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珍
概念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要的構成.概念的形成是學生知識體系與框架的重要依托,也是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相應知識點的基礎.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方法,透過靈活的教學策略、高效的教學輔助工具以及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模式來化解概念學習中潛在的各種問題與障礙,讓學生能夠領會到概念的實質,實現對于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初中數學的概念不算太復雜,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知識點合理選擇教學模式,提高概念教學的整體質量.
一、讓概念教學生活化
初中階段的很多知識點實用性都很強,不少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并且可以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教師可以讓概念教學更為生活化,將一些特定概念放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加以剖析,讓學生結合生活實例理解與感受這些內容,進而理解這些知識點.教師還可以在概念的鞏固環節設計生活化的教學環節.比如,可以在某一個概念的學習結束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列舉一些可以體現概念的生活實例.以這樣的方式來考查學生對于所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程度,能讓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真實情況,及時進行概念教學的查漏補缺.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現實生活中的零度以上和零度以下的說法,可以用來考慮作為正負數的概念的引入;車輪的旋轉可以給出幾何中旋轉的概念,教師可以借助這個實例作為旋轉概念教學的指導;函數的概念可以通過半徑和面積的關系來引入;對稱的概念可以透過讓學生觀察蜻蜓的翅膀等引入;等等.這些都是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的典型范例.這種模式經常用于概念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對于探討概念的認知.以生活化的方法作為切入,對于初中階段數學概念的教學能起到輔助作用.教師要善于構建生活日常和理論知識的聯結,以生活化的方法來化解理論知識學習中的枯燥,并讓概念的教學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
二、讓概念教學直觀化
對于那些不太容易理解、相對抽象的概念的教學過程而言,教師要讓概念的教學更加清晰直觀,借助一些相應的教學輔助工具或者是靈活的引導方法化解學生認知上的障礙.隨著所學內容的不斷深化,學生接觸到的概念在理解難度上也在加深.尤其是學到幾何部分的內容時,很多概念對于初次理解的學生有一定的學習障礙.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要熟悉學生的認知規律,了解學生基本的知識結構,熟悉學生思考與判斷問題的基本方式,明晰學生在理解概念時有哪些知識作為輔助.這樣,能使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與方案時針對性更強,讓概念教學更加清晰直觀,提高學生領會概念的效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已知的一些概念進行類比學習,采取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辨析、探究概念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之間相互關聯的體系構成.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增加一組臨邊相等的屬性之后,可以得到菱形的概念.同樣,在菱形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角是直角的屬性,可以獲得正方形的概念.以這種不斷演化的方式學習,能引導學生對于新概念產生認知,使新概念的學習更為簡單.這種模式,還能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知識框架與體系,讓學生意識到相關知識間的關聯,并且梳理這些知識間的異同.以這樣的形式展開概念知識的教學,能讓學生整體的知識架構更加牢固.
三、注重概念教學的延伸
很多時候,一個具體概念延伸后可以產生與形成一個新的概念.這是概念間關聯性的體現.在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概念教學的延伸與發散引出一些新的概念,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知識體系化的形成.初中數學課本中有很多這類教學素材,尤其是幾何知識的學習中,知識點間的聯系體現的十分明顯.教師可以在理論知識的梳理過程中采取這樣的教學引導路線,讓學生對于學過的內容有更加牢固的掌握,尤其是能夠避免學生對于相關聯知識的混淆.對概念的內涵以及外延的把握是對于概念的理解和認知的更高階段,也是對數學概念從表到里的數學思維的擴展認知過程,教師在概念教學中應當逐漸從淺層教學向這個層面過渡.比如,平面幾何的學習,可以運用這種方法進行闡述.如,有且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等等.通過對概念內涵以及外延的理解,能使數學知識更加系統化,讓學生理解這些知識更加具有時效性和層次性.這樣的教學引導模式,有助于學生架起數學概念之間的橋梁,提高學生對于概念的辨析和遷移能力.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教師應當在概念教學中形成不一樣的側重點,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