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琴
摘 要: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有利于建構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本文就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以及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自主;合作探究;互動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讓品德與社會教學變得生動形象,利用信息技術可創設形象、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極大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性。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實現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最佳整合,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一、激發學習興趣,實現自主學習
多媒體技術具備大容量儲存教學信息的優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拓展傳播的信息范圍,圖、文、聲、像并茂,將文字符號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能調動各種感觀,增強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魅力。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的《走訪遺跡看歷史》中,筆者結合課文內容,從網絡中下載了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讓學生觀看,通過看圓明園被烈火焚燒的畫面,聽建筑傾倒的聲音進行情境創設,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讓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強烈振動,迅速投入到與課文內容相應的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正由于這種情感內驅力的作用與影響,學生此時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需求與學習動機。于是,讓學生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在班上匯報,同學們即刻滔滔不絕地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說了出來,教學效果顯著。這樣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產生直接、強烈的感染、刺激,相對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有著不可比擬的良好效果。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營造教學氛圍
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情緒,從而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師在選擇開課環節時,就要精心的提煉內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倍添新鮮感,從而使他們感到品德課堂不再枯燥、抽象。因此利用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思想品德學科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生活,讓學生了解中國了解世界。例如:教學《從一滴水說起》,本課主要讓學生了解淡水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普遍問題,知道我國很多地方面臨著嚴重的缺水問題,樹立節約用水的環保觀念。如果只憑課本的內容根本達不到教育目的。我利用信息技術把世界各地缺水的圖片做成課件,讓學生親眼看到缺水地區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看完后學生們震驚了:啊?還有這樣的地方?他們簡直不敢相信。有的說:“老師把我們這邊的水給他們運去。”這時我趁機提出我們這里會出現水危機嗎?同學都說不會。這時我追問一句:“真的不會嗎?請同學看關于水污染的課件,看后分組討論匯報結果。”在實際教學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與思想品德學習內容,豐富學生學習時的情感體驗,創設主動學習的情境,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習興趣。
三、引導質疑解難,讓學生“動”起來
教學實踐證明:合理把握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演示契機,能更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把質疑解難引進課堂。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的不同,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理解授課內容時會出現差異。有的學生一點就通,有的學生則需要反復講解,這就使得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師難教和學生難學的問題。如何讓學生都能理解和消化課堂知識呢?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這一載體,將會使教學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用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替代教師的“滿堂灌”,如通過各種圖表、動畫設計、視頻教學等方式處理教學資料,不僅有感性的認識,還有理性思維的沖擊,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邏輯思維。學生通過觀察,加深了記憶,調動了思維,展開了想像,形成了創造性思維。當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豐富生動、易于理解時,學生掌握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就不再是難題。
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社會情感
思想品德課教學應著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道德情感。在“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教學原則指導下,在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社會情感。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把一些超越時空的事例展現給學生,觸動他們的道德情感,指導他們的道德行為。如教學《說聲“謝謝”》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懂得對勞動者的尊重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感謝”,更重要的是珍惜他們的勞動,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我特意為學生們播放了在學校圖書館錄制的一段錄像。借書的小朋友不懂得感謝,把書架上的書翻得亂七八糟,光嘴上說“謝謝”,行動上沒感謝圖書管理員。看完錄像后,學生們知道了,真誠地感謝勞動者,不僅要學會說聲“謝謝”,更重要的是用行動來感謝。然后,結合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觀看《義鼠》的故事。《義鼠》的故事進一步蕩滌了學生的心靈。接著,伴隨著音樂《感恩的心》,師生一起邊打手語邊有感情地朗誦《我感謝》這首詩,最后,教師充滿激情地總結,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綜上所述,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將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課堂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助于活躍課堂的氣氛,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趣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