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水蓮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些生活化的題材和例子,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學
就物理學科來講,其實是貼近生活的一門課程.因為物理的理論太多,而且理解起來困難,所以導致學生對其學習提不起興趣.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由淺入深地進行講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學習物理知識的技巧.
一、將生活中的感受引入物理教學中
有趣的物理現象在生活中是常見的.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和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興趣,從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聲音和光的傳播速度”時,教師可以舉現實中下雨的例子.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過一會兒才能聽到雷聲.又如,在新聞直播的時候,有遠程通話直播,人們經常看到在外地的主持人,過一段時間才能回答直播間主持人的問題.所以說,光的傳播的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的速度快.再如,在講有關聲音頻率、音調和音色等內容時,教師可以舉打電話的例子,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音色、頻率等概念.如,在打電話時,我們可以不看人就能分辨出是男是女,是因為說話的頻率不同;熟人打電話的話,可以直接知道是誰,是因為你能區分出朋友的音色.這些貼近生活的解釋,有利于學生掌握這些物理概念.
二、將生活中的內容應用到物理實驗中
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應該把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引入到物理實驗中.在物理實驗中加入生活化的素材,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降低知識的難度.例如,在講解有關時間測量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把學生組織到操場上,然后由學生自由分組,其中一部分學生負責測量,另一部分學生繞著操場跑步,兩部分的學生可以交替進行跑步和測量.操場自由的活動空間,能讓學生在學習之余放松心情,從而做到勞逸結合,也增加了物理課堂的樂趣.又如,在講“重力加速度”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自由落體的實驗,準備兩個大小相同但是質量不同的物體,讓其同時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并記錄下落的時間,最后得出物體下落的時間和物體的重量無關,而是和其加速度有著重要的關聯.
三、將生活中的經驗融入物理教學中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物理教學活動,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生活中不斷發現物理的原理和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生本身已經懂得了不少的生活經驗,在這其中可以分析許多的物理知識.例如,在講“杠桿”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剪刀、老虎鉗和天平等當作教學的工具,并提問學生怎么使用這樣的工具,然后讓學生講出工具的工作原理.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提出杠桿理論,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杠桿原理.又如,在講有關折射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和吸管,并在玻璃杯中加滿水,把吸管放進杯子里,然后發現吸管像折斷了一樣.在這個簡單的實驗中,學生會聯想到在抓魚的時候,魚兒的位置經常不是在自己眼睛看到的位置,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的奇妙,激發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在生活中對物理不斷探索的精神.
四、布置一些生活化的物理作業
作業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一種測試和鞏固,對學生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物理作業更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布置物理作業時,教師不僅要注意圍繞課本進行練習,而且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物理作業.例如,讓學生做些簡單的物理實驗,并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從而做出實驗報告.這樣布置作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總之,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學模式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利用現代科技和教學資源,并且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加強物理和生活的聯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能夠讓學生在一個自由、輕松的環境下學習,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物理的理解難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把掌握的物理知識和原理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參考文獻
魏彥斌.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