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杰
分層教學是一種相對來說更為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可以從很多不同的方面展開,不僅教學內容可以進行分層,訓練指導的側重點也可以有效劃分層次.此外,對學生設置課后作業也可以采取分層模式.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思維能力和知識接受能力上存在的差異是十分明顯的.簡單的用同一標準或者相同的教學指導方法要求所有學生,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合理設計分層教學,能使教學的針對性更強,也能使每個層面學生的能力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對于相應內容,采取分層授課的教學形式
對于一個大的章節而言,其教學過程需要落實的知識點比較多,每一個知識范疇在難度上也不同,教師可以嘗試將授課內容進行分層教學.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內容進行合理的教學層次劃分,將大塊知識點進行細分,然后對于每一個具體的層次的內容選取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而讓知識教學的整體實效得到提高.分層授課的形式,可以讓知識教學由淺入深地展開,能夠給學生理解與接受具體的內容提供鋪墊,使學生在學習那些難點部分時形成良好的依托,也使難點部分的教學更加容易,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導數及其應用”時,主要講解到一些基本初等函數及其復合函數,以及導數在函數上的運用.這是高中數學最難最抽象的內容.由于這部分知識的難度以及靈活性,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必然差距非常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采用分層授課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將這部分知識進行相應的劃分,由淺顯的內容入手,幫助學生構建對于這部分內容的基本認知,然后讓教學過程逐步加深,讓知識的難度逐步加大.這樣,學生接受起來會相對容易些.此外,教師可以找一道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的函數題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使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分層教學在有些知識的教學實踐中很有必要,能讓教師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對于具體知識,采取分層訓練的指導方式
在知識教學結束后,需要采取相應的訓練過程對于課堂上學過的內容加以鞏固.在設計訓練題目與訓練的形式時,教師可以融入分層教學的理念.教師可以設置不同難易程度的訓練內容,并對學生提出不一樣的訓練要求.這樣,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和知識積累來選取有針對性的訓練題型,并且完成那些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訓練內容,從而避免單一訓練形式覆蓋面不夠廣的問題,也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查漏補缺的機會.采取分層訓練的教學指導方法,能鞏固學生對于特定知識點的掌握,也能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如,在講“橢圓”時,會講解到圓錐曲線的相關知識.圓錐曲線在高中數學中是難點,也是重點.不同的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的掌握必然各有千秋.為了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盡可能地掌握這一重點知識,在課堂訓練時必須采用分層訓練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訓練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出幾道難度依次增加的題目,讓能力較差的學生只做他們盡力之后可以解決的題目,而能力較好的學生則需全做.設計層次分明的訓練內容,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相對寬泛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選擇題型,并盡可能地嘗試更難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三、對于相關問題,采取分層考核的測試形式
分層教學還可以體現在對于學生的考核與測試的形式上.在測試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時,教師設計的題目以及考評的形式應當有一定的層次性.對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教師測試的側重點要相對有所變化,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應當不一樣.教師不能簡單地用單一標準來要求所有學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測試的側重點以及實踐考核的內在目標.這樣,有助于不同層面的學生在已有能力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學生在這種訓練環節中意識到自己知識掌握上的不足,并不斷進行改善與強化.
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平面向量以及三角恒等變換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必然會對學生進行測驗與考核.為了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考評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時,測試方法可以有所變化.教師可以將試卷分為A、B、C三種,結合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將學生進行分類,讓不同能力水平和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學生選取不一樣的試卷.這樣,能夠體現出測試的針對性,也能夠避免單一試卷類型對于學生覆蓋面狹窄的問題.在這樣的模式下,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教師也能夠明確完善教學的方向,從而給實際教學帶來有價值的指導與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