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楠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各類信息的傳播途徑日益增多,在當代社會,網絡媒介的影響力最為廣泛,它深入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由此出現的新聞輿論對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價值觀產生了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深刻影響。文章從高校、社會和大學生自身這三個方面著手,以期正確發揮新聞輿論的導向作用,進一步正確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
關鍵詞:關鍵詞新聞輿論;大學生;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G219.2 文獻標識碼:A
一、新聞輿論產生的背景及其特點
21世紀的中國,已經經歷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巨大飛躍,在經濟、科技、人文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別是進入21世紀的前十年,中國的科技發展迅速,與此同時,中國的新聞媒體事業也得到快速發展。而新聞輿論也依靠各種媒體進行傳播,所謂媒體,就是指傳播信息的介質,通俗來說就是宣傳的載體或平臺。按照傳播媒介的不同,人們通常把新聞媒體的發展劃分為不同的階段——以紙為媒介的傳統報紙、以電波為媒介的廣播和基于電視圖像傳播的電視,它們分別被稱為“第一媒體”“第二媒體”和“第三媒體”。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新聞媒體事業也創新了信息傳遞方式,即應用互聯網技術的媒體軟件。現階段主要的新聞發布平臺包括微博、微信、貼吧、QQ以及各種社交平臺,不僅社會信息需要借助這些平臺開展工作,現如今的高校信息發布及傳遞同樣要借助于這些平臺。胡錦濤同志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指出:“新聞輿論處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對社會精神生活和人們思想意識有著重大影響。”如何去正確利用這種影響,是我們現階段的一大任務。新聞輿論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
(1)權威性:縱觀所有的新聞輿論,其產生的機構主要是政府部門或者政府部門下設的廣電、網絡、報紙等機構。因其有較強的政府背景環境,所以新聞輿論都貫徹我國提倡的主要價值觀,代表我國現當代環境下的主流意識形態,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2)影響的廣泛性:因為科技的發展,我們進入了一個互聯網時代,全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各種信息的傳播不再局限于一個特定的時間和領域,它的傳遞速度之快,影響范圍之廣不可估量,各類信息一旦發布,短時間內就會有成千上萬人的瀏覽和轉載,有著廣泛的影響性。
(3)可控性:新聞輿論的發布和傳播是可以控制的,每一條信息的發布首先要經過專業人員的審查,再一層一層地發布,它的傳播數量和領域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嚴格監管,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查看和控制新聞輿論所產生的效果,相較于之前傳播媒介的不可控制特點,當下的新聞輿論可控性特點更突出。
二、新聞輿論的分類
現階段下,新聞輿論主要分為高校新聞輿論和社會新聞輿論兩大類,而社會新聞輿論又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娛樂、時事和體育。
(1)高校新聞輿論:主要是服務于各高校的信息傳遞,如學校的新政策、校園新聞、正能量文章的傳遞等,一切以學校和學生為主。
(2)社會新聞輿論:主要是服務于社會中的信息傳遞,幫助大家了解當今社會形勢,形成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的局面。社會新聞輿論為我們提供娛樂新聞,體育新聞以及國家政策等時事新聞,便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大千世界,這類新聞不止局限于國內,世界各國新聞事件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傳遞給我們。
三、新聞輿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1.積極影響
(1)傳播主流價值觀念:新聞輿論對大學生價值觀最大的影響便是傳播主流價值觀念。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國內的主流思想,新聞輿論恰恰可以把這一主流思想最大限度地傳遞給大家。
(2)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騰訊新聞、新浪微博等媒體弘揚“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了正確的引導作用,每時每刻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感動人心的事件,再一次對我們進行思想教育,從而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第一時間掌握各種大事件:新聞媒體最大的一個特點便是它的時效性,只要有新聞媒體的存在,我們便可以及時了解每天發生的事件。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我們大家關心時事,為大學生做出各種選擇提供了便利。
2.消極影響
(1)易傳播新聞工作者的個人觀點:在當今社會,新聞媒介層出不窮,很多新聞事件摻雜了新聞媒體工作者自己的看法和態度,缺失了新聞的客觀性;過度的新聞炒作和不良新聞輿論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自主判斷能力,模糊其自我認知。
(2)價值取向的單一化:傳播學者斯坦利·巴蘭等認為,新聞輿論“創造了一個世界觀,這個世界觀未必正確,卻輕而易舉地變成了現實,并基于這樣的現實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做出判斷”。新聞輿論在主導社會共同理念的同時,也造成了大學生價值觀出現單一性,他們在這種大環境下不會從新的角度重新思索,而是在眾人的認同中,也認同了這一大眾觀點。
四、應對新聞輿論對大學生價值觀消極影響的具體措施
1.高校打造良好的校園輿論平臺
首先,各大高校要加強校園新聞輿論平臺的建設,對時事熱點、新聞等的發布加強監督,增強娛樂性和建設性,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正確引導。其次,安排具體的老師線上答疑,對學生產生的疑問和心理問題,及時梳理和解決,幫助學生走出困境。最后,學校要通過校園廣播等媒介傳遞主流思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
2.加強社會新聞輿論的法制化建設
社會新聞信息真假難辨,完善社會新聞輿論的法制化建設很有必要。網絡輿論自由既受到法律的保護,同時也受到法律的制約。早在1994年2月18日,中央就出臺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而后又出臺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在法律上進一步規范了新聞輿論,使得新聞輿論有法可依。國家應該努力地完善新聞輿論監督系統,使監督活動透明化,為大家營造良好的社會新聞輿論環境,使大家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越來越美好。
3.大學生自身應提高對信息的分辨能力
加強新聞輿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除了外部環境建設,大學生自身建設也格外重要,在接受新聞輿論的同時,大學生自己要有明確的分辨能力,不接受消極信息和錯誤信息,有問題及時和同學、老師進行溝通,不盲目接受所有信息,從規范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伍安春,王 丹.網絡輿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中國郵電大學學報,2011(7).
[2]陽小勇.論新聞輿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新聞戰線,2015(19).
[3]黃 娟,張艷瓊.新聞輿論下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問題研究[J].現代交際,2014(5).
[4]周桂英.試論傳媒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作用[J].新聞戰線, 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