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雄
一、新課標背景下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在全面貫徹新課標的背景之下,農村中學體育教學要突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應從單一的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向引導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這一方向轉變,學生身體素質教育與心理素質教育要保持相互協調。對此,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應做出相應的改變,以滿足當代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
二、農村中學體育教學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
1.指導學生具備身體綜合素質
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宗旨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實現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二是將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提升作為新目標,培育身心健康發展的中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的發展作為教學改革基本目標之一,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教學模式的構建上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教學內容中,將團隊體育項目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并將民族傳統體育作為重要的補充,構建“合作式”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身體綜合素質發展的同時,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
2.指導學生具備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從當今中學體育新課標中不難看出,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體育教學重要的目標所在。為此,在農村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構建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中學生正處于健康心理形成的萌芽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德育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道德情感以及人文情懷,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構建,同時能讓學生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保障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基于身心全面發展的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1.農村中學體育教學與德育工作的有機融合
中學德育工作以培養學生道德情感、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為目標,通過生活教育、理論教育來實現。在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道德情感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可以將體育教學與德育工作相融合,通過團隊體育項目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行為,并針對不良行為進行指正,由此使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行為所存在的不良影響。這是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身心素質協調發展的重要路徑。
2.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加以體現
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核心在于通過體育運動改變自身的心態。在這里,文化的熏陶作用能夠對學生身心素質協調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此,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體育項目所具有的文化背景,引導學生自身道德觀念得到正確的改變,優化學生內心發展環境,通過體育動作要領的講述、示范、練習,達到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3.在農村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加強挫折教育
在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適當滲透挫折教育,有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對此,在農村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可以將體育競賽活動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 讓學生出現挫敗心理。教師則需要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引導作用,讓學生逐漸生成堅韌的意識品質和團隊協作精神,最終實現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4.關注學生運動負荷與心理健康的合理性
中學生體育教學活動中,運動負荷較大會對學生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造成學生抵觸情緒加重、焦慮心理的出現等。為此,在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改革中,應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將運動負荷較大的教學環節科學控制,并添加運動負荷較小的教學內容。這樣一來,學生運動負荷能夠保持適中,有助于學生身心素質得到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學峰.淺論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改革[J].考試周刊,2014(24).
[2]梁明軍.淺談新時期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