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盛
摘 要:高校生正處于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銜接階段,同時又是國家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必須得到良好的保護與全面的培育。而高素質的高校教師隊伍則是高校建設的重要力量,也是社會人才培育與輸送的保障力量,國家相關部門由此逐漸建立健全高校教師管理制度。文章緊密結合高等教育法規的相關內容,談談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高校教師。
關鍵詞:高等教育法規;優秀高校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為規范并確定了教師資格制度。在2000年,我國再次頒布《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啟動教師資格制度的相關工作,隨后進入實際操作階段,這為高校優秀教師的培養提供了有效保障。
1.優秀高校教師具備的基本條件
第一,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學歷條件,比如國民教育系列的研究生或大學本科學歷。第二,要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條件,其中包括身體條件、普通話水平、相關課程要求以及教育教學能力。身體條件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能夠以較好的精神面貌開展教學工作。普通話水平則要求教師具有普通話水平測試證書,要求為標準二級乙等以上。相關課程的學習包括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如非師范教育類專業的高校教師則要憑借教育學和心理學證書才能工作。而教育教學的能力指教育教學工作的承擔能力以及教師本身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沒有教授、副教授或博士學位申請人身份的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能力的測評要求進行測試且達到合格要求。
2.優秀高校教師要具備科學文化修養與創造能力
首先,優秀高校教師必須保持不斷學習的教研心態,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與教研活動中的人格魅力將由其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決定,也能對其教學的業務素質產生直接影響。世界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從學生的角度看,他們能夠原諒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教師刻板、嚴格甚至吹毛求疵,但絕不原諒教師不學無術,尤其是不能掌握和完善專業知識的教師,在他們眼里,更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由此可知,高校教師不但要具備本專業的基本理論,還要不斷提高專業理論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高校教師除了上述提及的基本具備條件——具有心理學和教育學資格證書,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與學習能力,強調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密切關注自我專業學科的發展與變化,善于吸收與利用專業新知識,不斷充實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實際開展教學,提高文化修養與創造能力。
3.優秀高校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與品德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除了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高校教師還因自身的人格與道德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對學生人格健康發展有教育指導的作用,那么其作用價值的本質在于教師自身具備高尚的人格與品德。任何一名優秀高校教師首先就應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并對自身從事的事業與工作有強烈的熱愛之情,通過傾注愛與責任,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甚至將堅強意志融入民族教育事業中。其次,教師還要具備修身的意識,做到正人者必先正己。這就要求教師時時刻刻嚴于律己,做到言行一致,保持獨立的人格風范,對學生的要求自己必先做到,并以求真、善美的標準作為工作行為準則,為人師表。最后,要對事業和對生活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以良好的心態與樂觀的精神感染學生,教化、服務學生。
4.優秀高校教師要具備關愛、理解、尊重學生的品質
高校教師對學生的愛護,應建立在尊重學生與信任學生的基礎上,既要確保對學生學業上的嚴格要求,又要盡可能做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教會學生愛人與自愛。在關愛教育的過程中,最有力的武器則是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要做好學生學業上的嚴師,也要成為學生生活中的益友,在行動上接近幫助學生,在心理上了解貼近學生,做學生的“人生顧問”。一旦教師習慣站在學生的對立面開展教學與教育活動,心智發展還不成熟的高校生則很容易對教師乃至學業產生難以控制的抵觸情緒,而一旦抵觸情感存在,那么無論教師專業理論如何深刻,也很容易導致學生不接受教導。所以,在課外,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的情感聯系。比如偶爾去學生宿舍轉轉,與學生接觸聊天,或者參與學生自行設計的各種活動,培養良好的師生感情,并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為他們提供指導與幫助。對學生的尊重還表現在遇到任何事情時,都要持公平公正的處理態度,身在高校教職工的崗位,教師的接人待物就要保持公心,不偏愛權貴子弟,也關心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用無聲的行動代替命令,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也才能通過人格魅力得到學生的關愛,以此來激勵學生。
5.優秀高校教師要善于突破傳統,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在過去傳統的高校教學課堂上,教師盡管受人尊重,但其教學也往往嚴格依據教學大綱或參考資料展開,照本宣科,缺乏創意。在現代化的高校教學管理中,全新的教育應改變過去傳統的模式化教學方法,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求學的轉變。優秀的高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對教材的全面理解,將教學活動的特點具體化,真正實現抽象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師在準備新的教學內容時,要全面考慮實施的流程,并在自我學習與研究的同時逐漸進行一次次的主觀改造,內化知識成為自身的素養,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成績與學習能力,根據個體差異性靈活處理教學細節與方式,同時允許學生對教師的思路甚至標準答案提出質疑,以求在知識的傳遞與討論交流中形成思想的碰撞,進而實現創新,產生新的知識。在教學課堂上,教師還要盡可能地展現自身的魅力,如語言表達做到準確生動、合適得體,清楚明白,讓學生產生知識共鳴與學習感悟,充分發揮語言的說服力與感染力。不難發現,在同樣的教學課堂上,有的高校教師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有的則能旁征博引、深入淺出,使整個課堂上顯得活潑與和諧,并能確保在課堂上實現師生的良好互動。但也有教師言辭干癟、詞不達意,無法將內心的熱情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感受并產生共鳴,而深陷于單調沉悶的教學氛圍中,導致學生學習心不在焉。因此,高校教師在體現人格魅力時,善于應用語言是重要的表現內容。
6.優秀高校教師要重視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提高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應積極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挑戰并努力克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這就要求高校教師有成熟理智的思想、樂觀向上的心態,這樣能在學生面對挫折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優秀的高校教師不會因為自身心態的不穩定而擾亂學生的情緒,并且能夠準確掌握并控制學生的情感與情緒,積極為學生創造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為教育教學工作創造良好的空間。
一名優秀的高校教師需要遵循高等教育法規的相關標準來履行工作職責,深入全面掌握專業知識,實現各方面知識的涉獵和發展,并將自我學習精神融入教學活動當中,為學生展現健康、美好、和諧的教師形象。尤其是高校新進教師,更要提高自身的道德覺悟與思想認識,嚴格要求并提升自己的水平與能力,為學校和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高校教師。
參考文獻:
[1]吳江梅.中國高等教育立法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及思考[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9(1):46-51.
[2]趙 楠,常 春.淺論高等教育法規與合格的高校教師[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