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飛英
摘要:數學對學生而言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本文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情感教育
新課改以來,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情感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有些教師對情感教育的目標體系不夠明確,在情感教育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情感教育的研究刻不容緩.
一、數學教學和情感教育的關系
1.新課改的時代特征.新課改是對傳統教育基礎課的改革和創新,并且深入貫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大政方針,以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為目的的基礎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保證他們進行全面、自由以及個性化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新課改從課程目標、結構、內容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從而培養獨立自主的綜合型人才.
2.情感教育基本概述.情感教育是師生之間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氣氛.初中數學情感教育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現出各種態度和感覺體驗,能夠反映出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學習的感受,是學生個性世界的表現.學習情感指的是,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樂于思考和主動學習的程度,同樣能反映出學生對教師教學的一種內心感受.情感教育的主體是教師,教師應當善于體察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內心訴求,能夠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那些對學生情感起到控制作用的因素調動起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狀態,從而有利于形成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能夠發揮出教師的指導作用,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初中數學課堂上有很多內容與公式和數字有關,課程對學生而言枯燥乏味,但是如果在數學課堂中融入情感要素,活躍課堂的氣氛,就能取得可喜的教學效果.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緩解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學習數學.
3.新課改理念下數學學習情感的內涵.在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與社會環境進行融合,激發學生主動談論數學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學生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并通過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解決問題.實際上,數學學習正是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手段.數學的猜想往往是通過一系列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和推斷獲得,數學的體驗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性,在一系列推理證明過程中得到正確的結論.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對于數學的概念、理論等內容的學習有不同想法,存在不同的心理體驗.學生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快速準確掌握知識點,就會獲得滿足和自信的心理.反之,如果學習過程不順利,就會出現焦躁、恐懼等消極情緒.當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問題或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滿足心理,學習數學的情緒就會高漲.情感教育雖然不是直接接觸到數學的認知,但是對于數學教學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情感教育是有必要的.
4.情感教育和數學教學的關系.初中學科中最抽象的課程就是數學.它往往無法通過實驗對結論的正確性進行證明,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并且在解題的過程中共同遵守那些理論、公式和定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受到這種理論束縛,迫切需要通過情感交流進行溝通.在數學情感教育中,不僅有情感,還包含著認知.比如,學生對基本知識理論的認知.事實表明,情感教育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同時,隨著學生學習閱歷的變化,情感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不斷發展的.以良好的數學情感為依托,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就會樂于學習數學.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1.將教學內容和實際相結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實際問題進行概念教學、思想的滲透.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歸根結底都是為實際生活服務的.學習數學也不例外.這種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認同感,感覺數學就在生活中存在,并主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實際價值,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講“相似三角形”時,我選擇一個天氣晴朗的下午,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教學.我提出問題:我們的教學樓有多高?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20m,有的說50m.然后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估算教學樓的高度.在我的帶領下,學生興致勃勃,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測量,并計算出教學樓的高度.這與學生開始給出的答案有很大出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了解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2.對成績不同的學生必須一視同仁.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對優生、差生必須一視同仁,進行人性化教學.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異,無論是優生還是差生,都必須享有同樣的權利.對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生,教師應當多鼓勵,多關注.對于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其不斷創新解題方法,不斷發散思維.其實,學生之所以學不好數學,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多與差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問題所在,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肩負著重要的責任,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反映了一種教學態度和做人道理.所以,對于所有學生必須一視同仁.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布置一些較難的作業;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在課堂上多給予關注,在課后多進行詢問,真正進行平等教學.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時期,教師要以寬容的心去對待他們.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句表揚,就會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
3.在揭示數學價值的過程中滲透數學情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數學資源,挖掘其中的數學情感,將枯燥乏味的課堂內容轉變為容易讓學生接受的內容,利用小故事、圖片、動畫等形式,充分體現這種情感.教師要挖掘數學教學的內涵,利用詼諧的語言,巧妙安排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引發學生的共鳴,實現系統化教學.例如,在講“分解方程式去分母”時,學生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漏掉常數項,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每個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是相同的,在遇到任何問題時都應當受到同樣的待遇,要尊重每個同學,因此在去除分母的過程中不能漏掉常數項.又如,在講“變量間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引入初中階段男生和女生的身高曲線統計圖.如果不引入這個曲線統計圖,直接提出常量、變量這些概念,顯得突兀,學生無法準確理解這些概念.讓學生仔細觀察統計圖,并提出問題:在哪個年齡階段,男孩子的平均身高要比女孩子的平均身高高?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與平均值進行比較,通過與自身相結合,對課堂教學表現出興趣.
4.科學利用數學史料,激發數學情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介紹我國數學家為數學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在發現真理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難,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遇到問題不放棄的精神.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講述高斯如何將1+2+3+…+100巧妙地計算出來;為了發現無理數,希伯斯為了真理而犧牲的故事.又如,在講“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講述各個國家發現定理內容所采用的不同證明方法,至今已經有400多種方法對這個定理進行證明.這樣,讓學生在這些小故事中得到啟發,使數學教學成為有意思的實踐探索,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5.實行彈性作業.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有針對性化整為零的方式,將一堂課中類型分割成幾個小部分,通過課堂反饋信息找到每一個部分的目標.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測試,針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6.師生之間需要加強互動.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長期在我國發揮著關鍵作用,不重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數學課堂教學索然無味,課堂氛圍非常沉重.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其獨白者的地位,要以對話者的身份出現,在數學課堂上多與學生進行交流,發散學生的思維.通過組織一系列有趣的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通過師生溝通交流,使學生改變對數學的錯誤看法.
7.展示數學美.教師需要在學生面前盡可能地展示出數學的魅力,鼓勵學生不斷學習數學知識.數學美體現在其概念的統一性和簡單性,還具備協調性和對稱性.讓學生準確把握好數學的本質規律,體會到數學美的價值.例如,任意給出學生兩組數字,1353249和1234567,讓學生對這兩組數字進行判斷,所有的學生都會選擇第二個數.至于原因,很多人也許就是憑借自己的感覺,還說不清其中的道理,對數學美的內涵也無法理解.生活中存在很多美好的事物.數學也不例外.比如,我們用字母代替數字,將文字語言用數字符號體現出來;黃金比例分割是美的,圓形是美的,圖形對稱是一種和諧的美.數學美的含義很廣,內容也非常豐富.比如,報幕員站在舞臺的黃金分割點處,給人的視覺感覺和聲音的感覺都是最理想的;五角星那種協調性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五角星的每條邊都會被進行黃金分割.通過積極引導,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美.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重視信息交流,還要注重情感方面的溝通.教師要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將情感和知識進行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楊鵬.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情感教育探析[J].未來英才,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