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肅寧 楊一帆
我國成品油消費增速放緩
□ 文/肅寧 楊一帆
2016年,隨著我國石油消費增速放緩,國內原油產量出現負增長,導致石油對外依存度大幅提至65.4%。國內原油加工量平穩增長,成品油市場供過于求,凈出口猛增;成品油消費首次出現萎縮,汽油和煤油消費增速顯著放緩,柴油消費繼續不振,國內成品油過剩加劇。未來幾年,我國成品油消費增長區間將繼續下移,供需寬松程度不斷擴大。
受供應側改革效果顯現、投資增速總體放緩、經濟轉型升級,以及高鐵、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國成品油消費增長區間下移。預計全年成品油表觀消費3.13億噸,較上年增長-1.0%,增速較2015年回落6.2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由于上年同期柴油消費基數較大,導致其增速大幅下滑,但汽油、煤油消費平穩,減少了國內成品油消費跌幅,總體微幅下降。二、三季度假日較多,汽油、煤油消費穩中有升,而柴油終端消費仍無起色,柴油增速繼續下行,成品油增速總體呈深度下探態勢。四季度,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和消費均有所改善,物流運輸總體向好,預計柴油消費增速有所回暖,成品油消費增速止跌回升。
而2016年,我國成品油產量平穩增長,預計3.45億噸,比上年增長2.4%,使市場供需更加寬松。其中,受經濟增速下滑、柴油基本面需求疲軟等影響,柴油產量出現負增長,估計全年生產柴汽比為1.39,同比降低0.1。
2016年,我國汽油表觀消費量預計1.18億噸,增速較2015年下降7.8個百分點。
2016年1-11月,我國汽油表觀消費量1.08億噸,同比增長2.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9.1個百分點;汽油產量為1.17億噸,同比增長6%,產大于需853萬噸。在2015年低基數效應及小排量乘用車實施購置稅減半影響下,2016年我國乘用車市場走強。2016年1-11月,我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67萬輛和216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7%和15.8%。2016年,乘用車市場呈現出“前低中高后穩”走勢特征。目前,我國乘用車市場發展勢頭良好,且仍處于汽車消費普及階段,將繼續支撐汽油消費剛性平穩增長。估計2016年我國汽油表觀消費為1.18億噸,比上年增長3.1%,但增速較2015年下降7.8個百分點。而2016年我國汽油產量預計1.28億噸,比上年增長5.7%,產大于需910萬噸。

2016年,我國柴油表觀消費預計1.63億噸,增速較上年降低5.7個百分點。我國柴油表觀消費量首次下降,出現負增長。估計全年柴油表觀消費量為1.63億噸,比上年下降5.6%,增速較上年降低5.7個百分點。而預計2016年我國柴油產量為1.77億噸,比上年降低1.2%,增速較上年降低3個百分點,全年柴油供大于需1429萬噸,較上年增加755萬噸。去年,我國柴油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中部。東部地區柴油消費下降主要是因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中部地區受產業向內地轉移影響,柴油消費呈正增長;西部地區受內蒙古、山西等資源輸出省區經濟下滑嚴重,以及天然氣和電力替代較大共同影響,消費下降。東部11省區柴油消費平均增速為-5.2%,中部8省區柴油消費平均增速為1.1%,西部12省區(含重慶、貴州、四川、甘肅、陜西、寧夏等省市區)柴油消費平均增速為-5.3%。從區域消費比重看,東部11省區仍是柴油消費主體,占全國比重43%,中部8省區和西部12省區占比分別為28%和29%。
2016年,我國煤油表觀消費量預計3058萬噸,比上年增長10.4%,增速較2015年回落6.8個百分點,全年煤油產量3974萬噸,供大于需916萬噸,與2015年持平。作為航煤的主力消費行業,中國民航主要運輸指標保持穩中較快增長,其平穩增長支撐航煤表觀消費量保持向上勢頭。1-10月,我國民航總周轉量完成794.4億噸千米,同比增長12.7%。但高鐵的快速發展,對航煤消費產生一定抑制作用。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建鐵路不低于2.3萬千米,總投資不低于2.8萬億元人民幣。
