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麗
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提高藏區少數民族學生政治素質
文/彭麗
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國少數民族學生屬于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相對于漢族的學生而言,其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和基本素質等均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必須要全面強化少數民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對藏區少數民族學生的愛國行為、愛國精神和愛國情感等進行大力培養,使少數民族學生的政治素質實現較大提升。
對于一個民族而言,愛國主義的思想觀念是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礎,是促進民族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藏區學校是培養民族人才的重要場所,必須要做好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除了要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還要對學生強國、報國的能力進行大力培養。
要對藏區少數民族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其深入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通過對理智灌輸教育模式的正確運用,使學生深層次的思想認識問題得到有針對性的解決,并且全面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引導,使其不僅成為一個愛國主義者,還要成為一個共產主義者。
在對藏區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需要不斷地挖掘中華民族的傳統教育資源,并且賦予其深刻的時代內涵,從而借此有效的防止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和輸入。要與社會主義國情教育密切結合,對我國傳統的愛國主義進行大力傳承,對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進行正確處理,密切結合弘揚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制度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國情教育,使藏區少數民族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主義優越性進行培養;通過危機意識教育,使藏區少數民族學生對新形勢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新矛盾和新情況產生清醒的認識,將這些學生振興中華、奮發圖強的愛國熱情激發出來。
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一貫宗旨。因此,在對藏區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也要把握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主旋律。
3.1 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出發點
作為一種行為模式、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愛國主義的思想本位是國家和民族,也就是強調個人對國家、對民族的奉獻精神和忠誠意識。愛國主義思想在我國各族人民中均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維護國家利益的一種自覺行為。因此在對藏區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抵抗外侮的英雄事跡,激發學生對于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認同感。
3.2 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落腳點
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要向學生灌輸維護祖國領土和主權的堅定態度和意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主權仍然是一個國家的立足之本。不可忽略的是,當前很多國外勢力有意歪曲歷史、歪曲事實,蓄意破壞我國的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用分裂思想和民族極端思想腐化藏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應該引導學生正視當前的國際政治形勢,使少數民族學生牢記家國一體的觀念,認識到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與每個學生的學習、成長、發展息息相關,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對于腐朽思想、分裂思想的辨別和抵御能力。
3.3 在法理的框架內表達愛國熱情
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要向藏區少數民族學生闡明愛國的情感、認識和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三者的發生順序,引導學生在法理的框架內合理地表達愛國熱情,使學生學會理性愛國。要使少數民族學生認識到,各民族人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身為中國人就必須遵紀守法,在民族建設中,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更應該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體現新時代藏區學生遵紀守法、理性愛國的良好精神風貌。
要使藏區少數民族學生能夠將愛家鄉、愛民族與愛祖國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感受身為中國人的自信、自豪的同時,也要樹立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與內地相比,藏區一部分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設還相對落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藏區的歷史,正視家鄉的發展情況,看清祖國發展的大好形勢,鼓勵學生樹立報國志向,打造和諧藏區。
西藏地區在獨特的自然環境中孕育出了獨特的藏區文化。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要充分尊重藏區少數民族本身的風俗習慣和信仰,挖掘少數民族文化中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團結和諧的優秀思想,與現代愛國主義教育結合,將優秀的倫理道德與愛國主義教育融為一體,使學生感受到黨和政府尊重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赤誠之心,建立起各族人民的統一戰線。
(作者單位:西藏昌都市初級中學)