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悅

“我要做高級定制和時裝兩條線,高定這條路線其實不賺錢,但是我也要做,最好能讓明星穿著,這樣消費者看到明星穿著你的品牌,才會記住你,記住你的品牌。然后我會開發時裝,可以借助新媒體、通過互聯網線上銷售,借助高級定制的知名度,這樣才能做出銷量。”
走入某咖啡廳,看到上述邏性很強的旁白出自兩位年輕人時,你大可不必驚訝,這或許是兩位剛從設計院校畢業的設計師之間的對話。我相信這樣類似的對話還在全國各地的星巴克、肯德基甚至是街邊攤里發生著。作為80后創業者,我由衷的贊嘆他們的思路,如果8年前我們在創立繭跡的時候也明白這些,可能會少走很多很多彎路。
高級定制、創業、互聯網、020、新經濟,這些關鍵詞每天在洗刷著我們的大腦甚至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觀念。但創業格局的改變,最可怕的并不是對于繭跡這種已經過了初期創業階段的企業,而是對于那些服裝行業的年輕創業者們。當“互聯網思維”這塊大蛋糕扣下來時,似乎所有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腦洞大開。各路APP、新媒體的誕生,使得“創業”成了這個時代的潮流,似乎變成了一件人人都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必備技能”,年輕人更是把手上的手機變成了無往不利的創業武器,仿佛令狐沖學會了獨孤九劍,一夜修煉即可笑傲江湖。
當年我們創業,路途曲折得讓人抓狂,但是回想起來,似乎這種彎路,也有它出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當“論壇”還是初創企業宣傳的必爭之地時,和我們一樣只是個雛形的創業者們,在“缺彈少糧”的情況下不得不依靠大型綜合性論壇,去發帖宣傳自己的品牌,傳播自己的設計。時至今日,一大批當年玩論壇的品牌站了起來,走上了品牌化、規模化的道路。再后來,淘寶的逐漸強大,微博、微信的誕生推動了很多年輕的設計師品牌的成長,甚至造就了裂帛等設計師品牌的創業神話。可以說,互聯網從伊始就是宣傳的攻堅利器,只是不斷的從一個平臺跳躍到另一個平臺。但互聯網也是把雙刃劍,很多年輕的創業者成長的同時還有更多的創業者離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年這個創業定律,在“互聯網”的光環下也依舊有效。如何有效的利用起這把利刃,讓它為吾所用而不傷吾,是需要長時間經驗的積累和摸索才能收獲到的秘籍。
在服裝這個傳統行業中,因為互聯網經濟的到來面臨著新的洗牌,我相信這輪競爭是持久和殘酷的,也相信那些擁有優秀的理念、玩法的設計師,可以讓品牌快速的脫穎而出。但是,曇花短暫,真正的成功不是一時之快,不具備扎實的基礎,團隊的管理、運營、品牌的運作,可能真的只是那絢爛煙火,來得猛烈、消逝得更快。
當然,作為服裝設計師創業,必備的武器是“設計”與“產品”。每個品牌每個設計師都需要清楚的知道,你為誰設計、你的客戶在哪里,你如何找到他們。他們的消費能力和行為習慣是怎么樣的,你的客群有多大?你的產品相對于競品有何過人之處?是工藝?是面料?是價格?是設計?還是情懷?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者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標準越來越高,消費者獲取信息的平臺越來越廣。想象一下每個人打開手機朋友圈每天所看到的信息量吧。贏得顧客青睞的因素不再僅僅是“品牌知名度”,甚至都不再是如何傳播,而真正的核心只是產品、是基礎。如同戰略與戰術的關系一樣,戰略是基礎,戰術是細節。所以設計師的主業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創作優秀的作品,設計為先,創業只是副業。
洋洋灑灑說了這么多,無非是希望自己的一些看法能夠提醒年輕的創業設計師們,你們在充滿理想的同時,多去經歷些困難和挫折,創業不是擅長設計就oK,而是對個體綜合素質的一次全方位考核,與各位追求設計夢的年輕人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