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清
摘要: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人們通過實驗探究和鉆研各種生物問題。在高中階段,實驗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高中生物傳統教學的影響下,實驗教學并沒有想象的那樣順利,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因此,作為生物教師要及時的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價值體系
一、科學探究活動的教育價值
關于科學探究活動的教育價值,國內外有關課程文獻中大多表述為兩個方面,一是培養科學探究能力,二是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其實,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在知識的理解、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養成等方面也會有很大的收獲。 有些教學內容本身本不復雜,如果僅從掌握知識的角度來看,也許只需要幾分鐘就能講清楚,如果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探究活動,可能要花一節課甚至更長的時間。從表面來看,這似乎降低了傳授知識的效率。但是,通過探究活動,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而且會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探究能力也會得到發展。就好比游泳,關于其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幾分鐘就可以說明白,但學生并未學會游泳,只有跳入水中,才能逐漸掌握動作要領,才能獲得游泳的體驗。又比如關于細胞的有絲分裂,用掛圖或投影片講清楚并不難,但是可能難以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如果讓學生親自制作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學生會感到真實可信,動手能力也會得到培養。學習了DNA分子的結構之后,讓學生動手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他就會運用所學知識,發揮想象力,尋找合適的材料來制作,這樣,他對DNA分子結構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入,想象能力、動手能力都會得到發展;而制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以及面對自己的制作成果時那一份成功的喜悅,更是教師的講解所無法給予的。
二、探究式教學的應用
構建模型學習方法,生物課程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知識與概念,而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經驗不足以應對這方面的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這一點對教學方法加以改進。建構模型是一種將抽象的內容變具體的有效的方法,在其他學科例如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比較多。而在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建構模型同樣能夠發揮作用,通過為學生展示生物模型的方式,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生物學概念以及其他一些比較復雜抽象的生物知識。當然,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來決定是否建構模型。例如,在教授《生態系統》這一章時,考慮到這章內容的系統性以及高度概括性,教師就可以將構建模型的方法應用到教學中來。首先為學生講解生態系統的構成部分,使學生對生態系統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其次,為學生展示食物鏈、生物鏈的模型,建立學生對生態圈中的具體內容的基本認識。最后,利用模型來細化關于生態系統的類型、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在具體可感的模型展示中建立起生態系統的相關認知,于是教學目標得以達成。
三、教師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指導
制訂切實可行的探究活動教學計劃,制訂計劃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在開學前,教師應該根據《標準》的要求,確定所教年級學生在探究能力方面應當達到的目標;再分析教材,對教材中探究活動的數量和類型,以及各探究活動的能力目標側重點、需要的時間和物質條件等進行系統而深入的分析,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確定要學生做的探究活動。制訂的計劃應當盡可能落實。但是,也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一次探究活動因為學生的興趣濃厚可以適當延長時間,或者因為發現新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預設之外的探究。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技能水平及興趣、性格等心理特征 教師計劃讓學生做的探究活動,所探究的問題應當是學生渴望知道答案的問題,探究所用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當是學生基本具備或經過學習可以具備的,因此,在制訂教學計劃和實施計劃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想方設法了解學生。有時,學生頭腦中一些與科學相抵觸的甚至幼稚可笑的想法或錯誤概念,都可能在教學上產生重要的價值,比如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誘導他們提出問題、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等。精心做好探究活動的組織 在課堂上的探究活動中,教師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探究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合作。要有能切實負責的小組長(經必要的培訓更好),不同潛質的成員組合為一個小組(異質分組),小組內有明確的分工。比如,大家共同商定探究計劃,有人負責操作,有人協助操作,有人負責觀察和記錄,有人負責在班上匯報和交流。小組內成員的角色可在不同活動中轉換,使每個成員都有在不同方面得到鍛煉的機會。在一個模塊的學習過程中,小組組成可做一次或兩次變換。 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教師可根據本活動的目標側重點,組織一次或一次以上小組間交流的活動,其程序一般依次是:小組代表發言、其他成員補充(如果需要)、其他小組質疑(或評價)、本小組答辯、教師總結。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簡單的實驗等活動,這樣的組間交流安排一次即可,如果課時緊,可讓部分小組發言,下次探究活動再讓其他小組發言。大型的探究活動(如持續1課時),可根據教學目標側重點,除最后的“表達和交流”環節外,還可選擇探究的某幾個環節進行小組間的交流,如提出問題的交流、實驗設計方案的交流等。 在實驗或調查類活動中,教師還應該對有關儀器、藥品、工具等的使用做必要的說明,特別是對安全事項,一定要再三強調,并且告知學生發生意外時的處理措施。
隨著社會和學生的需要及人們的價值取向變化,高中生物課程價值的內涵不斷豐富。高中生物新課程中的認知價值、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科學價值觀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社會主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生命教育等已成為獨特的學科價值,并引領課程活動,指導學生朝著社會及時代的需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