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棟
摘要:旅游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突破口,能夠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達到“富民強縣”的目標,這對于統籌城鄉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新農村建設,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影響力等都具有重大作用。本文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發現并指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希望能為卓資縣旅游業的發展盡一點微薄之力。
關鍵詞:卓資縣;旅游;發展;建議
一、卓資縣旅游發展現狀
(一)旅游招商引資初見成效
卓資縣堅持借助外力謀發展的思想理念,不斷引進域外能人和外資,開發本縣旅游資源。近年來開發紅召九龍灣生態區,規劃總投資2.3億元,分3期工程建設,前兩期工程已經完工,完成投資1.5億元。今年3期工程計劃完成投資9000萬元,其目標是打造國家5A級景區。大榆樹林胡古塞旅游區項目是2014年縣內引進的,也是卓資縣最大的旅游項目,規劃總投資6.3億元?,F在正在洽談的旅游項目還有兩個,規劃投資5200萬元。單體招商的旅游項目6個,規劃引資總額12.4億元。
(二)鄉村旅游與旅游扶貧同步推進
在旅游業形成規模和“大氣候”的同時,縣委、政府將旅游產業向精細化程度引導,逐步與精準扶貧相銜接。其中以農家樂為主要特征的鄉村旅游發展呈三種基本類型:一是依托景區型,周邊有大型景區;二是依托城市型,靠近城區;三是依托產業型,重點休閑農牧業。通過大景區開發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十個全覆蓋)拉動、扶貧整村推動、政策項目促動,整體工作呈現出如火如荼的發展局面。特別是近2年,結合“十個全覆蓋”、旅游扶貧等政策項目的實施,正在打造的特色旅游村5個,從中培育農家樂示范戶15戶。富民農莊,是自治區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負責人喬屹基2015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并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富海山莊,被評為自治區級3星級農家樂,全國鄉村旅游模范戶、金牌農家樂,業主張海龍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等等。
(三)區域合作宣傳促銷效果明顯
宣傳,是旅游業發展壯大的必要手段。幾年來,縣旅游局充分利用各類會議、各種媒體和大型節慶活動,多渠道、多手段、多形式開展旅游區域合作和宣傳促銷工作,大力宣傳旅游資源、旅游產品和旅游形象,有效的擴大了卓資的對外影響,提高了卓資的旅游知名度,拓展了旅游客源市場,促進了旅游效益的提升。在政府組織宣傳促銷的同時,縣旅游局積極鼓勵和倡導各旅游企業自發開展促銷活動,如每年利用冬春閉點歇業之際,九十九泉、蒙古風情園等景區自發赴京津冀晉及呼市、包頭等區內外大中城市開展促銷,與各地旅行社和賓館飯店對接,通過召開業務洽談會、發放資料等形式,有效地開拓了周邊客源市場,游客量逐年增加。
二、卓資縣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縣旅游資源開發勢頭很好,各鄉鎮部門發展旅游的熱情很高,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多元化投資體系尚未完善
目前我縣對旅游資源開發的投入,主要力量仍是政府出資,大量的民間資金沒有得到有效的激活,尚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投入機制。招商引資力度不夠,尤其缺乏大型的有實力的旅游商投資我縣旅游資源開發,制約了卓資縣旅游開發的進一步發展。
(二)促銷力度不夠造成客源市場不穩定
我縣的旅游資源宣傳促銷主要以整體宣傳為主,以旅游產品為主的宣傳促銷仍非常匱乏,重要客源地宣傳起步較晚,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機制。尤其是在調動旅游企業宣傳旅游產品的積極性,通過旅行社和大的旅游商將我縣獨特的旅游資源和特色旅游產品宣傳出去的力度還很不夠,游客對我縣旅游資源的認知還比較模糊,從而造成我縣旅游客源市場不穩定,主要以自駕游散客為主。
(三)投資政策不健全導致資本吸引力不足
我縣多年來一直沒有專門的旅游項目投資政策,外來資本在征用土地,稅收,辦理開發手續等方面沒有明確的可操作性政策。本地能人大戶紛紛興辦“農家樂”,但在種植、養殖、房屋改造等方面也沒有明確的優惠性政策。沒有政府政策支撐,所以導致對外來資本和民間資本的吸引力缺乏。
(四)旅游業受季節性影響因素制約
卓資縣旅游資源多為自然風景旅游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受氣候影響較大。卓資縣地處我國北部,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而且較長,夏季較涼爽而短暫。從而適宜休閑度假的時間比較短,造成了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三 對卓資縣旅游健康發展的建議
(一)提高旅游產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
旅游業被譽為“一業興而百業旺”的經濟產業,對地方經濟具有十分明顯的拉動作用;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容量大,就業門檻低,可廣泛吸納不同層次人群的就業;旅游業是促進財富流動和再分配的產業,可促進城市購買力向農村轉移,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旅游業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也被譽為是“朝陽產業”、“無煙工業”;旅游業更是一種文化產業,通過開發旅游資源,可使一些瀕臨消亡或已經失傳的民族歌舞、民間工藝得到搶救和挖掘,通過發展旅游保護、傳承和弘揚了民族文化。因此我們必須發展好我們的旅游產業。
(二)科學編制旅游業發展規劃
立足“奔騰大黑河、秀美綠長廊、休閑養生地、文化卓資山”四個發展定位,按照“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景打造、全業融合、全民參與”的發展思路,著力構建以“兩心四線十大景區”為重點的旅游業發展新格局,聘請高水平的專家團隊,加快編制全縣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全域旅游規劃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好正在招商項目的專項規劃,以科學完善的規劃體系引領全域旅游健康發展。要科學規劃出滿足不同需求游客的精品線路,特別要注意與京津冀、呼包鄂等地區的銜接,重點從這些地區吸引投資和游客。
(三)從淡季市場出發,出新出奇,對旅游產品進行重新組合
一般而言,在旺季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增加服務設施等措施加以解決,但這樣會造成更大的季節差異,資源閑置問題更加嚴重。因此我們要挖掘整合當地資源,形成不同季節,特色各異的旅游產品。如在淡季推出和我縣熏雞,圖書有關的旅游項目,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旺季客源進行了分流,提高了游客近距離重游的機會。
(四)強化政策扶持,完善投資保障機制
完善土地供給政策和旅游財稅政策,創新金融支持政策。在土地、稅收、供水供電、項目審批、基礎設施等方面向旅游業傾斜。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旅游產業發展需求,合理安排旅游用地布局。在年度土地供應中合理安排旅游業發展用地。優先保障納入國家規劃和建設計劃的重點旅游項目用地和旅游扶貧用地。鄉村旅游經營戶可以按規定享受小微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鄉村旅游企業在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方面享受一般工業企業同等政策。在種植,養殖方面政府要給與補貼支持。
四、結論
我縣旅游產業起步較晚,全縣要緊緊抓住加快發展旅游業的黃金機遇期,按照“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景打造、全業融合、全民參與”的發展思路,著力構建以“兩心四線十大景區”為重點的旅游業發展新格局,進一步完善并配套一批旅游基礎設施,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為打造休閑養生地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高居民收入。
參 考 文 獻
1. 卓資縣.卓資縣把旅游業列入“命脈產業”舉全力做大做強[J].卓資縣人民政府網.2016,09
2.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M].國發〔2016〕70號,20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