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
語文課程的改革首先從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開始,只有深刻領會和把握當今語文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的內涵,并運用這些現代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才能使語文課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1、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傳播者,更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決定語文教學要立足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新的課程理念變教師是課程的傳播者為課程的開發者,教師不僅要活用教材,還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區、本班學生豐富的課程資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語文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語文課程資源。
2、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代替學生分析課文,而是設置一些開放情境的問題,提供一些線索,及時對閱讀活動進行點撥,重點是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使閱讀成為個性化的行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在教學中不再是絕對權威。
3、尊重個體體驗,鼓勵個性化閱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新課程閱讀教學經常引用的一句名言。閱讀活動是以對話為基礎的。讀者與文本交互作用,讀者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著文本和自我。在交流過程中,讀者與文本實現了相互融合,這種融合就是一種獨到的體驗,展開關于閱讀體驗的交流和討論,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進行探究性與創造性閱讀。
二、轉變方式,激活資源
1、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自主學習提供交流平臺。
要在語文教學觀上實現根本的改變,只要把過去教師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變為學生自主活動、討論式的教學方式,把教師的絕對權威角色變為合作伙伴角色,學生才能與教師進行平等交流,才敢于表現自我,張揚個性。
2、激活閱讀主體的情感體驗,積極開發利用動態生成的課堂資源。
課堂閱讀環境較為特殊。它既能進行個體的獨立思考,又會受到群體的閱讀制約。個性化閱讀教學,師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對著新問題,對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識積淀之上,建構自己的新視點,賦予自我的新理解,這也就決定了要相互探討,相互啟迪,而最終達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進行多元化的文化選擇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體的從眾效應也影響著個體的獨特視角,因此,閱讀必須互動。
三、品讀感悟,高效閱讀
新的課堂,教師不是告訴而是啟發、激趣、組織,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探究,靈活運用,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此目標下,擺脫陳舊的教育理念的束縛,打破僵化的教學模式的桎梏,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積極探索高效閱讀的教學模式,嘗試如下:
(一)導入:恰當而精彩的導入是教學順利進行的第一步。導入方法有復習導入、背景導入、創設情境導入等,可根據文章特點和學生情況而選擇,以求激發學習興趣。
(二)交流預習情況:有條件的可利用展臺,無條件的可分組交流,或選擇有代表性的進行全班交流。對于預習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可用討論的形式給予指導,對于一時難于解決的問題就留在學習過程中解決。
(三)品讀感悟:品讀感悟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品讀感悟”由三個環節組成。一讀。讀”是進入文本,與文本對話的重要途徑,是貫穿教學始終的學習手段,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依據對文本的理解層次分為初讀、精讀和提高性閱讀。初讀就是走近文本,傾聽文本,領會意思,整體感知。二“品”。“品”是在對文章的精細閱讀中進行局部揣摩,與文本對話,去經歷文本情感歷程與自己生活體驗的碰撞。三“悟”。“悟”發生在提高性閱讀時,使學生站在一定高度審視文本的美點與亮點,積累寫作技巧,提高思想覺悟。縱觀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讀書猶如品茗,只讀不“品”無法進入境界,多讀也無益;只“讀”不“悟”難于提升覺悟,于事亦無補。
(四)拓展延伸: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從課本走向生活。
教育家斯特金認為:“教學效果基本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度。”一潭水只有不斷引入活水才擁有生機,教育教學也需要活水不斷注入才生機無限。教師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和課程資源意識,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多翻閱一些資料,及時補充新信息,從一個大的視野來把握課文,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課堂內外的延伸。比如,教師在進行一篇文章的教學時,可以同時選擇幾篇同類或觀點相反的文章,展開比較閱讀,學會同中求異,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來加深體驗激發創造。人的興趣調節著情感,學生如果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表現出巨大的熱情。愛因斯坦也曾這樣說過:“只有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也是推動學生探獲知識的一種強烈欲望。作為課堂組織者的老師,只有從自身出發,調動一切可行因素,激發每位學生學習興趣,點燃他們心中激情,才能改變這種不良現象,從而提高教學實效。
高中語文課堂情感體驗教學包含了高中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在語文課堂的導入、語文情景教學、以及語文寫作教學中都是語文課堂情感體驗的的過程。而教師可以在這些教學環節中都有效的運用語文趣例來加深學生語文課堂的情感體驗,使語文課堂情感體驗教學發揮更大的優勢作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堂導入環節是將學生從課前狀態帶入課堂學習狀態的重要環節,也是有效激發學生積極活躍的情感,為之后的情感體驗創設良好的心理體驗的基礎。語文趣例可以成為課堂導入的一個重要手段,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這里我們嘗試“讀”“品”“悟”的教學框架,它有助于我們在教學的準備階段有的放矢,在課堂教學中循序漸進。從繁瑣的教案書寫中解放出來,更多的時間開發利用生活資源,實現從課上到課下的高效突出。實際教學中,我們一方面依據模式,一方面還要依據實情,根據文章特點,發揮個人長處有創意地設計教學流程,在課上善于抓住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個性發揮,充分展現語文學科的語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習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