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添+王依


【摘要】目的探索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方案。方法 8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 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41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利巴韋林霧化吸入治療, 觀察組患兒采用利巴韋林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免疫功能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 高于對照組的82.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咽部紅腫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兒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指標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 觀察組患兒IgA、Ig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Ig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兩組IgM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采用利巴韋林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效果確切, 有助于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的緩解, 改善免疫功能, 促進患兒康復,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布地奈德;利巴韋林;霧化吸入;免疫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62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科中的常見疾病, 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發熱、咳痰, 是由細菌和病毒感染導致的[1], 而小兒年齡小, 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 若不及時治療將可能導致病情的惡化, 誘發過敏性咳嗽、哮喘等[2], 影響患兒的健康發育。而霧化吸入是近些年來在臨床上應用的一種用藥方法, 其能使藥物直達病灶, 迅速發揮療效。布地奈德是一種糖皮質激素, 其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也有顯著療效, 且安全性高, 本院將其與利巴韋林聯合使用, 取得滿意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中隨機抽取81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 全部患兒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關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41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中男27例, 女14例, 年齡1~7歲, 平均年齡(3.9±1.0)歲, 病程0~3.0 d, 平均病程(1.7±0.4)d;對照組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齡1~9歲, 平均年齡(4.2±1.6)歲,
病程0~2.7 d, 平均病程(1.9±0.3)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兒在入院后均給予常規補液、吸氧、吸痰、抗感染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患兒給予利巴韋林霧化吸入治療, 選用氧氣驅動霧化吸入儀, 將5 mg/kg的利巴韋林加入2 ml生理鹽水中, 給患兒霧化吸入治療, 10~15 min/次, 2次/d, 連續治療3 d。觀察組患兒則給予利巴韋林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 將5 mg/kg利巴韋林和0.5~1.0 mg布地奈德混合后給予患兒霧化吸入, 10~15 min/次, 2次/d, 連續治療3 d。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臨床癥狀緩解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咽部紅腫消退時間)、免疫功能(于治療前、治療7 d后檢測患兒的免疫功能, 包括IgA、IgG、IgM、IgE)。
1. 4 療效判定標準[3] 顯效:治療3 d后患兒的體溫恢復正常, 且臨床癥狀有明顯的緩解或減輕;有效:治療5 d后患兒的體溫恢復正常, 臨床癥狀有明顯的緩解或主要癥狀消失;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者。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 高于對照組的82.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咽部紅腫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兒免疫功能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兒IgA、IgG、IgM、IgE指標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
后, 觀察組患兒IgA、Ig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Ig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兩組IgM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臨床癥狀為發熱、咳嗽、鼻塞、流鼻涕等, 其是兒科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 在各個季節均有發病, 其中冬春季節的發病率較高, 多是由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最為常見的是病毒感染[4-9]。該病需盡早治療, 否則可能導致肺炎、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嚴重威脅到患兒的健康。小兒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 自身免疫力低, 在氣溫變化是很容易出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12]。
發病原因上, 環境因素、免疫系統低下、營養不良等均是導致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因素, 而其中自身免疫力低下是最為主要的原因[13-15], 因此需重點提高患兒的免疫力。在臨床治療中, 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利巴韋林是常用的抗病毒藥物, 其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本次對照組患兒采用利巴韋林霧化吸入治療, 觀察組患兒采用利巴韋林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 高于對照組的82.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咽部紅腫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兒IgA、IgG、IgM、IgE指標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 觀察組患兒IgA、Ig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Ig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兩組IgM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采用利巴韋林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效果確切, 臨床上應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合理選擇藥物, 減少抗生素的用量, 促進患兒免疫功能的提高, 早日康復, 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玲, 覃軍, 胡荊江. 孟魯司特鈉片對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炎性因子及咳嗽癥狀的療效. 河北醫藥, 2016, 38(15):2248-2250.
[2] 王霞, 張碧麗. 不同方案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 海南醫學, 2014, 25(5):645-647.
[3] 韓澤利, 周成勇, 嚴清紅. 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導刊, 2011, 13(12): 2146-2147.
[4] 顧玉紅. 探討并比較炎琥寧注射液與利巴韋林治療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效果. 醫學信息, 2016, 29(24):114-115.
[5] 郭駿.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嬰幼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藥效評價.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19):107-108.
[6] 蘇芹. 布地奈德和利巴韋林聯合霧化吸入在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醫學信息, 2015, 28(29):93-94.
[7] 郝寶生. 炎琥寧與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比較.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0, 19(2):193-194.
[8] 溫博賢, 何杏勤, 鄧儉美. 炎琥寧與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比較. 實用醫學雜志, 2007, 23(18):2939-2940.
[9] 鐘秀華, 陳普拉. 炎琥寧與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對比.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17):26-27.
[10] 鐘幗鈺, 陳德暉, 楊翠珍, 等. 霧化吸入治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現代醫院, 2007, 7(5):13-15.
[11] 田少雄, 程金益. 糖皮質激素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應用的療效及不良反應. 當代醫學, 2013(13):137-138.
[12] 魚濤. 糖皮質激素在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應用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1):13.
[13] 鄭金環. 霧化聯合用藥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發的哮喘療效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 8(26):60-61.
[14] 吳麗平.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6例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 醫藥前沿, 2015(11):254-255.
[15] 黃靈. 168例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治分析.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6):524-525.
[收稿日期:2017-01-18]
作者單位:516100 廣東惠州市博羅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