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榮
摘要:縣域經濟是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點,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戰略基石。在新常態下,縣域經濟發展也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承擔著促進國家區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使命,面臨著提質增效升級的戰略任務,更蘊含著巨大變革和創新活力。在這一背景下,特別需要重新審視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明確當前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適應把握并引領新常態,謀劃未來發展道路,促進青海省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縣域單元;農村;城鄉一體化;產業化
縣域經濟是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點,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戰略基石。在新常態下,縣域經濟發展也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承擔著促進國家區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使命,面臨著提質增效升級的戰略任務,更蘊含著巨大變革和創新活力。在這一背景下,特別需要重新審視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明確當前縣域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適應把握并引領新常態,謀劃未來發展道路,促進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制約青海省縣域及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經濟結構轉型壓力較大。
青海省過去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數量擴張,但是現在是數量與質量一樣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過去的市場競爭主打是價格競爭,但是現在逐漸向質量技術品牌服務競爭靠攏。所以在這種形式下,需要青海省地區自身的經濟結構的一個轉化。
(二)發展不均衡。
青海省的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相對來說不是一個平衡的狀態,表現在很多的方面。例如經濟發展,城鄉發展,地區發展,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上。
(三)城市化進程緩慢。
自從改革開放過后,青海省的城市化進程速度很快,同時也帶動周邊小小城鎮的發展,加快實現了產業和人口在城鎮的聚集。但是與此同時,傳統的經濟體制在后期對青海省經濟發展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比如說政策方面,像是戶籍制度、土地制度等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后期青海省經濟體制的發展。
二、青海省發展電子商務縣域經濟及產業化道路瓶頸分析
雖然青海省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中小企業激活經濟的道路及電子商務經濟發展中仍舊遭遇到了發展瓶頸問題。
(一)農產品品牌塑造跟不上。
要想走中小企業激活經濟的道路和電子商務發展道路,品牌塑造至關重要。當前青海省的農產品多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看似不需要進行品牌包裝就能夠銷售出去,所以青海省仍舊以農業生產為主,而對品牌的塑造不夠重視。農產品知名品牌甚少,像以縣域單元名稱為品牌名字特色農產品并不多。這對于青海省大力發展電商是非常不利的,主要是因為當前青海省的縣域單元經濟發展當中還未認識到地理標志對于農產品品牌塑造的重大意義。
(二)青海省電子商務結構及產業化經濟還處于發展初期。
雖然當前青海省有些縣域單元的電子商務在最近幾年都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但是電子商務市場結構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很多的涉農網站都只是簡單的提供一些農業咨詢,而在青海省的大力扶持下建立起來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當中也只有部分農產品能夠進行交易,并且比較分散。和城市相比,從電腦、交通等硬件建設方面,以及從人才、技術等軟件方面青海省省電子商務都存在著不足之處,所以在完善青海省縣域電子商務結構的時候首要應該完善的就是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
(三)和縣域單元農村建設相匹配的物流體系不健全。
不管是發展電子商務經濟還是走產業化發展道路,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最終實現經濟突破的途徑。當前青海省的縣域單元物流體系存在的問題是物流企業規模下、協調機制 不夠健全等問題,很多的縣域物流企業都各自為政,所提供的服務多是單項的,表面上看,掛著物流的包裝,但實際上所提供的服務僅為運輸、倉儲這些基本的服務,包裝等增值服務根本無法做到,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四)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困難。
中小企業融資是非常困難的,渠道較少,因為中小企業所具有的特點,所以民間融資在中小企業融資當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現如今,無論是經濟發達的省份還是經濟總量靠后的省份,民間投資和融資的現象都是存在的,其發展規模和增長幅度都在逐步擴大,已經與銀行信貸行業的在逐步縮小。當前青海省所有貸款當中民間融資占到了15%左右,并且其規模仍舊處于不斷增長的態勢。隨著省內各個地區的不同,民間融資也會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及誠信度的不同而受到影響。民間融資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好的地區融資量較大,而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融資量則較小。但是民間融資的成本較高,這就使得本就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陷入了資金缺口不斷增大的怪圈,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青海省發展縣域經濟的對策
(一)構建縣域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新模式。
當前我國已經有了延伸式電子商務平臺模式的成功案例,那么在縣域單元的基礎上建立的新模式則主要有三個層級,分別是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縣域單元運營中心、農村實體電子商務服務網點,借助這三個層級,在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上可以實現農產品的輸出和農需品的采購,能夠實現農村電子金融、惠民政策、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務。另外還能夠吸納農村勞動力,簡單的點來說,延伸式電子商務平臺模式實際上就是將電子商務服務站建設在廣大的農村,利用互聯網資源來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
(二)引導中小企業進入第三產業。
根據經濟學的MOT理論來看,以服務行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在創新發展后會有更高的客戶忠誠度以及品牌效應。在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下,中小企業一直以來都處于競爭的最前沿,在政策支持以及資本擴張等方面都好大型企業無法匹敵,所以中小企業要想發展必須要做的就是通過自身的創新和努力去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當前我國的類似于海底撈等第三產業都通過自身的管理、服務、技術等的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環境當中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有了一定的忠誠客戶群體。從這點上來看,我國的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政策支持體系上還應該積極的引導中小企業逐步進入到第三產業當中,在其中占據上自己的一席之地。
總結: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縣域經濟的發展一直是近年來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鼓勵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與措施。由于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陣地,也是建設振興遼寧的重要途徑。縣域經濟的發展對于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縣域經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基本途徑,是確保青海省經濟平衡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縣域單元作為連接農村和城市的重要陣地,對于青海省來說走中小企業激活經濟發展及電子商務經濟發展嘗試之路是可行的。加快青海縣域經濟的發展,既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于青海“三農”問題的解決,也有利于城鄉社會和諧、穩定、持續的發展。相信通過不斷的嘗試,青海省縣域經濟一定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最終為實現全省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白云.王環.借鑒挪威經驗加快推進我國城鄉一體化[J].宏觀經濟管理.2011年第2期.
[2]陳學云.史賢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城鄉一體化路後研究[J].經濟學家.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