和世界貿易擴展所帶來的機會。與此同時,馬來西亞還大力吸引外資,鼓勵外商投資于馬來西亞的制造業、農業、旅游賓館服務業、環境保護、科技研究、技術培訓和轉讓等,相應給予一些政策優惠。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馬來西亞對外商投資政策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其中包括放寬對外股權限制,放寬外商投資領域,放寬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東構成限制,放寬外商投資企業產品的內外銷比例,放寬外資管制,逐步取消撤資稅等。馬來西亞對投資鼓勵政策和優惠措施主要是以稅務減免或補貼的形式出現,分為直接稅激勵和間接稅激勵兩種。直接稅激勵是指對一定時期內的所得稅進行部分或全部減免;間接稅激勵則以免除進口稅、銷售稅或國內稅的形式出現。因此,新世紀以來馬來西亞吸引外資的能力增強,吸收的外來投資額穩健增長,一項統計資料顯示,馬來西亞連續8年成為中國在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也是中國全球第六大貿易國。中國則自2009年以來連續7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也在快速增長,僅2016年一季度,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批準近4億美元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中國首次超過美國和日本,成為馬來西亞制造業最大外資來源地。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4年中馬雙邊貿易額達到1020.2億美元,同比下降3.8%。其中,中國出口463.6億美元,同比增長0.9%;中國進口556.6億美元,同比下降7.5%。近年來,中國和馬來西亞經貿關系不斷增長,馬來西亞向中國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機電產品、礦物燃料、機械設備、動植物油和橡膠及制品等;馬來西亞從中國進口商品主要包括機電產品、機械設備、鋼材、光學儀器產品和鋁及制品等。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馬來西亞在14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8位,較上年上升兩位,在東盟國家中僅次于新加坡位列第二位。隨著《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中國—東盟《貨物貿易協議》和《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中馬兩國的經濟合作不斷深入。
(二)兩國金融關系
進入新世紀,為了恢復金融行業的穩定和提高金融行業競爭力,馬來西亞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推出銀行重組和重整計劃。東亞各國加強金融合作的愿望也不斷增強,在貿易市場、資本市場、金融監管等領域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而中馬兩國的金融合作走在中國同東盟國家合作的前列。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銀行和馬來西亞銀行分別在上海和吉隆坡設立了分行,并且中國銀行已在馬來西亞多個城市設立了5家分行。2009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簽署了800億元人民幣兌400億林吉特的雙邊貿易協議,該協議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第一個本幣互換協議;2009年,馬央行在整個亞洲國家央行中第一個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身份,并得以較早進入中國銀行間市場。2010年4月,中國工商銀行馬來西亞分行在吉隆坡開業,8月兩國批準在各自的銀行間外匯市場開辦人民幣兌林吉特的即期交易業務。2012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續簽雙邊貨幣互換協議,4月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銀行國家銀行簽署了關于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華設立代表處的協議。2013年馬央行與中國人民銀行簽署了跨境擔保品協議,11月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中國北京成立辦事處并開始正式運營,建立了中馬兩國銀行監管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重要聯系紐帶,促進雙方更深入了解彼此經濟及金融發展情況。2014年,中馬雙邊貿易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同時,馬來西亞的央行公布了三項措施:(1)推動人民幣資金設施(RLF),并給與馬來西亞國內銀行執照,加強人民幣在馬來西亞國內的流動性;(2)馬來西亞國內符合監管條件的非居民金融機構(如外資銀行)可授權與馬來西亞銀行的合作,提供馬幣貿易融資,以促進馬來西亞居民的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需求;(3)馬來西亞央行已通過與中國央行簽署關于建立跨境抵押品安排(CBCA)的諒解備忘錄(MOU),允許企業以本國貨幣計價的證券或現金作抵押,獲取另一國融資。2014年11月,兩國簽署了人民幣清算行諒解備忘錄。2015年1月,中國銀行馬來西亞分行被指定為人民幣清算行,11月經國務院批準,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地區擴大到馬來西亞,投資額度為500億元人民幣。2016年8月,建設銀行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成功舉辦“2016中國銀行間市場投資論壇”。會議期間,建設銀行還與馬來西亞聯昌銀行簽署了中馬金融市場上第一份商業銀行間投資托管協議。
在貨幣層面的合作兩國也在努力推進。2010年,馬來西亞林吉特成為第一種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可與人民幣直接兌換的新興市場貨幣。2013年11月,馬央行引入了人民幣流動性工具,為馬國內銀行提供人民幣流動性。目前,人民幣已被納入馬來西亞的實時清算系統。2015年人民幣在馬來西亞的日外匯交易量達到約67億元,而在2014年這個數字為23億元。2015年11月,中國建設銀行(亞洲)成功發行全球首只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人民幣債券,在馬來西亞交易所掛牌交易,這筆10億元規模的債券亦是馬來西亞歷史上第一只人民幣債券。
四、加強中國與馬來西亞經濟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央行的合作
2014年1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與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簽署了在吉隆坡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充分協商和相互合作,做好相關業務監督管理、信息交換、持續評估及政策完善準備工作。吉隆坡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建立,將方便中馬兩國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進一步促進雙邊貿易、投資便利化。
(二)加強金融監管部門,尤其是反洗錢部門的合作
在國內反洗錢合作機制建設方面,馬來西亞2000年4月設立了國家協調委員會(NCC)以打擊洗錢活動,旨在加強國內相關機構之間的合作。它包括13個政府部門和機構,以馬來西亞中央銀行作為領導機構(國家協調委員會秘書處)。各會員有責任研究有關打擊洗錢和恐怖融資的事項、信息共享、報告進展情況,并在其職權范圍內實施國家協調委員會的決定。
NACC的目標是:制定國家政策措施來打擊洗錢和恐怖融資;制定和確保適當的執行措施來打擊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并要基于國際公認的標準,即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關于洗錢(FATF)的40+9 建議;刑事司法協助事項法2002(MACMA)中規定了馬來西亞的司法互助機制。司法互助由律政司協調,其作為MACMA司法互助指定的中央權力。司法互助事項在AGC國際事務部中處理,該部門包含司法互助組和引渡組。
國際或區域性的反洗錢公約或指引性文件以及國外的立法實踐表明,反洗錢立法是一國反洗錢行動的起點。從馬來西亞的經驗來看,2001年出臺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法》,對洗錢的打擊、調查以及洗錢和恐怖融資所得的凍結、查封及罰沒,以及可疑交易報告、記錄存檔和金融情報中心(FIU)的建立和職能都做了規定。2002年1月,《反洗錢法》開始實施。2003年12月25日,《反洗錢法(修正)》正式公布,2007年3月6日《反洗錢法(修正)》開始實施。目前,馬來西亞的反洗錢規章制度和全球最新趨勢以及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標準步調基本一致。
