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丹丹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與歷史,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中,優秀的傳統文化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融合與繁榮。文化是民族的載體,是社會的縮影。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獨特性的標志。小學階段的啟蒙教育,直接影響學生品質的形成。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無時無刻熏陶著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做一個真正的“文化有情人”。加強小學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塑造民族精神,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如何把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當中,讓學生繼承和發揚祖國的優秀文化,讓優秀文化在現代社會得到升華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尤其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傳統文化與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人文教育的緊密結合
古人云:“文以載道?!彼?,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讓學生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就可以使之變為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并最終積淀成其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以德育人的獨特而強大的功能,要與學生的價值取向同優化,追求人文素養的精度和深度。
二、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
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民族精神的精華,并將一直熠熠生輝、流芳百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是語文課堂教師備課前就應該考慮的。我們要通過語文這個教學載體把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諧統一地傳承下來。
三、將語文教學過程變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主渠道、主橋梁
語文本來就是文化的載體,歷來是一個人文化水準的最外在、最鮮明的標志。因此,文化的精華應該滲透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我們要力求語文課多一點文化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領略到“文化”的甜味與魅力。具體可以做以下嘗試:
(1)誦讀積累。用誦讀的方式學習和積累傳統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它需要廣大語文教師有計劃、有層次地進行組織和引導。誦讀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是博聞強識、增強記憶力的過程;也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熏陶的過程。
(2)在課前預習時滲透傳統文化,喚醒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發展,愛上語文,并對國家產生一種自豪感。
(3)開展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如舉辦古詩詞背誦比賽,師生共同搜集非物質文化材料,到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參觀學習,等等,集中體現語文與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系,弘揚傳統文化,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閱歷、增長才干。
(4)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一種科學與審美的校園中,自覺領略傳統文化風采,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播手段和宣傳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接受有形傳統文化教育的情感熏陶。
培養學生做一個有正直道行、崇尚氣節的中國人?!吨芤住吩唬骸疤煨薪。右宰詮姴幌ⅰ!?培養學生做一個具有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精神的中國人;做一個博愛的人??鬃拥摹叭收邜廴恕彼枷?,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從對父母、親人的愛發展到對眾人、朋友、全人類的愛,從愛老人、小孩、朋友到愛國、愛世界,真正地領悟到孔孟“仁愛、博愛”的思想境界,從身邊的人愛起,讓學生做一個博愛的人,讓其學會對一切人、事物都平等博愛,善待天地萬物。教師應教導學生有一顆感恩的心,讓學生學會感恩,要讓他們懂得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導之恩,以及感念身邊的朋友對自己的幫助和訓導之恩,甚至學會感恩批評過自己的陌生人。
四、結語
總之,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使其自覺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精華,讓語文課堂成為“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吸收借鑒世界有益文化成果”的平臺,成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質平臺。
(作者單位: 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