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選出適合云南省姚安縣高寒冷涼地區種植的水稻品種,特從云南省內征集的五個高寒冷涼水稻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從中篩選適宜太平鎮高海拔水稻種植區的高產、優質、抗病品種,從而提高該地區的水稻單產。
關鍵詞:姚安縣;高寒水稻;實驗; 農技中心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9.033
1試驗目的
對從云南省內征集的五個高寒冷涼水稻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從中篩選適宜太平鎮高海拔水稻種植區的高產、優質、抗病品種,從而提高該地區的水稻單產,并為全縣2000米以上海拔稻區提供高產主推水稻品種選擇。
2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選擇在太平老街村委會文化村下組,大窩鋪房下李學華的承包田中,田塊坐落海拔高度2020米,南北寬19米,東西長28米。土壤質地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前作種植蠶豆。
3試驗品種及來源(見表1)
4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5個處理、三次重復,15個小區,小區面積0.02畝(13.34平方米),小區南北長4.44米,每行栽44叢,東西寬3米,栽8個小行,8個大行,處理間和重復間走道寬0.3米。畝移栽密度3.52萬叢,行向南北向,見圖1。
5試驗實施
3月14日用16%米鮮·殺暝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浸種72小時,3月18日播種,每畝播種量4公斤,3月22日出苗,3月31日揭膜,4月4日畝施(15∶15∶18)烤煙專用復合肥2.5公斤作斷奶肥,畝用100毫升氟氯氰菊酯防治稻飛虱一次;5月14日機耕,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做底肥,5月23日雙犁雙耙做田,并畝施(15∶5∶5)復合肥20公斤做基肥,5月24日劃小區,5月25日移栽;6月1日每畝用50%撲草凈100克拌土進行化學除草,并結合化除畝施20%碳酸氫銨顆粒肥7公斤做追肥。
6結果分析
6.1生育期
從表2可以看出,劍粳10號、鳳稻11-55 抽穗較早,昭粳12號 、麗粳20號、 昆粳5號抽穗較遲。鳳稻11-55、劍粳10號、麗粳20號、昆粳5號最早成熟, 生育期昭粳12號197天、劍粳10號、麗粳20號191天、麗粳18號196天、鳳稻11-55 184天、昆粳5號193天。由此可見,鳳11-55生育期最短,昭粳12號生育期最長。
6.2群體生長動態
在統一用種量、統一播種情況下,劍粳10號和麗粳18號的高峰苗最高,每畝分別為29.6萬苗和29.4萬苗;昭粳12號和麗粳20號的高峰苗最低,每畝均為19.4萬苗。劍粳10號和鳳11-55的有效穗數最高,每畝為24.7 萬穗和23.6萬穗;昭粳12號最低每畝為14.5萬穗。成穗率鳳11-55最高,為89.4%;昭粳12號最低成穗率74.4%,見表3。
6.3產量及其構成
由表4可知,昆粳5號和昭粳12號的穗型偏大,分別為每穗167.2粒和152.6粒;麗粳10號和麗粳20號的穗型較小,每穗122.2粒和134.4粒。大多數品種的結實率保持在70%以上,其中鳳11-55的結實率最高達82.5% ;昭粳12號的結實率最低,為48%。昭粳12號的千粒重最大,達26.4克;劍粳10號的千粒重次之,為26克;昆粳5號的千粒重最低為22.5克。
6.4結論與建議
麗粳18號畝產613.14公斤排在第一位,抗病抗倒伏,結實率排第三位,可擴大面積示范推廣;鳳稻11~55畝產600.3 公斤排第二位,成穗率排第一位。建議適當提高栽插密度產量會更高;劍粳10號畝產523.59公斤排在第三位,株高最矮為99.7厘米;有效穗、千粒重分別排排第一和第二位,可適當擴大面積示范推廣。其他3個品種各有特點,有待進一步試驗篩選。
作者簡介:周榮生,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