借鑒國際經驗,中國要保證各項反洗錢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得到貫徹執行,反洗錢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必須要建立健全反洗錢政府組織體系及其工作機制。一是各機構職能劃分清楚,分工明確。二是各機構緊密協調配合(包括縱向配合和橫向配合)。三是各機構之間情報信息得到迅速處理、共享、傳遞和分析。提高信息情報收集、信息情報分析、立案查處、監督其他機構履行反洗錢法定責任、反洗錢問題研究和政策建議、反洗錢政策協調、開展國際合作的水平。
(三)加強兩國經貿文化學術領域的合作
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科技大學、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馬來西亞公立大學中國申報中心承辦,以“交流分享 合作共贏”為主題的2016年中國·馬來西亞高等教育論壇于5月15日在陜西科技大學舉行。作為2016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第20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系列重要活動之一,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拿督扎伊努丁·葉海亞攜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博特拉大學等7所著名公立大學校方代表,同來自陜西、河北、四川和廣西等省市18所高校代表就加強學術交流、師生互訪、研究項目合作等方面進行交流,陜西科技大學與馬方多所高校就教師訪學、科研合作、雙學位聯合培養等多項校際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同年9月10日,由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馬來西亞研究所與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聯合舉辦,題為“中國、馬來西亞經濟與金融合作”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雙方學者針對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的經濟合作與金融問題,如中馬經貿關系、伊斯蘭金融、金融市場風險及其防范等議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學術探討。2017年,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和馬來西亞財政部及馬來西亞央行也共建了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吉隆坡分院,這些都表明中國同馬來西亞的學術交流在進一步緊密聯系。
參考文獻
[1]陳慧.中國與馬來西亞經濟關系探析[J].東南亞縱橫,2014,(7):32-35。
[2]陳捷.馬來西亞作為“一帶一路”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優勢[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2015。
[3]盧懷樹.新世紀以來馬來西亞經濟結構調整與發展研究[D].北京:中南民族大學,2009。
[4]駱永昆.淺析中國—馬來西亞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以馬來西亞外交戰略為研究視角[J].東南亞之窗,2013,(3):27-33。
[5]鄭磊.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研究[D].沈陽:東北財經大學,2011。
[6]張曉如.中國與馬來西亞經貿關系:影響因素以及在10+1框架下的前景透視[D].福建:廈門大學,2007。
The Breakthrough Points of ASEAN Countries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after Trumps New Policies
CHEN Jie1 HE Jianjun2 WANG Zewei3 YU Xiaoli4
(1Research Center on Cooperation Regarding Persons Sought for
Corruption and Asset Recovery in G20 Member States,Bei Jing 100062
2 Nanchang Municipal Sub-branch PBC,Jiang xi Nanchang 330008
3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 Jing 100875 4 Shandong University,Shandong Jinan 250100)
Abstract: “One Belt and One Road” economic regions roughly include Mongolia, 10 ASEAN countries, 18 western Asian countries, 8 southern Asian countries, 5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7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 countries, and 16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10 ASEAN countries saw the fast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ve the strong convergence with Chinas culture, and are similar in the development model, the 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alignment is also higher. In addition, their geopolitical position and geographic fortress are vital, and 10 ASEAN countries are undoubtedly the key link in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Because 10 ASEAN countrie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hinas history and culture, geopolitics, economic exchanges,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military fields, the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also have problem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Malaysia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Malaysia has become the major RMB clearing center in southeastern Asia, and is the key of RMB. A large number of Chinas financial enterprises have currently entered into Malaysia, and China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investor. Therefore, a good coordination with Malaysia means a good coordination with ASEAN, while a good coordination with ASEAN will revitalize “One Belt and One Road”.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RMB and the financial cooperation is a priority.
Key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Malaysia;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Renminbi
責任編輯、校對:張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