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泓麟+夏中凱
摘要:科技發展帶動氣象預報服務越來越個性化,越來越具有科技化的特點,氣象預報的準確率也在提高。科技促進氣象預報服務向現代化邁進,但在發展進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主要在分析社會對氣象預報服務要求基礎上提出氣象預報服務的措施。
關鍵詞:氣象預報服務;要求;提升措施
中圖分類號: P4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9.052
1氣象預報服務概述
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帶動氣象預報服務越來越科技化,準確率也越來越高。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對氣象預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全球變暖,也帶來了一系列氣候問題,環境污染一直在威脅人們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農業、工業及人們的正常生活都離不開準確及時的天氣預報。當代社會也對氣象預報服務有了更新的要求,氣象預報服務為了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要求就要不斷改革進步。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和調整,我國的氣象預報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并進入了預報現代化進程。預報的主要內容有天氣預報、預警、人工降雨和農業情報等4方面。
2氣象預報服務的主要內容
2.1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是氣象預報的最主要、最基礎內容,主要是對天氣情況進行預報,特別是對災害性天氣進行預報。例如在一些特殊季節,在災害來臨前,天氣預報可以準確地預報,減少災害給人們帶來損失。特別是農業,有效及時的預報可以減小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
2.2農業預報
氣象預報通過高科技操作系統對氣象進行實時監控,對監控數據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農業種植的最佳方案,以科學的種植技術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針對不同區域可以提供不同的氣象數據,讓農民了解自己的種植特點,并根據自己實際條件種植適合自己的農作物。
2.3人工降雨
氣象預報通過人工降雨在災害來臨前減少災害對所造成的損失,通過預測數據提出解決災害的具體措施,進而在最短的時間段采取最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的減小損失。人工降雨和人工防暴都是用人工方式來影響天氣,以減輕災害天氣給人身和財產造成的損失。
3當代社會對氣象預報服務的新要求
3.1準確預報農業種植和生產信息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有特別大的比例,對農業生產進行準確的氣象預報,可以促進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對農業經濟發展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農民為了增產增收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有極大需求,農業氣象預報只有及時精細、準確、才能滿足農民的生產需求。農民種植作物的時間與病蟲害的發生有很大的關聯,只有及時掌握天氣預報情況,才能讓農民提前預防病蟲害,將損失減到最小化。我國農業種植面積非常大,氣象預報對農業生產的預報面還不夠完善,對于一些霜凍的預測并不是非常及時,導致農業生產損失很大,因此氣象預報對農業生產的預報還需要改進和提高。
3.2服務的專業性和能力都亟需提高
氣象服務預報不僅是對氣象進行及時準確的預測,還要對一些災害性的天氣提出解決措施,這樣才能促進農業生產順利,使作物產量增收。目前的氣象預報基本是對農業生產的預測,并沒有提出解決措施,因此要加強氣象預報的服務能力,提高專業能力,以促進農業生產有序發展。
4提升當代氣象預報服務的有效措施
4.1提高預報的準確率
預報的準確率是對氣象預報服務的最基本要求,氣象預報服務的改革和提升要從最基本要求入手。科技發展使氣象預報服務更具科學性,預報也越來越現代化和富含高科技。氣象預報服務要以科技為依托不斷提高對災害天氣的預報能力,特別是農業生產的預報能力,對農業生產災害及時預警,以促進農業生產順利地開展。
4.2及時發布氣象預報信息
科技發展使先進技術和設備走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須品。氣象預報要依托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及時準確地發布信息,只有及時準確才能起到真正的預防作用。氣象預報要在對災害天氣進行預報的基礎上提出解決措施,在預測到災害天氣的同時要及時通知政府部門,督促政府部門做出應對措施。如果天氣情況威脅比較大,就要利用人工措施進行干預,將災害降到最小。
4.3提高科技服務質量
由于氣象預報對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是不確定的,完全依據機器技術并不能保證準確,有時需要結合預報員的專業能力和經驗,因此要加強預報員隊伍建設,通過各種培訓提高其業務能力,激勵他們鉆研業務,在預報質量上下功夫。氣象預報服務要做好,就要把高科技含量的技術最大限度的應用。其中要建立完善的氣象聲訊平臺、短信平臺等,使這些平臺的內部、外部現代化建設水平配套。要組織人力和財力加強氣象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以科技力量推動氣象預報服務快速健康發展。
氣象預報服務最需要的是對農業生產做出及時準確的預報,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措施,這樣才能保證我國農業健康穩定發展,促進我國經濟快速騰飛。
參考文獻
[1]張雪艷, 崔彩.對提高公共氣象服務水平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 2011(08):349.
[2]梁碧玲.何宇華.李新碩.氣象預警信息分發系統建設與應用[J].氣象研究與應用, 2007,28(02).
作者簡介:葉泓麟,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綜合氣象觀測;夏中凱,大專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公共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