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發梅
摘 要:本文主要表達在教育新形勢下,如何努力做一個成功的專業型教師。主要從熱愛教師職業,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做一個勤于反思,勇于挑戰的教師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課堂智慧;友好關系;信任學生;反思挑戰
“成功路上不擁堵!”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周紀良的這句話的確能夠表達我此次參加白銀市中學骨干教師培養對象赴上海華東師范大學高級研修班培訓的最深感受,尤其表達了我此次培訓后在教育一線不懈奮斗的自信和決心。
一、熱愛我的教師職業,熱愛我的每個學生
“教師的生命在講臺上,教師的精彩在講臺上,教師的幸福在講臺上!”這是周紀良贈給我們每一位培訓教師的三句話。細細品味,既然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那我就要在講臺上綻放我生命之花,直至枯萎;既然我要在講臺上綻放,那我必須熱愛欣賞我綻放光彩的學生;既然我綻放的任何一處精彩都有人為我鼓掌,那我一定是最幸福的人啊!是啊,我拿什么去綻放精彩,我又憑什么收獲幸福?周紀良教授告訴我——要有課堂智慧!課堂上教什么,怎么教?那就要老師備課有“匠心獨運”的能力!本著“為學生而教,為學生思維而教,為學生高層次思維而教”的原則精心備課。“使自己明白,使學生明白,使學生容易明白”這就是備課的最高境界!這就要求老師把握大綱,吃透教材,摸清學生,精心設計,爭取在有效的時間讓每一位學生的思維由低級階段發展到高級思維階段。這樣的課堂一定是高效的!
二、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上海外國語大學閔行外國語中學校長吳金瑜教授在講座中展示了一份教育部質量檢測與對閔行外國語中學的調查報告,調查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從中我明白了當今世界大發展的格局下,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師的確不容易了!所幸,吳金瑜教授告訴我們,除了有淵博知識和“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外,還要幽默樂觀,能給讓學生有愉悅與成功體驗的課堂的能力。
首先善于和學生建立平等友好關系。用華師大教育學院院長周彬的話說,就是“班和萬事興”。也就是說和學生處好關系。不要等學生愛你,你要先愛上學生。運用教學策略,讓層次不同的學生都能在你的課堂中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學生感知了老師的愛,自然會“親其師信其道”。
其次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知:傳授之,聞也;方不障,說也;身觀焉,親也。”說可以解決困惑,說也是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教師大膽合理放棄“傳授”的權利,給學生“說”的機會,才會讓學生有了難以用語言表達的“親”的體驗。
最后,要牢記信任任何一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白天鵝,只是他們由丑小鴨蛻變為白天鵝的過程快慢是不同的。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研究生導師柯政在他的講座中提到“先出題目,再確定學生學什么”,這個觀點給我一個大膽的啟示:學生如果知道考什么,那不就能考出好成績了嗎?于是,全縣第一次中考模擬考試前的兩節語文復習課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出題,明白老師考學生并不神秘,體驗猜中考題的喜悅感。這也是吳金瑜教授的“未來中國課堂教學可能的基本教育方式”中的最高層次“學生自主學習體驗”。我給學生小組明確的出題任務,征求學生意見10分鐘內他們能夠搞定!同時我鼓勵每組的學困生積極參與:“也許你不善于出題,但你可能會評價其他同學出的題目好不好,所以你的建議對于你們組很重要!”10分鐘后,當各組把整合好的題目展示在前后黑板上時,我真的很感動!師生共同做完每一個考題后讓出題組代表做評價,那種享受成功的幸福感不僅僅是學生,還有我!我真正懂了什么是“教學相長”!更為驚喜的是真正的模擬考題中竟然有學生出到的原題!不用調查,我十分確定每一位同學都體會了自己猜中考題的神力。因為全年級語文最高分數132分是我班同學,成績不合格人數由期中八人減少到四人!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在我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要做好教師主導的角色,把學生推到前臺,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展示自己。讓每個學生自信的有尊嚴的做學習的主人!
三、勤于反思,敢于挑戰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孔企平的講座中“教師的課堂反思性研究,是每一個老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的觀點告訴我:先成為反思型教師,才會成為專業型教師。美國心理學家波斯那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
(一)經歷了備課上課的過程之后,首先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否緊緊融合在一起了?我的教是否在點子上,我的問題是否問在點子上,學生是否學在點子上?這堂課我是否感受到為人師的愉悅感、幸福感了嗎?
(二)最重要的也是我平常沒有做到的反思是走近學生。采用切實有效的表格調查學生每節課的各方面各個環節的學習感受或學習收獲,以及對于老師的評價,由小問題到大環節,再到整堂課,甚至學生課后學習能力,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勤與調查勤于書寫,相信自己一定能成為專業型老師!當下,互聯網技術飛騰的時代,教師僅靠PPT是不夠的,教師要會微課制作,會合理翻轉課堂,并將這些技術帶進課堂教學,也可用在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過程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正如胡東芳教授所說:Do you have a try?嘗試+努力=成功!而“成功路上不擁堵”,既然如此,我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