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河三角洲作為我國重要的石油與商品糧基地,近些年生態破壞現象嚴重。本文以位于黃河入海口處的墾利縣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黃河三角洲地區198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變化,以期為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土地利用規劃提出科學依據。
關鍵詞:黃河三角洲;墾利縣;土地利用變化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9.059
黃河三角洲作為我國重要的石油與商品糧基地[1],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該地區具備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開發價值。受到成陸時間較晚的影響,黃河三角洲地區的潛水位較高、礦化度也較大,土壤具有較高的含鹽量,加之長期的人類開發活動(如:油田開發,農業種植等)的影響,導致黃三角地區生態環境的自我凈化功能、抵抗災害功能和生態恢復功能變差[2]。因此做好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土地利用開發工作非常重要。
位于黃河三角洲東段黃河入海口處的墾利縣[3],擁有多種類型并且復雜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農田、蘆葦地、鹽田等十幾種類型,隨著黃河泥沙的大量淤積,陸地面積將不斷擴大,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質量也在不斷的變化,其變化的頻率和幅度是黃河三角洲最大的區域,同時也是黃河三角洲各種生態環境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文以東營市的墾利縣作為研究對象。
1 數據來源與處理
利用ArcGIS將已有的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墾利縣198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類型圖,對其進行重分類,將經過重分類的的數據進行柵格計算,得到墾利縣1980年~2005年這25年間的土地利用變化圖。根據研究需要,將土地利用方式分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設用地、未利用土地等6種類型。
2 處理結果分析
2.1 1980年研究區土地利用特征
1980年墾利縣的耕地面積最多,主要位于墾利縣北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面積為661.89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5.43%;而林地面積卻很少,只在該縣西部地區有一些,僅僅為4.8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0.26%;草地面積較多,主要位于墾利縣中部及東部地區,面積為523.6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8.03%;水域主要位于墾利縣東部地區,為411.89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2.05%;建設用地總體不多,但分布很是零散,面積為124.5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66%;未利用土地集中于中西部地區,面積為141.4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57%。
2.2 2005年研究區土地利用特征
2005年的墾利縣耕地面積明顯增多,達851.72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45.59%;而林地面積依然很少,面積為21.7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17%;草地面積明顯減少為274.2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4.68%;水域面積為438.0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3.45%;建設用地面積為152.6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17%;未利用土地面積為129.7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95%。
2.3 1980年~2005年研究區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墾利縣1980 年~2005年這25年來土地利用變化整體較大,變化主要集中在墾利縣中部及中部偏東地區。其中草地這類土地利用類型發生變化最大,有近一半的草地被開發,且大部分變成了耕地,導致耕地面積明顯增多。水域面積也有較大變化。林地面積雖然有所增多,但整體來說林地面積依然很少。建設用地有所增加,有部分未利用土地則得以開發利用。
2.4 土地利用動態度
地區的綜合土地利用動態度是年均變化速度的0.56% 。環渤海地區1980 年~1995年土地利用年均變化率為0.85%[4]。由此可見,黃河三角洲地區這25年間土地利用變化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各種土地利用方式中,由于林地本身面積很少,所以林地的年變化率最大,年均變化速度為14%。由于近一半的草地面積發生變化,主要轉化為耕地,所以林地面積增長較快,達到1.15%;同時建設用地也有一定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積減少。上述研究結果可以反映研究區土地利用數量上的變化速度。
3 結果與討論
1980 年~2005年,墾利縣土地總面積并未發生變化,但利用方式發生很大變化。有近一半的草地被開發,而被開發的草地中又有約66%為耕地。草地可以綠化環境,凈化空氣,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必備的生活用品。在未利用土地中只有8%左右的土地得以開發利用,為人類提供必不可少的糧食,耕地面積大幅度增加。建設用地面積和水域也有增加趨勢。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得出,墾利縣在1980 年~2005年這25年來土地利用開發方面存在開發強度過大,利用方式不合理等問題,同時這些問題也開始愈演愈烈,草地面積減少嚴重,耕地面積增長過快,未利用土地得不到充分開發等,因此做好墾利縣的開發利用規劃工作已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何慶成,徐軍祥,張波,等.黃河三角洲地質環境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6.
[2]李文東,李平.黃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變化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2,17(02):39-43.
[3]葉慶華,劉高煥,Maro IRU SSI,等.黃河三角洲東營市土地利用“漲勢圖譜”的時空特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2003,5(03):107-111.
[4]史培軍,宮鵬,李曉兵,等.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研究的方法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15-19.
作者簡介:王興敏,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