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玉+王偉
摘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是我國公共服務發展的重要組成,也是其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瓶頸,依托高校體育資源扶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是推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重要途徑,借助高校師資資源、文化資源、教育資源和傳播交流資源能夠有效的推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資源;扶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
中圖分類號: G807.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9.061
1研究背景
2009年10月國務院第77次常務會議通過《全民健身條例》,2011年2月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全民健身是國力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更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政策導向對推動全民健身的組織形式上,堅持政府統一領導,同時社會共同支持,鼓勵社會資源參與到公共服務中來,要求政府加強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投入,包括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農村體育文化建設。擴大農村體育設施建設的開放范圍,促進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的均衡化、協調化發展。
2高校資源服務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必要性
目前,農村公共服務是我國公共服務發展的重要瓶頸,其中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更是農村公共服務發展中的重要瓶頸,其中不僅包括體育器材,更重要是的體育資源、體育資訊和科學指導等軟環境的體育需求。
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公共服務發展的瓶頸之地,存在資源嚴重匱乏,結構失調以及思想意識落后和制度缺位的現象,如何整合社會資源,構建服務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體系建設是關鍵。在諸多的社會資源中,能夠滿足農村體育公共服務資源的社會資源中高校資源是天然的、豐富的和全面的巨大資源。其具備的整體優勢更是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所欠缺的,因此挖掘和利用高校資源是提升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重要途徑,更是有效利用高校資源社會服務的有效手段。
3高校資源扶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可行性研究
首先,政策導向趨動高校資源扶持公共服務,其中《體育法》、《社區體育工作意見》和《全面健身計劃綱要》都明確指出了各類體育場館面向社會開放的相關規定。2002年7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了學校的體育場館和設施要努力實現社會共享,鼓勵高校資源在特定條件下扶持公共服務發展,因此合理的評估和適度開發高校體育資源扶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實踐性。
4高校體育資源評估
4.1師資力量
高校體育師資是其扶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核心資源,其本質工作是本科生體育課程,高校師資力量的最大生產力就是其體育的專業性和指導性,目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最缺乏的就是專業性和指導性,因此師資優勢是高校資源扶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核心力量。
4.2文化資源
高校的文化資源包括圖書館、文化底蘊、文化內涵等,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由于受到文化底蘊薄弱的影響,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文化內涵發展較為薄弱,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原因,高校的文化資源是其突出特點之一,文化帶動是推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主要動力。
4.3教育資源
教育是高校的使命,更是高校的優勢,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教育資源,教育資源能夠為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提供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動力,更是帶動農村公共服務發展的主要動力,高校教育資源主要包括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科研能力,教育資源能夠為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提供體育專業的教育方法、體育培訓指導和體育文化傳播等教育資源。
4.4硬件資源
高校體育資源的硬件資源包括體育場館、體育器材等,但其中體育場館為固定資源,對扶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難以形成有效支援,但高校的體育器材資源是扶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時,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的硬件缺乏也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瓶頸,因此如何協調好高校體育硬件資源的對接扶持是最有效的扶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手段和途徑。
5吉林省高校資源扶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對策研究
5.1體育下鄉
“體育下鄉”是最直接的扶持方式,首先,體育下鄉能夠為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帶來最直接的扶持,體育器材是目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的首要瓶頸,體育器材是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硬件設施建設的核心組成,體育器材能夠滿足廣大農村居民的直接體育需求。
“體育下鄉”主要包括人才下鄉、政策下鄉和活動下鄉等,其中人才下鄉能夠指導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先進理念和指導方法。政策下鄉是促進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原動力,政策導向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到農村去,推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發展。活動下鄉是單一的組織形式,借助民俗節日、季節或主題形式進行體育活動和體育賽事,活動下鄉能夠提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催化劑,能夠有效提升農村居民的體育活動意識和興趣。
5.2季節性專項扶持
季節性專項扶持指根據季節不同、農村居民閑暇時間的不同進行不同形式的、針對性的體育專項扶持,可以有效提升活動的影響效果和農村居民的參與度。例如秋季的農村體育大會,在農村秋收后的收獲喜悅心情中進行農村體育大會活動,能夠提高農民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的興趣;春季的農村徒步節等活動,都能夠根據季節特點,最大程度的發揮農村自然風光特點,利用農民閑暇時間,使活動更有意義,更具有農村特色。積極推動季節性高校體育下鄉,進行體育專題講座和文體活動扶持,是推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5.3對點扶持
對點扶持是指針對高校體育特點和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現狀,進行的高校與農村之間的對點扶持。例如根據政府扶貧政策進行的對點扶貧項目可以深入到體育服務中。例如農業大學在農村的實驗基地周邊進行對點體育扶持,可以做到精準扶持。
5.4政策導向
宏觀調控是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發展的基礎,政策導向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到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發展中來,帶來更多的先進理念和資金投入,同時政策導向有助于讓外界“走進來”,更能“走出去”,通過高校資源讓農民走出去,促進農民體育意識和體育興趣。
5.5體育傳播與體育交流
高校體育資源的社會影響力有助于傳播農村公共體育,同時高校體育資源能夠為農村公共體育發展提供體育交流的平臺,體育傳播和體育交流能夠促進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發展,擴大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發展的影響和傳播,立足未來,高校的傳播優勢和體育交流優勢是提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發展的有效手段。
5.6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扶持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我國重點扶持和保護,高校資源有責任和義務扶持和保護農村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同時,借助農村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體育傳播和推廣,建立以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項目,不僅可以保護和推廣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推動了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發展。
5.7文化共建
文化共建是指依托高校體育資源對接農村進行體育文化共建,建立富有高校體育特色和農村體育特點的體育文化園,在農村建立高校體育服務基地,制定長期體育文化下鄉的發展規劃,文化共建能夠拉近高校和農村之間的距離,推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的長期發展。
6結論與建議
高校體育資源是推動和傳播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更是提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社會資源,借助高校體育資源建立“校——村”定點扶持計劃,能夠有效的帶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組織季節性農村體育節活動能夠提高農民參與到公共體育活動中的興趣和熱情,尋找農村體育特色,建立農村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借助農村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勢形成體育文化傳統和體育氛圍,能夠有效地區推動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中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偉,高彥怡,等.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材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J].教育評論,2015,(03).
[2]王偉,宋碩,張賽男,等.農業院校留學生實踐技能素質拓展課程平臺構建[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04).
作者簡介:王起玉,本科學歷,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