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政

【摘要】目的觀察股骨近端髓內釘術治療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60例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給予近端解剖鎖定鋼板方案治療, 觀察組接受股骨近端髓內釘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優良率93.3%高于對照組6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667, 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62.3±19.6)min、(146.5±79.4)ml、(65.2±8.3)d, 與對照組[(74.5±24.3)min、(182.6±58.2)ml、(79.2±11.6)d]對比,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140、2.008、5.376, P<0.05);觀察組術后引流量為(74.5±5.8)ml, 與對照組(77.2±6.1)ml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757, P>0.05)。結論 在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應用股骨近端髓內釘術, 手術優良率高、時間短、患者術中失血量少、骨折愈合時間短,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股骨近端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近端髓內釘術;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20
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是人體骨折中較難處理的骨折類型。且隨著交通業、建筑業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發病率也有所上升[1]。一般臨床上對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療主要采取手術方案, 但對術式的選擇部分研究者尚且存在一定的爭議[2]。基于此, 為探討治療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案, 本院對近年來收治的60例患者展開了隨機對照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為股骨近端合并股骨干骨折[3]。排除合并全身性疾病患者, 排除合并身體其他部位骨折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男19例, 女11例;年齡24~62歲, 平均年齡(40.6±7.2)歲;其中股骨頸骨折6例, 股骨粗隆下骨折10例, 股骨粗隆間骨折14例。觀察組男20例, 女10例;年齡23~64歲, 平均年齡(40.1±8.0)歲;其中股骨頸骨折5例, 股骨粗隆下骨折10例, 股骨粗隆間骨折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近端解剖鎖定鋼板治療方案。
1. 2. 2 觀察組 給予患者股骨近端髓內釘術治療。取仰臥體位, 常規麻醉, 作牽引復位處理, X線檢查確認復位良好后, 從患者股骨大粗隆處作弧形切口, 長度4.8 cm。在C臂指導下作輔助定位, 鉆入骨圓針, 并插入導針。后于股骨骨髓腔內放入螺旋刀片及抗旋髓內釘。隨后于股骨頸處打入2枚遠端鎖定螺釘。術后3 d作康復訓練指導。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采取Harris評分量表[4], 統計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分為優、良及差, 計算整體優良率。優:Harris評分80~100分;良:60~79分;差:<60分。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②統計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對比 觀察組手術優18例(60.0%)、良10例(33.3%)、差2例(6.7%), 優良率為93.3%;對照組手術優9例(30.0%)、良11例(36.7%)、差10例(33.3%), 優良率為66.7%;觀察組患者手術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667,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時間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62.3±19.6)min、(146.5±79.4)ml、(65.2±8.3)d, 與對照組[(74.5±24.3)min、(182.6±58.2)ml、(79.2±11.6)d]對比,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140、2.008、5.376, P<0.05);觀察組術后引流量為(74.5±5.8)ml, 與對照組(77.2±6.1)ml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757, P>0.05)。見表2。
3 討論
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多由高能暴力損傷所致, 一般為復合損傷, 致傷機制不同, 患者骨折類型同樣存在一定差異。其損傷機制多為膝關節屈曲時及髖關節屈曲外展時股骨干上傳的間接暴力損傷所致[5-8]。首先表現為股骨干骨折, 而股骨干近端骨折則主要由股骨干骨折后未吸收能量作用下出現, 通常合并其他系統損傷及骨折。本組60例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損傷表現, 則多發于股骨轉子區, 與早期研究結果相符。
大部分研究文獻表示, 對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若未及時采取治療干預或處理不當, 可能造成愈合不良, 骨折延遲等不良反應, 加重患者自身及家庭的經濟負擔[6, 9-11]。當前臨床上對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療多采用手術方案。有學者表示, 采取股骨近端髓內釘術對患者骨折區域血供影響小, 骨折復位效果好。且較常規近端解剖鎖定鋼板法而言, 其手術時間短, 患者術中出血量少, 術后恢復速度快[7, 8, 12, 13]。
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術方案, 對照組給予近端解剖鎖定鋼板法, 結果證實, 觀察組手術優18例(60.0%)、良10例(33.3%)、差2例(6.7%), 優良率為93.3%;對照組手術優9例(30.0%)、良11例(36.7%)、差10例(33.3%), 優良率為66.7%;觀察組患者手術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667, 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62.3±19.6)min、(146.5±79.4)ml、(65.2±8.3)d, 與對照組[(74.5±24.3)min、(182.6±58.2)ml、(79.2±11.6)d]對比,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140、2.008、5.376, P<0.05);觀察組術后引流量為(74.5±5.8)ml, 與對照組(77.2±6.1)ml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757, P>0.05)。
綜上所述, 在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術方案, 患者手術優良率高, 手術時間短, 術中失血量少, 骨折愈合時間短, 有其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肖可, 王偉, 曾詳炳. 股骨近端髓內釘和近端解剖鎖定鋼板治療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術方法和療效探討. 河北醫學, 2014, 12(11):1775-1777.
[2] 呂振剛, 王雪飛, 葛雙雷, 等. 髓內釘InterTan治療股骨近端骨折的早期療效分析.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2, 12(24):4701-4703.
[3] 獨行業, 周正明, 殷小軍, 等. 抗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轉子周圍骨折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0):2275-2276.
[4] 張亞軍, 張軍, 方禮明, 等. 閉合復位經皮加壓接骨板與防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國骨與關節外科, 2014, 12(6):490-493.
[5] 楊建偉, 唐堅, 孫月華, 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和 Gamma 釘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比較. 臨床骨科雜志, 2014, 11(5):566-568, 571.
[6] 肖飛, 王俊文, 焦競, 等. 加長PFNA結合鈦纜環扎術治療股骨轉子下長斜形及螺旋形骨折療效觀察. 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4, 35(1):140-142, 151.
[7] 徐雍劍. 抗旋轉型股骨近端髓內釘與動力髖螺釘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比較研究. 中醫正骨, 2013, 25(6):20-23.
[8] 李國軍, 邵明, 賀勝, 等. 髓內釘與髓外內固定治療不穩定型股骨轉子下骨折的療效比較.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3, 15(5): 407-410.
[9] 劉偉峰, 王生介, 傅斌, 等. 加長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周圍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 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18):178-179.
[10] 楊志強, 陳少明, 李會森, 等. 股骨重建髓內釘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15例效果觀察及護理.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33):68-69.
[11] 何苗. 股骨重建髓內釘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15例效果觀察及護理. 醫藥衛生(文摘版):00192.
[12] 方岳建, 范頌鳴. 動力髁螺釘或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股骨頸或轉子間骨折的評價. 中國基層醫藥, 2006, 13(6):898-899.
[13] 蔣建新, 陸男吉, 唐明杰, 等. 加長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干骨折合并同側髖部骨折.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08, 10(12):
1182-1183.
[收稿日期:2017-02-15]
作者單位:525200 廣東省高州市中醫院骨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