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要:數學教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無論是課堂導入,還是探究與理解知識,或者是應用知識、培養創新意識,教師都應該注重生活化情境的挖掘,讓學生體驗獲知的樂趣和學習數學的價值.
關鍵詞:生活化 高中數學教學
新形勢下教育目標指向何方?學校、教師應該培養怎樣的學生?這些問題都很沉重,但又不可忽略.教學應該重在發展學生的能力,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生活能力.因此,教學應該與生活緊密聯系.不僅如此,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數學現象也是實施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最佳資源.借助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學習的思維,促進學生認知和學習情感的發展.
一、生活化導入,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
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尤其是有意注意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的導入環節,設計生活化的情境,提出生活中學生會遇到的實際問題,能夠從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講“函數”時,教師可以構建一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進行課程的導入教學.問題:某位同學買了1部手機,價格為950元,然后商家告訴這位同學,如果他能再聚集9名同學一起購買,買10部可以再贈送1部.這時候,另一家店鋪給這位同學的優惠是,買一部手機給他優惠10元,兩部每部優惠20元,以此類推,但是每部手機最低售價為700元.請計算該同學在哪家店鋪購買更加合算.從問題的設計來看,如果這不是在數學課堂上提出來的,學生會認為這是生活事件.現在在課堂上提出來了,學生會自然聯系到生活,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能夠激活學生的有意注意.
不僅如此,生活化導入還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意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生活化情境,促進知識的有效生成
怎樣的學習是有效的?理論分析和教學經驗表明,學生有充分的體驗,能夠促進知識的內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供一些簡單的、學生感興趣和容易理解的生活情境作為知識背景,有助于學生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講“正態分布”時,由于學生成績的分布通常與此類似,因此教師可以這樣構建教學情境:我們班這次考試成績,高分和低分的同學占少數,而中等分數的同學有一大部分.因此,我們的成績分布呈現出兩頭低,中間高的一種分布.如果讓你來給我們整個年級的學生成績進行劃分,你會怎樣做?學生都會關心自己的成績,也想知道自己的成績在年級里的排名,因此這樣的教學情境能夠強化教學過程.通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討論,雖然涉及的數學知識較為簡單,但是正由于情境的簡單,才能讓學生輕松理解數學公式和其中的道理,從而幫助他們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三、生活化實例,延展學生的思維
數學教學不應該局限于教材,不應該束縛在咬文嚼字和習題訓練的范圍內,要讓學生活動起來,借助于生活中的物件進行活動探究.真實的數據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創造意識.
例如,在講“集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直接進行拋硬幣實驗來統計結果,實驗次數可以根據課堂時間來制定.這種生活化實例,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從而幫助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思維保持活躍狀態.而對于一些抽象化的數學概念,生活實例能夠使它們形象化,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容易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教師采用合理的生活實例,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給學生提供動態的、真實的視頻資源,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思維的有效延展.
例如,在講“二面角”時,教材上的插圖和一些書籍上的圖片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但是我們的周圍卻有許多真實的二面角存在,可以借助它們來讓學生進行觀察,對二面角形成深刻的認識.如,為了使水壩更加堅固,水壩的側面應當與水面形成適當的角度而不是直角.
總之,“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過程是浸潤的過程.生活化的教學設計,給學生一種主動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改善生活的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學生對生活會額外的關注,能夠主動地將生活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從學習的效果來看,有助于學生將數學模型與實際問題構成有效的聯系.同時,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視角來看,學生一旦有了關注生活的意識,更有利于適應未來和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