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莉萍+++李寧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主要學科,擔負著基礎知識學習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任務。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家吳正憲曾說:“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讓學生養成好習慣!”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能使數學學習從學生的內心出發,自覺去達到學習目的,不但學習效率會提高,而且會使他們形成一種學習思想觀念,形成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我們可根據孩子的可塑性與模仿性較強的特點,把培養學生良好數學習慣當作一項重要的職責,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訓練。
一、看書、讀書習慣的培養
閱讀是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和手段,數學也需要精讀、巧讀。對于低年級,教給學生需要掌握的是看數學課本的初步方法,即。看書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看,跟著教師有順序的看課本上的插圖,要數清圖中各種物體的個數,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表述圖解。教師要注意采用“先講解后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看書的習慣;對于中高年級,教師要幫助學生需要形成的是建立起讀書的技巧,。在普通讀的基礎上,注意對重點內容、,難理解的地方要注意的勾畫,認真推敲課本上的黑體字和方框中的內容,了解怎樣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線段圖與應用題的關系,如何看懂各種圖表等。
二、思考習慣的培養
思考指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是一切學習的基本。數學是一門思辯性很強的學科, 數學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思維學習來進行的,好的思考習慣要求人會獨立思考、有序思考、多角度思考和借助操作深層次思考。
1.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所謂獨立思考是指在不受外部的影響暗示下, 個人經過自身努力所獲得的思維結果。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個學生說什么,別的學生跟著說什么,人云亦云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多給學生發表個人思想的機會;多設計實際有效的生生互動環節活動;多給予學生足夠思考問題的時間;多鼓勵學生有創新的想法,多安排一些發散性練習……
案例1:
○1 變::“你聽懂了嗎?”
“你能說說學會什么知識?”
“你是怎么理解這一知識的?”
“你會提醒同學,學這一知識時要注意什么嗎?”
○2 變:“全對的舉手”
為:“有不同答案舉手,說說不同在哪?”
回答以上問題,必然要求脫離以往的那種“跟班式”的回答,從而生長出自身的思維必須通過思考理解才能作出回答。。
2.讓學生學會有序思考。
會去思考,這只是我們要培養學生的第一步,接著就是要關注怎樣去思考。養成思考的有序性,就可以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而形成這種樣的習慣,一是在各種教學形式中的滲透;二是引導;三是、示范有序思考的例子。
3.讓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
轉化的思想是數學中最重要的思維品質之一,要讓學生在數學中也能體會“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這一思想其實就是換個角度思考。
4.讓學生借助操作深層次思考。
小學生感性認識不充分,抽象能力不強,而數學思維要求學生學習者具有思維的間接性,即借助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沒有直接感知過的數學知識。
三、表達習慣的培養
表達是將思維所得的成果用語言反映出來的一種行為,是觀察、記憶、思維、創造和閱讀的綜合運,是各種學習能力、智力的高級反映。
1.善于表達。
表達同時也是對一種對知識進一步理解、鞏固拓展延伸的練習,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多給學生相互討論、交流、辯論的機會, 達到在深入了解問題本質的基礎上能說會辯, 養成暢所欲言善于表達的習慣;。另一方面給以多元化的評價,鼓勵培養學生有疑問、自己還不是很清晰的理解模糊,或是已經學會了什么,均能大膽的無保留地表達出來 ,養成善于表達的習慣。
2.善于質疑。
在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發現、形成的探究活動中,善于發現,提出有針對性、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質疑問難,是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3.準確表達。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語言表達要分明而確定,不含糊、冗長,就是語言力求簡練,不能啰嗦重復,不要說多余的話。這需要教師從學生平時的一次次的發言中去關注,去培養,從而逐步形成準確表達的習慣。
四、認真作業的習慣培養
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它能反映出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水平。許多學生在課堂中思維表現出色,口頭作業優秀,但在書面作業中的表現則大打折扣,有些甚至要掉幾個檔次,原因就在書面作業的習慣問題上。
1.審題仔細。
在書面作業時,經常會有學生由于沒有一個仔細審題的好習慣學生審題不仔細,對一些關鍵字視而不見,導致會做的題也出錯,以掌握的知識也丟分。
2.自覺檢查的習慣。
對于作業的完成有不少學生只滿足于形式上的完成任務,即數量上的考慮,不追求質量的完成。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要讓學生明確作業的目的;二是要培養作業時的靜心;三是采用等級激勵機制去促進學產生自覺檢查的愿望;四是用作業質量與數量掛鉤法,刺激他們去自覺檢查,從而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習慣。
3.認真書寫的習慣。
作業書寫的糊涂、是常見的一種問題出錯的一種常見病。對于學生習慣的培養,培養認真書寫的習慣,一是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趣味游戲、故事去刺激強化作業書寫規范的重要;二是用作業批改的等級去吸引;三是分階段要求學生在作業前,寫一組自己最漂亮1——10的樣板字去甄別后面作業中的字,這樣一來又可因人而異,同時也能達到提高書寫質量的目的;四是展示優秀作業激發榮譽感。逐步形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雖只是眾多良好習慣中的一部分,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歸宿,習慣是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在素質得以體現,習慣的養成有如板上作畫,開始只是一些淡淡細痕,隨著我們不斷地重復相同的行為,就好像在原來那些細痕上不斷地加深描繪,最后它便成了一副有著深深印跡美麗的圖案,融入到人們的行為中,體現在素質水平中。我認為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今后漫漫的學習及人生道路上事半功倍,才有了通向更高要求的橋梁,才能成為受用不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