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生+崔廣祿
摘要:“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平原造林105萬畝,幼樹期林間土地閑置太多,利用樹行間的空閑土地種植花生、油菜花。充分合理利用水肥、光熱資源及病蟲雜草防治得到互補優化。對幼樹的水肥高投入及油菜的綠肥還田,可以提高花生肥力資源的利用率及產量和品質。花生的栽培特別是復膜保護地栽培,抑制了幼樹地內雜草的生長,利于幼林的保水保肥。花生可以增加經濟收入,每畝林地可產花生150公斤以上,可增收750元左右。花生收后種植冬油菜可以解決農田冬季裸露,5月1日前后開花可為市民提供賞花觀景的場地,形成集旅游、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經營。
關鍵詞:林—花生—油菜;土地利用;綜合效益
中圖分類號: S34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9.044
實行林—花生—油菜間套作,重點要考慮在不影響幼樹正常生長發育的同時,引入花生、油菜花栽培,花生的栽培即要獲得高產優質的效果,又要與幼樹生長相互協調,與常規的花生栽培各有異同。
林—花生用地的合理分配:根據幼樹樹齡和長勢合理安排林、花生用地比例。以5×3米規格植樹為例:新植樹林為1~3年,樹行間除水渠及人行道外,有4米行間可利用。按80~100厘米起壟,可種4~5畦花生,隨果樹樹冠發育逐年縮少花生用地。不同樹勢3~5年為適套期。速生類樹林株行距小,封行早,應減少花生畦行數。
1 花生品種選擇和栽培技術要點
花生適宜在砂壤或偏沙性的土壤上栽培,所選的林地最好是砂壤或偏沙性的土壤。
1.1品種的選擇
所選擇花生品種不但要求產量高,同時要求抗逆性強、品質好,適合鮮食的中早熟品種。如冀花4號、花育34、農花32號、花育1號、魯花14號等,這些品種單產水平可達到300公斤/畝。
1.2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及播種:在耕翻土地或起壟作畦時,每公頃一次性施30000公斤有機肥和花生專用肥,或N、P、K各占10%的三元復合肥750公斤以上。也可以利用花生“喜乏肥不喜當年肥”的特性,結合前茬作物的管理,將用于花生的有機肥和氮、磷、鉀肥一起施入,這樣不但可以保證花生用肥,也利于前茬作物的增產。
作畦時畦面不易太高,保持在10~12厘米,不能超過15厘米,否則春旱時出苗不齊。作好畦后,春播花生提倡先蓋膜后播種,防止出苗時放風不及時而產生烤苗。播種適期為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
播種密度:覆膜栽培中早熟品種的畦距為80厘米右,每個畦面上種雙行,株距12~15厘米,每畝10000~12000穴(有效面積),每穴兩粒。
播種后查補苗:春播花生一般在播種后15天左右便可出齊苗,此時應查苗,發現缺苗應及時補種。為減小兩苗之間的差距,補種的種子用催芽后帶芽補種,當土壤較干時,澆水點種,出苗后適當用些偏肥。
始花期澆水:花生在始花期需水最多也是最敏感的時期,為確保優質高產,如有旱情必須澆水。生長勢旺、有倒伏危險的地塊,可用15%的多效唑,每畝50~100克對水30~50公斤葉面均勻噴施,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如此可降低花生株高,使節間變短變粗,防郁蔽,增強花生的抗倒伏能力。
葉面噴肥、噴藥防早衰與防病蟲:覆膜花生在施足底肥的情況下,不追肥,中后期易脫肥早衰,病蟲害較多。因此防病保葉工作十分重要,開花后視病蟲情況,及時噴藥防治2~3次。出現早衰跡象的花生地塊要結合噴藥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保護根葉防早衰。保“源”充“庫”,確保莢果發育所需營養。
適時收獲:為保證后茬油菜正常播種,花生于9月中下旬及時收獲。根據市場需求可以在8月底~9月初收獲鮮食花生。利于適時種植秋油菜。
2冬油菜栽培技術
2.1選地和整塊
冬油菜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土層厚、肥沃、疏松為好。由于油菜種子較小,出苗困難,播種前一定要精細整塊,足墑播種。
2.2合理施肥
有條件的地方多施有機肥:每畝施五氧化二磷5~6公斤,純氮10~14公斤,氮肥的40%在抽薹期追施。
2.3適期播種,合理間定植
甘薯收后要及時整塊播種,北京地區最好在9月25日之前播種完。畝播種量在0.5公斤左右,行距20厘米,樹行間種植35~40行油菜。最好在油菜返青后間定苗,株距5~10厘米,畝林地油菜留苗30000~40000株。
2.4田間管理
入冬前干旱可在11月底澆1次凍水,或在返青時澆1次返青水。一般情況下,1生只澆1次水。油菜在抽薹開花初期很容易發生蚜蟲和潛葉蠅,注意防治。
2.5粉粹還田
油菜盛花期后,將油菜粉碎,作為綠肥還田,然后整地種植花生。
作者簡介:馬國生,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崔廣祿,本科學歷,中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