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澤群++許延荔++王陽
摘 要:為了進一步的研究大氣環境細顆粒物PM2. 5濃度變化對室內環境的影響規律,項目對北京某辦公樓進行連續的PM2.5濃度及“IO比”變化規律進行了實時監測,并且在利用實驗的方法定量的計算了辦公建筑室內主要污染源香煙的PM2.5散發量同時利用實驗的方法驗證了基于室內質量平衡的室內PM2.5濃度的控制理論,從而為進一步研究PM2.5和控制室內PM2.5濃度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和理論指導。
關鍵詞:辦公建筑;室內PM2.5濃度;“IO比”;質量平衡
中圖分類號:TU83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7-0012-04
Indoor PM2.5 Concentration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Research of Office Building
Ding Zequn,Xu Yanli,Wang Yang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95)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law for the change of PM 2. 5 concentration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mpact o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projects monitored continuous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IO ratio change rule of an office in Beijing for the real-time. And us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 the PM2.5 emission rate of cigarettes which is the main pollution sources of office building indoor. At the same time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 was used to verify the indoor PM2.5 control theory based on mass balance of indoor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thu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PM2.5 and control of indoor PM2.5 concentrations provides certain scientific basis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Key words:Office building;Indoor PM2.5 Concentration;IO ratio;Mass balance
1 引言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2013年的1月期間,有4次霧霾過程并且籠罩30個省(區、市),而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隨著這一大規模“霧霾”現象的出現,國內又掀起了一股研究PM2.5的熱潮。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2.5μm的大氣顆粒物),直徑小于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中文名字為“細顆粒物”。現有研究表明,由于 PM2.5來源和形成條件的影響,PM2.5的物理形狀不一,有球形、方形、菱形等[1]。
近些年以來,大量的醫學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和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PM)的質量濃度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性[2],即使這一濃度值低于相應的國家控制標準值,這個相關性仍然存在且較為明顯。
而室內是人們生活與工作的主要場所,人們在其中度過了絕大部分時間,有研究表明[3],一個普通人一生一共要吸入25.55萬m3的空氣,這么多的空氣需要通過總表面積約為60~80m2的肺泡并從肺泡擴散到其他器官當中去。空氣中的污染物如果與人體的器官長時間的大面積的接觸,其將對人體的健康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中國標準化協會對室內空氣品質進行的研究調查報告中也指出[4],室內中的空氣污染物占導致人體的疾病源頭比例的68%,因此對于室內PM2.5形成的機理、來源以及其室內濃度的分布特征的研究已經成為了現在公共健康和室內空氣品質等研究領域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室內PM2.5的防治已經到了已刻不容緩的地步。
2 室內PM2.5濃度的測試及其分析
2.1 測試時間、地點
本研究的測試地點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某園區內的辦公樓,于2015年5月26日至2015年6月12進行連續測試。
2.2 測試及實驗裝置和設備
測試和實驗中所使用的PM2.5粉塵測試儀為美國TSI生產的8532手持式氣溶膠檢測儀,其主要參數如表1所示。
2.3 測試方法
以該辦公樓的三個室內辦公區域以及一個室外測點為測試點。測試所選選取的三個區域為具有代表性質的區域,分別為大區域的靠近走廊部分、大區域的內區部分以及小辦公間的內區部分。
2.4 對于測試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前期PM2.5測試數據的整理,本次整理的檢測數據從2015年5月26至6月12日,分析了大辦公區1,大辦公區2以及小辦公區的室內PM2.5濃度隨室外PM2.5濃度變化的趨勢。此時PM2.5濃度變化分別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大辦公區1、2以及小辦公區的室內PM2.5濃度的變化與同時間室外PM2.5濃度趨于一致,規律較為明顯。從圖1中可以看出,濃度最高的地方大部分都在室外,大辦公區1、2次之,小辦公區最小。當室內除人員散發外沒有其它較大的污染源時室外的PM2.5濃度會最高,而大辦公區1因為靠近走廊受外界區域的干擾較大,使得其濃度僅次于室外的PM2.5濃度值,而大辦公區2和小辦公區因為處于內區,且外窗緊閉,受外界干擾少,室內的PM2.5散發量較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