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沒離開過家鄉這片熱土,把青春熱血和昂揚斗志灑在了這塊生他養他的黑土地,譜寫著艱苦奮斗、拼搏進取的熠熠生輝的人生篇章。
2012年,他組建成立了農民合作社,帶領村民規模種植蔬菜,規劃園區建設,與長春、哈爾濱等地建立了產銷鏈接。2014年,王彥得知陽光工程培訓轉型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訓時間延長,培訓方式也在改變,不再局限于課堂理論教學,還能出去見見世面,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和方法。他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村民們,鼓勵菜民們參加培訓學習,他說:“這是國家給咱們送知識、送技術,幫助咱們創業致富的好政策,一定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在他的帶領下,菜民們參加園藝特產技術指導站舉辦的每一期培訓班,并先后參觀了遼寧海城市三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西豐縣平崗鎮三合村、東遼縣畢家村等土溫室。寒冬臘月,白雪皚皚,溫室里的蔬菜一片翠綠,秧苗上掛滿了鮮嫩的果實,學員們贊嘆不已。
2016年6月,在園藝特產站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21棟現代土堆式溫室整齊地排列在王家園子村,從此填補了梨樹縣內溫室的空白,為梨樹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溫室建成投產,采取一年兩茬種植方式,第一茬種植西紅柿,到十一月份,換茬種植黃瓜,保守算每棟溫室年產值約14萬元,總產值達260萬元,是普通棚膜蔬菜的4倍,是玉米效益的40倍。溫室園區效益可觀,示范帶動作用大,省、市、縣領導先后到園區調研指導,并給予高度評價和肯定。在今年全縣農村工作會上,縣領導明確指出把溫室園區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縣內很多鄉鎮領導組織農民不斷地來園區學習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預計今年在梨樹鎮、喇嘛甸鎮、沈洋鎮等新建40畝以上溫室園區6個,擴大生產規模300畝。
打造綠色品牌蔬菜,走優質、安全、綠色“高大上”發展路線,示范帶動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今年,他還打算把園區的路修成水泥路,路兩旁都安裝路燈,完善園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王彥說:“沒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就沒有王家園子的溫室,也就沒有我的今天”。
(省陽光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