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平福
進入高三對于學生來講,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學生將面臨更嚴峻的升學壓力。高三復習的關鍵在于把握高考的核心價值,提高學生分析解題能力。本文就高三生物復習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明確復習目標
高中生物的復習課是離不開課本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復習之前,對教材進行研讀,明確所要復習的知識的課程要求,制定明確的復習目標,依托于教材完成較為高效的復習。數學復習課是在完成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進行的,每一階段有各自階段的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復習課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將本階段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每一次的復習課都有不同的內容,也就有不同的復習目標,教師要對其進行合理把握。復習目標的明確才能保證接下來進行復習有一個好的規劃,讓學生在一個目標更為明確的課堂中完成復習,提升復習課的時效性。
二、構建概念圖。形成聯系,區別易混淆點
在復習中,要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將所學知識先串成鏈,再織成網,使知識結構化、網絡化,將所學知識濃縮其中,了解各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的具體位置,清楚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講究知識的梳理,注重掃描,加大知識的外延。如在復習細胞分裂使,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多。因此在復習過程中筆者讓學生畫出概念圖來表示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最后教師做出總結與評價。
這樣就能避免學生對知識點的混淆。知識網絡是在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鍇的食物鏈形成食物網一樣。例如,上述關于有絲分裂的知識結構,再把它和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遺傳規律等聯系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知識網絡。
三、培養學生實驗設計和結果預測的能力
在實驗的復習中,不僅要對課本實驗內容的復習,而且要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實驗原理體驗自行設計實驗的樂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對實驗結果的預測能力。如在“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的試驗中,我們既要讓學生回顧實驗步驟,也要讓學生回顧實驗的設計思路。因為這個實驗是一個探究性實驗,也是一個對照實驗,因此我們可以設計如下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1)探究實驗的基本設計思路和驗證實驗的區別在哪里?(2)對照實驗的設計原則是什么?如何在實驗步驟中得以體現?(3)如何設置變量?先設置變量還是先加入材料?如何保證實驗的單一變量?(4)如何書寫探究性實驗的結果,與驗證性實驗有什么區別?
先讓學生討論上述幾個問題,然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并加以總結。
四、分層指導,讓所有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針對生物基礎較薄弱,知識掌握不全或程度不熟練的學生,首先要依據考試說明熟讀教材,查漏補缺,完善知識結構,就是知道高中生物講了些什么,而高考要考什么,把零散的生物知識串成一個體系;針對有一定基礎,但對知識點的認識深度不夠的學生,需要加強對高考真題和日常錯題的分析,尤其是重復犯錯的試題,一定要找出錯誤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和適當的變式訓練,目的是理解深刻,達到舉一反三;針對知識點掌握熟練,知識的簡單運用也已經游刃有余,但綜合運用能力和實驗能力稍弱的學生,則要加強生物學基本思想的認知,重視解題思路的歸納和總結,強化語言表達技巧,做到滴水不漏。
五、課堂有效測試,活化學生思維
從有效教學來看,具備“學生意識”的復習教學課堂,應該從對學生的測量開始,即經過有效試題的測試,筆者認為了解學生復習之前真實的學習狀態,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課堂煥發精彩成為可能。
一位老師復習課開場白是這樣的:“今天來的匆忙,沒給大家帶什么,只帶了幾道題……”他采用先練后學的形式,教師用幽默的語言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解題訓練當中,及時的關注到學生的思維過程并及時暴露出和解決了課堂上的問題,進而達到有效復習目的。
總之,注重高三復習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是高考取勝的關鍵。相信通過同學們扎實、有效的復習后,有了扎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一定的生物學素養,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