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娣,李賢俠,韋余艷
(贛榆區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 連云港 222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
李金娣,李賢俠,韋余艷
(贛榆區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 連云港 222100)
目的分析急診護理路徑應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機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采取急診護理路徑,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對比兩組的急診停留時間、評估時間、急救時間和患者的球囊擴張時間、住院天數。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上述五項時間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均更短(P<0.05)。結論急診護理路徑應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較好。
急診護理路徑;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在發作時需及時進行搶救治療,否則會導致患者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搶救過程中的護理配合也十分重要,本文為了分析急診護理路徑應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機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男:女=13:12;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2.36±9.21)歲。對照組男:女=14:11;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62.41±9.30)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在患者入院后進行鎮痛、吸氧、心電監護等基礎護理干預。
觀察組應用急診護理路徑,具體步驟如下:(1)首先是成立急診護理路徑小組:由護士長擔任急診護理路徑小組的組長,普通護理人員為組員,護士長負責組織和安排組員進行急性心肌梗死相關護理知識的培訓和學習。(2)其次是實施急診護理路徑: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需在1 min內對其癥狀和病情進行觀察,短時間內對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進行評估,在評估患者的病情后,開啟搶救綠色通道,即先搶救后掛號登記,由分診護士將患者安全送至搶救室,在此之前由護士長通知搶救醫生做好準備,在搶救開始前2 min內以3~5 L/min的速度給予氧氣支持,在5 min內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10 min內對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采集并進行檢測,給予患者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監測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若未見改善則以靜脈滴注的形式繼續給予硝酸甘油,護士長在急診搶救期間需安全人員向手術室工作人員說明患者的病情,保證術前準備充分,在患者急救期間還需穩定患者及其家屬的情緒,嚴密監測各項生命指標,適當介紹疾病的發生原因以及治療方案。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搶救情況(急診停留時間、評估時間、急救時間)和恢復情況(球囊擴張時間、住院天數)。
1.4 統計學方法
觀察組患者的急診停留時間、評估時間、急救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以及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搶救情況和康復情況對比(±s,min)

表1 兩組患者的搶救情況和康復情況對比(±s,min)
組別 急診停留時間 評估時間 急救時間 球囊擴張時間 住院天數(d)觀察組 10.12±2.28 1.18±0.51 36.57±3.84 72.18±10.51 8.89±3.15對照組 19.34±4.52 3.24±1.31 59.14±2.86 120.25±15.64 15.22±3.58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在病變的基礎上由于血流供應急劇減少或中斷導致心肌發生急性且持續性的缺血、缺氧,進而導致的心肌壞死[1],大多數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胸骨后出現劇烈且持久的疼痛,該癥狀在清晨比較明顯[2],服用硝酸脂類藥物無法有效緩解疼痛,該病具有較高的殘疾率和死亡率,一半以上患者的死亡在發病1 h內發生[3],因此在患者發病后需及時進行搶救,否則會危及生命安全。
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主治醫生高超的技術,還需護理人員密切的配合護理,傳統護理是在患者入院后展開的,機械化較為明顯,完全遵醫囑進行護理配合,加上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不能及時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導致患者出現緊張、恐懼等情緒影響治療效果。
急診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且高效的護理路徑,將以往傳統護理模式的機械化轉化為主動化[4],同時優化了傳統護理中的內容,首先體現在接診方面,急診護理路徑在急診處開放了綠色通道,能夠避免因掛號浪費搶救時間,其次是在病情評估方面,在短時間內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后根據病情發展程度的不同進行對應的安排,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可先由醫生在科室內進行治療,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需及時送入搶救室進行搶救,該方法能夠完善護理流程,最后是在轉運方面,在轉運過程中增加護患間的交流能夠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避免出現不必要的糾紛。由護士長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相關技能和知識的培訓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間接提高醫院的整體接診水平。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在急診停留時間方面、評估時間方面、急救時間方面以及患者的球囊擴張時間和住院天數方面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
由此可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過程中實施急診護理路徑有利于優化搶救情況,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張玲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診護理路徑的效果探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2):175-176.
[2] 文建英,陳朝瓊,張會文.急診護理路徑對比傳統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E01):207-208.
[3] 張 恒.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7):216.
[4] 付雪飛,宗彩霞,張 呈,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護理路徑的效果評價[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10):177-178.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1.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