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要:數學情境創設缺少真實性,情境與數學內容相脫離。情境創設應該從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應有真實性、數學味、發展性、吸引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情境創設
數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兒童發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由于諸多原因,情境創設往往“變味”、“走調”,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一、情境創設的幾種常見誤區
(一)游離于數學內容之外的“包裝”。
教者把“創設情境”僅僅看作提高灌輸教學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因素,具有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作用。對“情境”創設簡單化地理解為“形象+習題”。如某教師在一節公開課教學中,一上課就繪聲繪色地說:“小朋友們,今天齊天大圣孫悟空要和我們一起學習,你們喜歡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提了起來,可后來卻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孫悟空頭像+復習題,其次是孫悟空頭像+例題,再次是孫悟空頭像+鞏固練習,最后還是孫悟空頭像+總結。課堂上簡單地附著個孫悟空的頭像,就能叫情境嗎?這種所謂的“情境”除了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價值?其實,本來有趣的孫悟空出現有這樣不倫不類的場合中也失去了他應有的“磁場效應”。
(二)枝節橫生的“現實生活”。
情境創設未能突出數學學習主題,導致課堂學習時間和學生的思維過多地被糾纏于無意義的人為設定。如教學“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錢可以怎樣拿”的開放題,為了創設情境,教者這樣教學:師:“小明從家鄉給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生:“需要一個郵局?!?,“需要一個郵遞員?!薄靶枰粋€信封。”。學生的回答無論如何,都點擊不到教者心中預設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強行切入:“寄信要郵票,買一張郵票多少錢?”“8角錢。”“8角錢怎么拿呢?”繞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問的問題,這樣繞圈子的所謂情境實在多余而繁瑣。我們看到,許多時候,我們的老師還津津樂道于這樣的“情境”,自以為是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應用能力,其實,既浪費時間,又窒息學生本該活躍的思維。
(三)不顧學生實際水平的“挑戰性問題”。
情境創設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學生對問題的興趣程度。如教學“一筆畫”問題,教師設計了一座居民小區平面圖,讓學生設計一個既不重復又不遺漏的路線??瓷先ィ榫硠撛O合情合理,因為在成人的思維中,這樣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優化的設計。但孩子卻不這樣想,為什么“既不重復又不遺漏”?他可能對此不感興趣,至少在他沒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時,他是不會充分投入進去的。而有位教師卻是這樣設計的,用一筆畫畫出了一匹馬的圖案,然后問:“你能畫出來嗎?試一試。”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出問題:再想一想,你能發現什么規律?這樣的設計學生很容易發現“一筆畫”的含義,能吸引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與生活常識相悖的“杜撰”。
情境內容不符合生活實際中的基本事實,是為創設情境而隨意杜撰出來的。如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教師設計一個情境:“一塊長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該帶哪一塊去?”實際上,我們去劃玻璃需要帶一塊大玻璃嗎?當然不要。有位老師在教學“幾和第幾”時,創設了一個動物跑步競賽的動畫情景,結果是小雞第一,小鴨第二,小貓第三,小狗第四,許多同學當即表示不同意,認為小狗跑的最快,應該小狗第一。雖然這是假設的情景,但“虛擬”不等于“虛假”,虛擬的情境也應該符合起碼的生活邏輯。
(五)多媒體呈現的“實驗操作”。
創設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體,以致忽略了學生內在的發展需要,其實,創設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體,語言、實物操作、游戲甚至教師的手勢、體態,都可以成為一種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適于用多媒體。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某位教師用多媒體電腦生動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圓錐杯向圓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滿的過程。如果讓學生先自己親自動手量一量,理解會更加深刻??上У氖?,多媒體的使用,替代了學生的親身體驗,對于學生,只能是隔靴搔癢了。
二、兩點思考
(一)我們為什么要“創設情境”?
上述種種問題絕不是出自偶然。表面看,是教師挖掘教材深度不夠,導致創設情境流于形式。實質上,我們看到許多課堂都有這樣的傾向:先創設一個所謂“情境”,再釣魚式地引出問題,然后就將“情境”拋在一邊,直接去解決“問題”了。“情境”其表,“灌輸”其里。實際上,還是一個觀念問題?!扒榫场弊鳛閿祵W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價值體現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需要。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的環境中去,自然地生發學習需求。二是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經歷和體驗中學習數學,而不是直接獲得結論。三是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問題。創設情境,溝通知識點的聯系,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科學地思考問題,尋找解題途徑。四是促進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避免傳統數學教學中只重知識技能,不重學生人文精神的滋養。
所以,“情境”創設至少有一個基本原則,從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如果情境創設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不能科學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不能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協調發展,甚至是偽造的情境,這樣的情境要堅決摒棄。我們呼喚一個“求真”的教學情境。
(二)情境創設應注意哪些問題?
理清情境創設的根本目的,教師在情境創設中應明確以下幾點。
1.要有真實性。
情境所創設的應符合客觀現實,不能為教學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數學情境、現實情境二者應不相悖。
2.要有“數學味”。
情境創設“要緊扣所要教學的數學知識或技能,離開了這一點就不是數學課了。”首先要區分清數學教學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無關信息不僅不利于學生“數學化”能力的培養和數學知識的掌握,還會模糊學生的思維,失去情境創設的價值。情境創設要有“數學味”,要緊扣數學教學的內容進行設計。其次要區分清目的和手段的關系。情境創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應對情境本身作過多的具體描述和渲染,以免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3.要有“發展性”。
選擇恰當地、適合學生發展的情境方式。學生缺乏主觀感受的可以多用錄像、動畫等形式創設實際情境,豐富學生的認識。學生需要動手操作、親身經歷的,決不簡單替代,創設操作情境。學生需要認識上深化的,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結合教學內容與情境的內在聯系創設。情境創設要“反映兒童熟悉和可以理解的事物”。
4.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創設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戰性,能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那么情境創設同樣不能改變當前學生怕學數學的現狀。這種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穎,更重要的是,學生對外在手段所引起的興趣,要深化為內在的發展需要,即學生對數學學習本身產生興趣?!罢鎸嵭浴笔乔榫硠撛O的基本前提,“數學味”是情境創設的本質保證,“發展性”是情境創設的價值導向,而“吸引力”是保證情境創設能夠發揮其重要作用的動力機制,結合四個方面要求去創設情境,才能創設出符合兒童內在發展需要的“真”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