此外,地煉崛起將使我國石油市場格局發生重大轉變。2016年,地煉“兩權”繼續放開,資源量、加工量、開工率、市場份額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石油市場呈現“四增四降一加劇”特征。地煉的“四增”:一是地煉消除原料瓶頸,1-11月進口原油由2015年同期的110萬噸猛增至3894萬噸,增量占全國原油進口增量的73.9%;二是1-11月地煉原油加工量達9126萬噸,占國內原油加工總量的18.5%,較上年同期增加3.3個百分點;三是地煉開工率為51.8%,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0.7個百分點,創歷史高位;四是地煉氣、柴油產量的絕對數量和相對占比均大幅增加,其中1-11月氣、柴油產量增加1369萬噸,達6627萬噸,其市場份額占比增加4.4個百分點,達23.6%。
與之相反,國有石油企業受到地煉沖擊,體現為“四降”:一是主營單位原油進口占比由99.6%下降至88.2%;二是1-11月原油加工量為4.02億噸,同比下降0.5%;三是開工率為82.9%,較上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四是汽、柴油產量同比下降3.2%。

未來幾年,我國經濟增速延續緩中趨穩,結構調整加快,傳統產業深度調整,成品油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總體下行,加之替代能源快速發展,成品油需求緩慢增長。但是考慮到2017年汽、煤油剛性需求繼續增加,“十三五”一些重大項目開始全面展開,PPP(公私合營模式)項目將迎來落地高峰期等,綜合預計2017年我國成品油需求增長區間較上年將有所上移,汽、柴煤油需求表現繼續分化。預計2017年國家統計局口徑成品油需求量逾3.19億噸,較2016年增長2.2%。
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煉油能力將由前兩年的減少和略增轉變為較快增長,凈增能力3600萬噸/年。預計2017年我國原油加工量為5.57億噸,比去年增長3.3%;成品油產量3.6億噸,比去年增長4.3%,高出需求4043萬噸。國內煉油能力過剩問題仍然嚴重。雖然成品油出口退稅政策將利好出口,煉廠開工率或將有所提高,但若出口因海外競爭加劇而不暢受阻,國內成品油市場的過剩還將明顯加重,國內成品油供需將進一步寬松。
2017年,地區成品油需求增速各異,汽油由東向西梯次增大,柴油中部高東西部低。以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分省汽、柴油表觀消費量歷史數據為基礎,并根據成品油市場信息中心檢測的主要用油行業汽、柴油消費量變化做適當調整,綜合考慮GDP、車輛保有量等因素,通過模型測算得出2017年分省汽、柴油表觀消費量增速。預測結果顯示,除個別省份外,2017年我國大部分省份汽油需求仍將平穩增長,增長由東向西梯次加快的格局仍將延續。相比而言,2017年我國大部分省份柴油需求總體低迷,處于負增長區間,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不斷推進,利好其沿線省份,西北、西南部地區總體用油需求將有所上升。
從汽油需求方面看,2017年,我國汽油表觀需求量預計1.25億噸,比上年增長5.3%。乘用車銷量的持續較快增長仍將剛性拉動汽油需求持續增長。但我國大氣治理力度不斷加大、汽車節能減排工作不斷深入、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快速擴張及汽油車輕量化發展,均對汽油需求有所抑制。2016年,受部分地區限購限行、非標調和油沖擊市場資源等影響,汽油消費基數較低。2017年隨著監管政策落實,非標調和油和走私油的情況或將有所緩解,汽油需求將逐漸恢復正常剛性增長。從柴油需求方面看,2017年,我國柴油表觀需求量預計1.60億噸,比上年下降1.5%。分行業來看,以往支撐柴油需求的制造業、采掘業等主要行業的柴油需求增速均大幅下行。未來如果國家不出臺大力發展柴油汽車的計劃,柴油需求總體將呈緩慢下行的態勢。總體判斷,柴油需求峰值已經到來。
從煤油需求方面看,2017年,我國煤油表觀需求量估達3361萬噸,比上年增長9.9%。
隨著我國機場建設穩步快速推進、居民收入穩步提升,航空出行逐漸增多,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民用航空客運量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帶動航空煤油需求較快增長。但受高鐵交通圈影響,增速穩中有降。
作者單位:中新社國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