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玲
初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指導,以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能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區分為若干層次,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更符合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從而確保教學活動與各層次學生相適應,使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
一、實施數學分層教學的重要性
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該教學模式對于優等生有著保護的作用,對于中等生有著促進的作用,對于學困生有著補充的作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目標.分層教學模式,能使全體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獲得正面的教學體驗.最重要的是,分層教學的那種兼顧全體、分層優化、強調全體參與的精神,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實施數學分層教學的目標
1.發展優等生.這一層次的學生,一般學習基礎扎實,學習習慣良好.因此,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2.提高中等生.分層教學的重點是中等生,他們是否進步決定了一個班級分層教學是否成功.這部分學生一般在學習習慣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懶惰思想,學習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進行深入思考,人數在班級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不斷總結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學習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3.幫助學困生.學困生不僅表現為基礎差,而且缺少必要的學習信心與向上的動力.因此,加強思想教育,重視心理疏通,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應成為主要目標.
三、實施數學分層教學的方法
1.對全體學生進行分層.教師可以通過平常作業和單元測試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然后通過觀察學生的認知能力、個性特征等判斷學生的可塑性.兩者相結合,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師也可以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結合學生平常的學習主動性、平時表現、智力水平、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學生分為一、二、三組.一組學生可塑性好,基礎知識也扎實;二組學生可塑性中等,基礎知識水平中等;三組學生可塑性差,基礎知識不牢固.同時,二組學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體學生的一半以上.這樣,可以照顧到全班學生的心理感受.分組應該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重新調整,使三組的學生積極向上,爭取到一組或二組.一組的學生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兩個組,爭取實現三組逐漸消失,二組逐漸壯大的目標.
2.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一組的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擴展一組學生的思維;二組的學生是需要教師點撥的類型,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多提問他們,與他們進行互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探究能力,爭取向一組靠攏;三組的學生屬于依賴同學及老師型.教師可以在課下多提醒他們完成相應的作業或讓一、二組的學生幫助他們理解教學內容.
3.對課后作業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教師應該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后作業實行差異化要求.對于一組的學生,教師應該嚴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課本習題、做配套的參考書練習之外,總結解題方法,并將同類型的題整理到專用筆記本上,以有助于他們進行深入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要求他們做有關數學競賽習題,提高其創新能力,擴展其思維方式.對于二組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思考,爭取進入到一組.對于三組的學生,完成課本習題,理解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即可,樹立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4.對考試試題進行分層.為了檢測各個層次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程度,教師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水平各異的考試試題,以切實做到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為下一階段對學生進行分層調整作好準備.同時,對于進步大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表揚;對于完成情況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并輔以相應的激勵措施,保護其受傷的自尊心,使學生不斷進步.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能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觀念的轉變,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