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01)
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
劉 佳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01)
目的探討全程護理對于肺結核并咯血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肺結核并咯血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常規組和治療組,各40例。給予常規組普通藥物的治療和護理,在常規組基礎之上給予治療組患者全程的護理,比對兩組患者護理之后的效果及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結果治療組患者有效率是97.5%,常規組患者有效率為8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是95%,常規組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為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程護理對于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有顯著影響,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的有效率和滿意程度,值得被廣泛運用和推廣。
全程護理;肺結核并咯血;療效;影響
肺結核是慢性傳染疾病的一種,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主要是結核桿菌導致而成,一旦病變侵蝕患者的血管,就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咯血情況。其中大咯血是結核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易導致患者死亡[1]。在積極治療病癥的同時,需要加強全程護理,增強患者自身的風險意識,從而緩解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痛苦,顯著提高患者治療的質量。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在治療中運用全程護理的效果,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肺結核并咯血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常規組和治療組,各40例。治療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34.3±4.2)歲;常規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36.1±5.2)歲。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均存在咯血的情況,其中存在嚴重咯血情況,屬于重癥的咯血患者37例,輕度的咯血患者30例,輕度的咯血患者13例,均通過CT、X片等設備確定診斷為肺結核患者。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患者給予普通治療和護理,實時檢測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組的患者在常規組基礎之上進行全程護理,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1.2.1 生活飲食護理:針對患者不同的咯血癥狀,給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督促患者有效飲食,應當選擇高蛋白、高熱量和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因為蛋白質不但可以提供熱量,還可以增強患者抗病的能力和身體機能自我修復的能力,豐富的維生素可以促進患者吸收,適當減輕血管的滲透性。由于辛辣和過熱的食物都會導致患者血管擴張,使得咯血癥狀加重,因此在制定飲食計劃的時候要避免出現辛辣或者是過熱的食物。
1.2.2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要主動同患者交流,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抑郁、焦慮的現象予以正確疏導,消除患者內心的壓力,提高患者配合醫生的程度。同時針對家庭困難的患者,可以積極與社會上面的公益機構聯系,獲取各個方面的經濟幫助,減輕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心理壓力,保證患者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治療中。
1.2.3 咯血護理: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按照患者咯血的不同癥狀進行有效護理,確保患者室內通風、空氣清新、溫度18℃~25℃、濕度40%~70%,給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避免誘發患者咯血的任何因素。同時護理人員需要確保患者始終呼吸順暢,針對吸煙的患者,要給予有效指導,幫助患者戒煙,防止咯血的程度加重。
1.3 評價指標
治療和護理期間,觀察、統計患者治療的效果和對于護理滿意的程度[2]。療效判定的標準: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和護理之后,咯血、食欲不振和咳嗽等癥狀痊愈;有效:治療和護理之后,咯血、食欲不振和咳嗽等癥狀好轉;無效:治療和護理之后,咯血、食欲不振和咳嗽等癥狀均無任何變化。采用發放問卷的方式調查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51~60分是滿意;30~50分是一般滿意;>30分是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和護理后的有效性對比
治療和護理后,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5%,常規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2.5%,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的總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和護理后的有效性對比表(n,%)
2.2 兩組患者對于護理滿意程度的對比
治療組的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后,滿意28例,一般滿意10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度為95%;常規組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后,滿意24例,一般滿意10例,不滿意6例,總滿意度為85%。治療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結核并咯血是肺結核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治療期間加強全程護理是改善癥狀的關鍵環節。本次試驗中,護理人員增強與患者之前的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和咯血護理,使得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抵抗力都顯著提高,有利于提高患者病癥治療的有效程度和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與此同時,實施全程護理的方案,可以提高醫護人員自身的素質,提高護理人員自身防范風險的意識[3]。增強患者的心理護理,不但可以充分發揮患者的主動性,防范生活中出現的任何不利因素,還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病情好轉。護理期間得到社會的支持,可以讓患者減輕經濟方面的負擔,全身心參與治療。
綜上所述,在治療期間配合全程護理,對于提高治療治療、加快患者病情好轉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患者對于全程護理的滿意度要高于常規護理。因此,在肺結核并咯血的治療過程中實施全程護理值得被廣泛推廣與應用。
[1] 張 然.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24-225.
[2] 范立新.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z2):197-198.
[3] 蓋詠梅.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8):198-19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1.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