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圖教學法(Jigsaw)教學模式由美國教育學家Elliot Aronson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并迅速得到推廣。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將學生平均分成3-6人的基本組,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各自不同的學習任務,有相同任務的基本組的學生再組成專家組,各專家組就同一任務進行研究討論后,專家組成員回到原基本組,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告訴組內其他成員。Jigsaw學習法強調學生間的相互學習,以細化任務信息共享的方式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筆者在研究生課程與教學論的課堂上作為學習者參與了Jigsaw學習法的實踐,基于自身經驗和觀察思考,筆者就此提出一些個人的反思。
在進行了一個學期的拼圖學習體驗后,筆者發現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優點。首先,專家組拼圖組式的合作學習更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拼圖學習法要求學學習者向組內成員闡述自己學習內容的看法,這不但可以增加其學以致用的機會,還可以增強對學習相關內容的興趣,提高學習能力,擴展視野,促進思維的發展。其次,拼圖學習法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強調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每一位同學在聆聽其他成員分享內容的同時,對自己所學部分也是一個補充和聯結的過程,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學習內容,也對整體內容的把握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極大的提高了學習效率。另外,拼圖式學習法強化了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培養同伴情誼。在傳統的課堂上,師生關系因授課方式的過于呆板,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氣氛過于沉悶,因而容易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不能參與到探究知識過程中,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在拼組這種新的合作學習中,每位同學要報告自己所學的感想,這就要求每個人必須認真學習自己的任務,才能在交流分享過程中更加從容,這不但是個人責任感的體現也同時是對小組其他成員的尊重;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通常穿梭于各小組之間,進行旁聽(觀)、指導、幫助或糾正,這樣的學習氣氛顯得輕松、活潑而又團結互助,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學生間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從而促成他們親密融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然而,這種學習模式本身在實踐中也會產生一些問題與不足。比如,拼組成員的主動合作意識不強,合作參與不足。在新拼組成員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每個成員的專業背景和學習方式不同,彼此之間也不熟悉,討論氛圍略顯尷尬,不會通過傾聽其他成員的發言后給出建設性和合理性的意見,都表現為接受贊同。沒有實質性相互學習和補充知識。合作僅停留在表面上的熱鬧、民主、活潑。而且如果遇到分工不明確的情況,小組成員只是按照組別的順序發言完便結束了,沒有對新拼后小組每位成員的內容進行整合和梳理,拼組的結果便收效甚微,流于形式。
對于研究生來說,筆者認為拼圖式學習法有一定的改進之處。
一方面關于專家組集中學習過程:筆者發現,雖然專家拼圖式學習模式本意是讓“專家”小組成員先自主學習,然后互助學習,進行專家集體討論,總結,開展“專題頭腦風暴”,形成專家小組關于某理論的“思維導圖”,并在專家小組進行講授的演練,形成對某理論的統一認識,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弱化了本質精髓,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匱乏,不同的學科背景導致對問題的理解差異大,最終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意見。因此在日后的實施中要強化不同學習者的溝通和交流,多討論,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研究的領域,要對問題進行高屋建瓴的整合。另一方面關于展示效果和評價,雖然每個部分都有小組積極進行展示,但展示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學生對于展示的內容依然不能準確把握,這時演講者可采用不同的展示方法,比如說運用音視頻等等來增加展示的有效性。面對小組學習效果無法得到反饋和評估的情況,可以在日后教學中,學習者設計反映學習過程的反饋表,將自己的學習過程記錄下來以便更好了解比較。此外,可在小組進行完展示后同伴互評,教師也要及時進行評價和總結,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系統的把握展示內容。作為研究生學習者也要和教師有積極的雙向反饋互動,保證主要活動的開展和完成。
當拼圖式學習法應用于初高中教學中,筆者思考了幾點注意事項:
第一點,要科學分組。一般每組成員4-6人為宜,過多容易導致部分學生得不到展示的機會,過少則會導致班級管理混亂零碎。小組內設置能力較強者首先擔任小組長,還要設置記錄員、報告員、檢查員、監督員等。允許各小組內成員定期更換職務,以避免少數人主導全局,或是坐享其成,過度依賴,組員各司其職,并在一定時間內嘗試不同職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從而大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效率。
第二點,要給學生充足的小組合作學習時間。在開展小組合作討論之前,不應直接拋出問題后緊接著讓學生開展合作討論,而應該先給予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否則討論的時候,部分學生還沒形成自己的觀點,就已先入為主,自己的思維就會受限而被動,阻礙個人思維能力發展。同時,小組討論和評價的時間也要給充分,但小組合作學習的每個階段具體給多少時間算充足,不應妄下定論,需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學生的水平差異及各組實際的合作學習情況等多方面來判斷和調整。
第三點,教師要發揮好自己角色的作用。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的課堂中,教師身兼數職,同時扮演了總設計者,總指揮,參與者,協調者和評價者的角色。教師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總設計師,應當在開展小組合作前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合理設置課程目標、適當制定分組策略及對教學過程全面設計;教師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總指揮,應當把握運用小組合作的時機與節奏,保證其有序、有效、穩步進行;教師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參與者,應當深入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及時發現學生所遇到的困難,并及時給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建立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協調者,應當盡力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小組內意見不合時,教會學生尊重和傾聽他人發言,學會包容不同的意見;教師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者,應當對表現優秀的組及組員給予表揚、對表現懈怠、混亂無序的組及組員提出批評和建議等。
第四點,要制定合理的小組合作評價體系。一個好的評價體系,需兼顧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對最終結果的評價;對集體的評價和對組員個人的評價;組員自評、各組互評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等。評價要全面,不能局限于評價學生對知識或技能的掌握,而要綜合評價學生表達能力、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創新思維等多個方面。評價要包容,要尊重差異性,以包容的態度評價每位學生的可取之處和改進方向。評價要引導,評價不是隨便說說,形式主義,而是要對本次小組合作開展情況認真總結、引發深刻反思,從而引導學生發掘自身更大潛能,爭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總之,在教學中采用這種拼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形成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的同時,拼組合作學習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要在今后的組織合作中要盡可能的避免這些弊端,培養學生主動的合作精神,使合作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實現每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黃娟,傅霖.切塊拼接法(Jigsaw):一種行之有效的協作學習方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0(05).
[2]喬夢鐸.以語言學習者為中心的合作學習技巧——拼圖式教學策略[J].中國應用語言學(雙月刊),2010(08).
[3]王康妮,曾美婷.Jiasaw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27).
[4]葉海智,程清杰.基于Jigsaw模式的在線學習活動設計與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
作者簡介:金蕾,北京師范大學2016級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