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麗花
摘 要: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學生完善語言表達系統的關鍵時期。低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的基礎階段,正是形成自身語言表達體系的關鍵時期。作為符號語言的一種,兒童繪畫在小學生低年級語言表達形成階段具有重要的意義;創設兒童繪畫環境,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構建自身的語言表達體系和提升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立足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分析兒童繪畫對促進其語言表達的實際效用和功能,探討通過兒童繪畫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現實路徑,以期指導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兒童繪畫;語言表達
一、兒童繪畫對語言表達能力的意義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繪畫對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繪畫作為一種符號化語言,是學生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通過多樣化的兒童繪畫,可以明顯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1]正如繪畫所強調的畫如其人一樣,繪畫中所表達的情感,一般都是繪畫作者真實情感的流露和寫照。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小學生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仍然比較感性,需要多渠道進行表達。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構建自身的語言表達體系,對學生成年后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進行兒童繪畫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自身對圖形的理解,將不同的繪畫元素進行有效組織和編排,進而形成自身所要表達的內容。這是對外部世界的直觀表達,與語言表達有異曲同工之妙,繪畫的這個過程,和語言表達一樣,都是自身抒發情感,組織表達要素的過程,對提升語言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繪畫結束后,兒童都要在教師的組織下,和同學進行有效的交流,在闡釋自身繪畫想法和繪畫思路的時候,學生需要通過語言的形式,將自己繪畫的感情和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這樣表達自身的過程,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又一次鍛煉,有著很好的效果,可以促進學生與外界的溝通交流,鍛煉其陳述和說服的能力。
二、兒童繪畫對低年級小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訓練路徑
1.教師搭建繪畫表達平臺
在利用兒童繪畫提升低年級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設有效的繪畫表達環境,搭建訓練語言能力的平臺。在具體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打造輕松的溝通環境,讓繪畫真正變成學生自己喜愛的事,而不是一項課堂任務,同時教師要選擇不同的素材和繪畫材料,為學生進行繪畫提供必要的條件和素材[2]。
在開始繪畫之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通過設問的方式,讓學生將繪畫和語言表達聯系在一起,比如,要問學生“對于眼前的圖景,你內心的感受是什么樣的?”“將這幅圖畫用自己的畫筆表現出來,你有什么要和老師、和同學分享的?”通過有效的引導,真正讓繪畫成為學生表達自身的工具,進而鍛煉其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
2.注重繪畫講解
在對低年級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鍛煉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在繪畫完成之后,通過自身有邏輯性和針對性的講解,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畫,掌握自身繪畫的目的和初衷,在講解繪畫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講解的過程,同時也是分享的過程,也是通過圖畫和語言表達自身感受的過程。
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愛用紅色作為主色調,有的學生愛用藍色作為主色調,有的學生會用綠色作為主色調進行表達,這其中的差別,必然摻雜著學生對于事物的不同態度。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讓學生敞開心扉,向老師、家長、同學講解自己這樣搭配色彩和構圖的目的,其中蘊含的意義是什么,這樣的過程就是對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訓練。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用兒童繪畫訓練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構建學生的語言表達體系,對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認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兒童繪畫作為一種典型的符號語言,是低年級學生對于自身認識事物的一種表達方式。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繪畫,通過繪畫表達自身情感,讓學生感知自身繪畫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和精神世界,讓學生通過對自身作品的講解,提升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張 君.小學低年級以兒童繪畫促進語言表達的實踐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2]邱亞華.“畫”里有“話”妙趣多——例談在繪畫活動中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3):170.
(作者單位: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鴻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